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朝的犯人听到要“梳洗”会吓得大惊失色?

因为“梳洗”与“凌迟”类似,其灵感来源于朱元璋小时候,看地主家杀猪褪毛的过程,或许当时的情景太过震撼,给朱元璋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所以当朱元璋成为皇帝后,特意发明了“梳洗”之刑,首先说明这个“梳洗”并不是搞卫生,因为朱元璋根本没时间关心犯人的个人卫生问题。

那这个“梳洗”是怎么“玩”的啊?我们刚才说了,朱元璋是受杀猪褪毛的启发,那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就先说一下杀猪褪毛的过程。

笔者记得小时候,农村杀猪,绝对是个大场面,接近年关之时,养得起肥猪的人家,就开始张罗起“杀年猪”了,那时候农村没什么娱乐活动。

所以“杀年猪”吸引了很多左邻右舍前来观望,小孩儿们也围着大人四处跑闹,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不一会儿在农村精壮小伙子的忙活下,大肥猪就被老老实实的按住了。

只见杀猪匠不紧不慢的,用手中的尖刀在磨刀棒上蹭了几下后,找准位置对准猪脖子朝猪心脏的方向就扎了进去,此时的猪虽然还在拼命嚎叫,但很快随着鲜血的流出,猪也就慢慢的不动了。

笔者记得,当时自己还很小,对杀猪既好奇又害怕,所以每一次,都用手捂着眼睛,透过手指缝看,等猪被彻底杀死后,大家就把猪抬到事先准备好的开水锅或者架子上。

然后就是不断地翻转猪的身体,同时往猪身上浇开水,等到猪全身都烫遍、烫透之后,长的猪毛基本上一刮就掉,其它细小的猪毛通过反复“刨刮”也很快能处理干净,就这样褪毛的过程完成了。

等一系列的事情都忙活完后,主人家还会做一大锅杀猪菜,招待所有帮忙的人以及左邻右舍,当时吃杀猪菜绝对是大家最幸福的时刻。

但有一次,轮到笔者家杀猪时,笔者却高兴不起来了,因为那只猪从小就跟笔者一起玩,笔者对它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可是无论笔者怎么为猪求情,大人们都没搭理笔者。

记得那一天,笔者哭得很伤心,但周围的人却笑得很开心,整个杀猪过程,笔者都没忍心看,心里甚至还有点“怨恨”那些大人,最后笔者含着热泪吃了三大碗猪肉……

那说完了杀猪褪毛,我们回到问题之中,朱元璋设计的这个“梳洗”,基本上跟杀猪褪毛一样,只不过猪是在一刀毙命后,才开始褪毛的。

可当时的犯人,却是被活生生搞死的,下面我们就具体说一下“梳洗”之刑的过程,大家看完之后就会知道有多残忍了。

对于被判了“梳洗”之刑的犯人,在“梳洗”之前,会将其身上所有衣服扒光,然后把犯人赤裸裸地绑在特制的铁床上。(话说这个真有点像我们今天搓澡时躺的小床)

铁床附近有一口大锅,锅里面烧着滚烫的开水,这也跟杀猪褪毛时的情景差不多,等这一切都准备好后,负责“梳洗”的衙役,就将刚刚烧好的开水,一桶一桶的拎到铁床旁边。

然后就是往犯人身上浇开水,随着一桶又一桶开水的浇下,犯人的皮肤基本上都被烫熟了,此时的犯人虽然异常疼痛,但由于被绑好了,根本动弹不得。

加上嘴里被塞进了特制的布条,使犯人想叫又叫不出来,想咬舌自尽又办不到,可以说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当然了,这个过程中,负责“梳洗”的衙役并不会把犯人弄死,因为用开水烫只是开始,重头戏还在后面,等犯人的皮肤都被烫麻木后,衙役就正式开始“梳洗”了。

这时候衙役就会拿出特制的铁刷子,这个铁刷子上面布满了锋利的铁齿,随后衙役会像搓澡一样,用这个铁刷子在犯人身上反复地刷。

由于刷子的铁齿非常锋利,加上犯人的皮肤已经被开水烫熟了,所以随着铁刷子一遍遍地刷,犯人很快就会皮开肉绽,直到露出白骨为止。

可以说整个“梳洗”过程异常残忍,对于犯人来讲,如果能早点死去,那绝对是最幸运的事,可很多情况下,都是直到露出白骨后才死,因为这些衙役特别会掌握“分寸”,不会让犯人轻易死去。

其实,“梳洗”虽然是朱元璋发明的,但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有了类似的酷刑,只不过用的不是铁刷子,而是竹签子。

根据《旧唐书·恒彦范传》记载,武三思在杀恒彦范时,就是把恒彦范放到竹签子上拽来拽去,恒彦范经这么一折腾也是痛苦异常。

不过或许是没用开水的原因,这个恒彦范直到露出白骨也没死去,没办法的武三思,只能又命人将奄奄一息的恒彦范杖毙。

所以说,某种程度上,朱元璋也是在模仿,而在朱元璋时期,干这种事的衙役,一般都是锦衣卫的人,后来随着东厂、西厂的成立,就出现了三家一起干这种事的情况。

随着时间的发展,锦衣卫又发明了很多特殊的酷刑,比如号称明朝十大酷刑之首的“弹琵琶”,同样令人闻风丧胆,这个“弹琵琶”初听起来非常文雅,但跟“梳洗”一样,与其本意无关。

“弹琵琶”主要是一种审讯手段,据说当时没有人能扛下来,曾经有锦衣卫自己人犯错误后,为了防止被“弹琵琶”,那名锦衣卫竟然直接自尽了。

那这个“弹琵琶”又是怎么“玩”的呢?它是先把犯人上身的衣服扒光,让犯人露出肋骨,并把犯人绑在特制的架子上,让犯人无法动弹。

然后负责“弹琵琶”的衙役,就会拿出一把锋利的尖刀,插入犯人露出的肋骨中,用尖刀在犯人肋骨里面,娴熟地在肋骨上进行弹拨。

随着不断的挑拨,犯人很快就会皮开肉裂,不但疼痛难忍,还会非常痒,但因为已经被绑住了,所以无法动弹分毫,只能不断的哀嚎。

由于动作跟弹琵琶的手法比较类似,加上犯人不断哀嚎的声音,就像人们在用琵琶进行演奏一样,所以就起了这个“弹琵琶”的名字。

可以说一场“弹琵琶”下来,犯人虽然死不了,但也很难逃过接下来的血肉溃烂,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残忍的审讯方法。

与“梳洗”相比,“弹琵琶”用得更多,因为“弹琵琶”不会让犯人马上就死,便于审讯,另外这种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弹琵琶”,对于当时的官员来讲,更能起到震慑作用。

历史上,对于朱元璋的评价呈现两极化,一方面,朱元璋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上,创造了不朽的功绩,他开创了一个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热血王朝。

另一方面,开局只有一个碗,一切装备都靠捡的朱元璋,又制定了严酷的刑罚,仅朱元璋一朝,诛杀的贪官就多达15万名。

并且这些贪官的死法都非常凄惨,大多数都是被剥皮后,装成稻草人示众的,这也让当时的官场人心惶惶。

同时朱元璋时期,对犯人的刑罚更是非常残忍,除了我们上面说的“梳洗”、“弹琵琶”等,各种刑罚五花八门,但都离不开“残忍”二字。

还好,我们今天生活的时代,已经远离了这些残忍的酷刑,这绝对是大踏步的前进,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