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春风吹满地,心理问题要注意
春天来了,
桃红柳绿,
春暖花开。
春天是美好的,
她宛如少女般美丽,
同时也生机勃勃。
春天万物复苏,看见那一颗颗小嫩芽从树中长出,在惊叹生命的奇迹外,同时也提醒着我们,春天是疾病最容易复发的季节,俗话说“百草回芽,百病复发”,除高血压,冠心病,花粉过敏等躯体疾病外,心理疾病也最容易在春季反复。
有关医学统计资料表明,一年中3~4月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最高,精神科就诊的住院人次也明显增多,比别的月份高出20%,其中大部分是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患者。
究其原因,首先与气候有关,春天气压较低,天气多变,时而阳光明媚,时而阴雨连绵,乍暖乍寒,每当早春寒潮过境,看着风沙弥漫的阴霾天空,人们便会感到神情沮丧、压抑烦闷、无精打采,注意力涣散,工作效率下降。此时,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由于脑神经调节功能差,对于气候变化反应敏感,容易引起脑神经内分泌的紊乱,情绪波动较大,若再遇到不良的精神刺激,不能得到有效排解、疏导,就很容易患精神心理疾病。
其次,春季是一年的开始,这时每个人都面临着很多新任务、新工作,使人承受压力增加,容易使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加重;还有,监护不力,春节期间饮酒、通宵打牌、贸然停药也是导致复发的重要原因。
那么,如何预防精神心理疾病呢?
提高认识,注意心理调整
1. 要保持心态平衡,遇到事情应认真分析,保持一个合理的心态。
2. 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变化,碰到事情特别是应急情况,要寻找自己合适的发泄途径,比如说参加体育锻炼,唱歌等。
洞察复发早期信号,采取应对措施
对于有精神病史的人群,复发前数日往往会出现:
入睡困难、早醒、多梦、易醒或是经常做噩梦、睡眠时间减少;
情绪不稳定、感觉压抑、高兴不起来或是情绪高涨、爱管闲事;
本来性格温和的人变得易发脾气,兴奋话多;
本来性格开朗爱交朋友的人突然变得沉默少语,不与人交往;
生活习惯改变,如有的人变得懒散、不讲卫生或者过分爱清洁,反复洗澡、换洗衣服;
社交能力下降,离群独居,饮食无节制;
突然说自己的病好了不肯再服药;
做事有头无尾,或经常遗忘重要事情;
出现片断的幻觉、妄想或被控制的体验;
头痛、乏力、心慌、不想进食或食欲大增及月经改变等等。
一旦发现这些现象,应该及时向医生汇报,采取有效措施,尽早控制。
饮食控制
1. 从中医角度,精神疾病属于“癫狂”范畴。痰与火是导致癫狂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饮食要以清凉平淡而有营养为前提。过咸或过甜的食物均应禁忌。
2. 某些精神病患者,其热量的消耗往往高于常人,因此,可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可选瘦肉、鱼、蛋、牛奶等。
3.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而且富含纤维素,能保持大便通畅,从而达到通便泻火的目的,如苦瓜、黄瓜、香蕉等。
4. 肝气与春气相应,易致生发太过,导致面红目赤、易怒,甚至血随气逆卒然昏不知人,故春季宜根据这一特点选择一些平抑肝气的食品,如芹菜、苦瓜等。
对于精神病患者则不要轻易停药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药物治疗依然是治疗精神疾病的主要手段,而院外坚持服药则是预防复发的最有力措施,所以,病人要减药、停药一定要听从医生的意见,绝不能自作主张,贸然停药。
有很多病人经过住院治疗,病情控制得非常理想,每天只要服用少量药物就能保持正常不复发,也不影响工作,可是,往往这样的病人及家属容易掉以轻心,认为服用这么小的剂量的药物没有意义,而贸然停药导致病情复发,一旦复发,再治疗效果就不一定有原来那么好了。
再者,病情复发的次数多了,恢复的希望也就小了。因此,病人及家属应该定期到医院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复查,就有关问题向医生咨询。特别是在春季这样气候容易发生骤变的季节,更应该去复查。
家属与患者日常相处要注意
家人不能过分溺爱,事事包办,应宽严相济;
教会和鼓励患者学习、找到自己应对心理冲突的办法;
要看到患者的微小进步,并予鼓励,避免重复唠叨患者的不足之处;
注重社会功能的康复和训练。
滴水石穿,患者、家属、医生、社会的共同不懈努力,终能迎来精神疾病的康复。
写在最后
如果身边有人出现精神疾病的紧急状况,有言语或行动可能威胁自身或他人生命安全,首先保证自身和患者安全,好言相劝、不可盲目行动,可以请求警察帮助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愿读者都以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度过春天,让春天变的更美好。
专家介绍
储昕
副主任医师、国家心理咨询师
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康复科科副主任
江苏省康复医学会精神康复委员会委员
擅长:各种精神疾病的心理社会功能康复与职业功能康复
简介:储昕,男,副主任医师,擅长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等疾病的诊治,对各种精神疾病的心理社会功能康复有较深的研究。
专家门诊时间:周六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