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众=砖,于和伟告诉你“哪里需要哪里搬”很尴尬
作为党员的人民公仆最大的觉悟是什么?当然是“我是祖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而谁代表祖国嘞?当然就是直系上司。于是,作为一名县长,《我不是潘金莲》里的郑众(于和伟饰),就很好地做到了“砖”的职责。只要是代表祖国的马市长哪里需要,他就会全力以赴地冲向哪里。这不是爱岗敬业的好同志吗?可是这好同志内心却苦不堪言,因为他明明全力以赴、千方百计、鞠躬尽瘁了,可是为什么自己就总是不落好呢?于和伟用精湛的演技,让观众看到了郑众这块砖的尴尬,也就让观众看出了影片的荒诞。
郑众这个角色在刘震云的原著小说里本是“郑重”二字。没错,其取的就是“郑重其事”的意思。当然了,和小说里其它所有的名字一样,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刘氏幽默。和其他角色一样被迫更名后的郑众,少了那份表面,却把精髓融入了于和伟的身体里。于和伟显然是看过原著的,知道这个角色被刘震云所赋予的深层作用。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市长之所想,急市长之所急;耐心接受教诲,严厉训诫晚辈。他无时无刻不在郑重其事,却又无时无刻不在被啪啪打脸。
由于电影在改编的时候将李雪莲第一次北京上访成功之前的内容进行了略写,所以郑众成为了全片28个男人中,第一个向李雪莲主动“进攻”的。被免职的那一批法院院长、县长、市长等人,都是被动卷入李雪莲事件的。就像赵立新饰演的史惟纲(史为民)所调侃的那样,他们大都只和李雪莲打过一个照面,就莫名其妙地被处理了。于是,才有了第二段戏里,郑众的主动出击。他很清楚李雪莲连续十年的上访,已经变成了一种工作。帮助她解开上访的心结,令其不再实施如此行为是他郑众的一个工作,就和其它例行工作一样重要。于是,他主动上门拜访了李雪莲。
郑众的错误就在于他太过于郑重其事。于和伟一脸认真地请求李雪莲签保证书,不是因为他不相信李雪莲的话,而是他的其它工作都会有一个具体的完成凭证,这项特殊的工作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汇报啊。这本无可厚非,绝对是工作细致的表现。可惜事与愿违,李雪莲并非工程系统内的成员,不理解砖的苦衷,从而产生了误会。于和伟此时的内心戏表现就开始发力了,将郑众无可奈何的郁闷感全放在了脸上。即便是圆形画幅令特写镜头近乎绝迹,观众也能很直观地感受到于和伟面容上的纠结。
随后郑众就开始了在市长的指导下,与李雪莲“斗智斗勇”的尴尬人生。当劝解李雪莲的工作有了一点进步的时候,于和伟的眉头就松一些;当劝解李雪莲的工作出了意外的时候,于和伟的眉头就紧一些。而这巨大的反差,不过是其对工作态度的认真负责。我们可以看出,于和伟让郑众陷入了一种犹如《夜行者》、《华尔街之狼》、《火柴人》的魔怔状态。他已经越来越走独木桥,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阻止李雪莲的工作中去。甚至为了达到目的,可以容忍从市长到小兵的任何手段。哪怕那手段并不光彩,他也已经可以不去计较。逼疯他的,究竟是李雪莲的冥顽不化,还是对工作的鞠躬尽瘁呢?于和伟用郑众的尴尬,引发了观众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