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一张票看五支顶级喜剧团队,还有比这更爽的吗?
由于这次5个单元在类型上都是喜剧,并且都是由内陆曾经豪取票房的顶级喜剧电影团队打造,所以我们可以把《我和我的家乡》看作是五支顶尖喜剧团队在家乡情怀的推动下,一次破天荒的世纪联手。其中包括:宁浩、葛优团队带来《北京好人》,陈思诚、黄渤王宝强团队带来《天上掉下个UFO》,徐峥、范伟、张译团队带来《最后一课》,邓超、俞白眉、闫妮团队带来《回乡之路》,闫非、彭大魔、沈腾、马丽团队带来《神笔马亮》。
这五个作品虽然切入点不同,喜剧类型不同,搞笑的侧重不同,但都提供了大量的笑点,甚至做到了笑中带泪,笑着笑着就哭了。几组人马各自发挥自己的创作优势,为内陆顶级喜剧团队的称号正名。
最具张力:北京好人
要制造戏剧张力,就要把角色扔到一个两难的境地之中。最简单直接的一种方法,就是让角色聪明反被聪明误。虽然时长短,但《北京好人》的戏剧结构最完整,戏剧核心处的张力也最充足。葛优演的张北京,是一个典型的容易把自己给误进去的聪明人。葛优的表演拿捏得很细,人物演得很鲜活。
如果张北京的瞒天过海只是被识破的话,那还制造不了最大的张力。他得在不被识破的情况下搞砸了才行。也就是片中呈现的,瞒天过海虽成,却变成了李代桃僵。张北京眼看自己就要代为挨刀,那一脸的悔恨融合惊恐的表情啊,真是绝了!
最具想象力:天上掉下个UFO
陈思诚的喜剧为什么能在这几年异军突起,就是因为他不走寻常路。他既然敢在侦探片这种严肃类型中搞出喜剧分支,自然也敢在主旋律里玩一把荒诞。可以说,其它四个片子一进片子你就能感受到一个基调,唯独这个短片进去后你感受不到基调——这个片子的想象力是飞哒。
陈思诚还有意让黄渤和王宝强的角色带着他们之前经典银幕角色的味道,让观众感觉是过往经典喜剧来了个关公战秦琼一般。黄渤搞的那些个发明,个顶个的荒诞无比。可是你细品,却又都和家乡的情况有着很深层次的关系。可以说,这是一种荒诞艺术表达下的扶贫主题,很大胆。
最煽泪腺:最后一课
范伟现在的喜剧表演特别受网友喜欢,因为他的喜剧从来不是为了搞笑而表演。他的人物总是在认真做事,却因为事情本身的性质特殊,从而带出笑果。徐峥的这个故事正好与范伟的表演风格高度契合。这个故事一点儿也不喜剧,只是把一群人搞得手忙脚乱罢了,但是当一群人手忙脚乱地为了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就自然而然地有了窘迫带来的喜感。
徐峥从喜剧过渡到正剧的能力非常强,本片再次让人笑着笑着就哭了。毕竟,虽然很多人质疑“知识改变命运”,但中国靠学习和考试而过上更好生活的人还是占据了多数。因此,片中老师和学生间的那份恩情一被加温,包括囤儿在内的很多人的泪腺根本就绷不住。
最会扣题:回乡之路
如果我们往特别细的层面抠的话,会发现其实其它四个短片都不是特别扣题。因为他们大都把家乡做成了一个抽象化的、广义化的概念。片中故事的发生地有些并不是主角的家乡,只是被寄予了家乡之情而已。唯独邓超导演并亲自出演的《回乡之路》从故事到人物,从背景到主题,都完完全全地扣住了家乡的命题。
而且本片还提出了一个让人深思的探讨:你选择如何回馈家乡?是选择事业成功后才风风光光衣锦还乡,还是与家乡命运一体,把自己的每一分钱、每一滴汗都洒在家乡的土地上?很多人都选择前者,甚至很多媒体也更喜欢去宣传前者。可从片中我们能看出,相比前者,对家乡贡献更大的其实是后者。
最笑不停:神笔马亮
中国哪里人最招笑?答案只有一个——东北人。当开心麻花祭出了他们的演员台柱子——沈腾&马丽组合时,在纯好笑这件事上,其他团队就只能争第二了。李雪琴再次告诉我们,东北人的天赋,是能够把最普通的句子和词汇都念出喜感来。因此,沈腾和马丽可以把普通的,非喜剧化的台词和对白都赋予喜感,观众笑的次数自然大幅提升。
相对而言,本片进故事进得也是比较快的,沈腾和马丽第一次视频的时候,观众就能看出其中的端倪来。后来马丽来到沈腾当书记的村子,更是带来了异样的紧张感。美中不足就是结尾不够提气,如果有更多时长的话,便可以让母老虎的战争来得更猛烈些吧。
逐一分析下来可见,五个单元各具特色,真正展示了国内影坛喜剧人的最强力量,《我和我的家乡》这种短片集型电影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包容。观众一张票就能看遍国内所有顶级喜剧团队的奇思妙想。还有比这更爽的事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