一文了解锶89在转移性骨肿瘤中的应用
骨转移是肿瘤进入晚期的标志之一,大约60%-90%的晚期肿瘤会发生骨转移。以骨损害、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乳腺癌是最易发生骨转移的癌症。易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依次为乳腺癌、肺癌、肾癌、直肠癌、胰腺癌、胃癌、结肠癌、卵巢癌,其他常见的骨转移原发癌还有前列腺癌。发生于脊柱的骨转移癌最多,其次为骨盆和下肢长骨,膝、肘关节以远较为少见。骨转移可引起剧烈疼痛、骨折等。
骨转移瘤的治疗方法
针对转移性骨肿瘤,目前有以下一些治疗方法:
手术
放射治疗(调强放疗,速锋刀等 )
双膦酸盐
RANKL抑制剂(地舒单抗)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的新选择--地舒单抗 (Denosumab)
放射性药物靶向治疗(锶89)
其中,放射性核素锶-89是第一个用于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骨肿瘤的放射性药物,是一种重要的骨转移治疗手段,有助于缓解骨痛和提高生活质量。接下来就来聊一聊锶89在临床上的应用,希望能对患者有所帮助 。
锶89[89Sr]治疗骨转移瘤的原理
锶89在体内代谢特点与钙相似,经静脉注射后,会聚焦于骨肿瘤组织。在骨转移灶的摄取是正常骨的2-25倍,且半衰期较长,可停留于转移灶100天左右(在正常骨组织的有效半衰期为14天)。其释放出纯β射线,能量为1.46MeV,对肿瘤细胞具有集中、持久、直接杀伤作用。
锶89发射的β射线集中照射病变组织,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发挥缓解骨痛、抑制骨转移灶生长的作用。目前认为其止痛的可能机制为:(1)89Sr治疗使瘤体缩小,减轻了受累骨膜和骨髓腔的压力 ;(2)辐 射生物效应干扰了神经末稍去极化的过程 ,影响了疼痛信号的传导;(3)辐射生物效应抑制缓激肽和前列腺素等炎性疼痛介质的产生。
影响锶89止痛的影响因素
锶89治疗骨转移疼痛缓解率平均为 76%;疼痛完全缓解 率平均为32%;使用止痛药降低率 71%~81%089Sr治疗不同肿瘤骨转移的疗效无显著差异。有效的患者 治疗后 2~7d约 64%的患者出现疗效,治疗后 4周 90%的患者出现疗效 ,疼痛缓减一般可持续 3个月, 报道疼痛缓减持续最 长时间可达 15个 月。以下因素与锶89的止痛效果有关:
早期转移灶较少的患者可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预期存活时间更长,身体一 般状况好的患者可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骨显像(ECT)放射性浓聚强的病灶可能获得更好疗效。(这就是为什么在注射锶89之前需要做骨扫描检查)。
骨痛闪烁现象
大约5%~10%的患者在锶89注射后出现短暂的疼痛加重,称之为反跳痛或称骨痛 闪烁现象 ,一般发生在注射后 3—6天,持续约 2~7天,通常预示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如果 出现疼痛加重 ,可加大止痛药用量或将止痛药升级。
锶89与其他方法的联合治疗
与双膦酸盐的联合:临床研究显示,唑来膦酸与锶89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骨转移灶对锶89的摄取,起效更快、作用时间更长、止痛疗效更优。其可能的机制是唑来膦酸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促进成骨修复。
与联合放疗:对于单发灶或多个病灶分布较局限的部位的患者,外放疗具有优势。对于多发转移灶,锶89优势明显。而对多发性骨转移者给予锶89联合放疗具有显著疗效,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与化疗联合:锶89与非长效骨髓抑制的化疗药物,如阿霉素、顺铂等 ,没有明显增加不良反应,但疗效明显提高 。
锶89治疗骨转移癌的安全性
锶89的副作用主要是短暂性骨髓抑制,表现为治疗后4~6周约20%~30%的患者会出现一过性白细胞和(或)血小板降低,下降幅度较治疗前基础值一般小于20%,对症处理即可。罕见不可逆性骨髓抑制。锶-89发射纯β射线,射程短(骨组织中的最大射程约3毫米,软组织中约8毫米),穿透力差,1厘米厚的木板可将其大部分屏蔽,因此对患者家属、周围环境和医护人员的辐射危害可忽略不计,无需进行特殊的辐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