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恶言相向,对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比直接动手还要深

孩子少不更事,可能会发生调皮捣蛋、惹是生非等行为,需要父母经常对其进行管教。而在教育的过程中,有的父母会严厉地骂上几句,有的会直接使用暴力手段,这是父母经常采用的方式。
前者虽然比较温和,但也会让孩子的心理遭受伤害,而父母却认为自己比较民主,没有使用暴力。
微微是一个漂亮随和的女孩,大家都很喜欢她。在工间休息时,大家都在谈论回家看望父母的事,只有她一个人默默无语。有人以为她已买好回家的票,就问她什么时候出发,谁知微微突然趴在桌上哽咽起来,弄得大家面面相觑。
与微微要好的朋友知道,在她18岁那年参加高考时,由于之前比较贪玩影响到了学习,导致没有考到好一点的大学。她非常渴望妈妈的安慰,哪知妈妈开口就骂:“你这个废物,考得那么差还有脸见人?”
面对愤怒的妈妈,她哭着说:“你不要再骂我了!”可妈妈根本不理。
从那以后,她再也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从大学到工作很少回家,可想而知,她当年受到了多么严重的心理伤害,一直到现在也不能释怀。
为什么父母不能用语言辱骂的方式管教孩子呢?
父母责骂孩子,根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种方式对孩子来说却是极为错误的。因为这样做不但没有作用,还会给孩子造成较大的心理阴影,而且不一定会得到父母希望的结果。
美国爱荷华大学曾做过一项研究,在父母每天与孩子的交流中,大约有80%的语言都缺乏正面的鼓励,有的甚至是消极的,这深刻影响孩子的心理和性格。
有的父母认为:自己并没有使用暴力殴打孩子,只是用语言来责骂他,又不会给他的身体造成痛苦,还能让孩子受到教育,不会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其实,与拳打脚踢相比,用语言辱骂也是一种暴力,并且在父母中十分普遍。
在孩子的内心,父母是自己最亲近和崇拜的人,能给自己带来心理上的依靠,这是其他人都不能代替的。如果一旦受到他们的辱骂,尖刻的语言就像一把软刀子,让孩子在心理上产生被嫌弃和抛弃的感觉,并深深地烙印在记忆中。
这比直接受到身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大多数父母之所以喜欢用辱骂的方式教育孩子,主要是为了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情绪,所以会不顾孩子的感受脱口而出。他们没有想到孩子还很年幼,分辨不出这是在气愤之中说出的话。
如果听进心里,容易造成严重的创伤,以至于久久不能治愈。

长期受到辱骂的孩子,大概率会有哪些结局呢?

反叛父母,逃离家庭
孩子一旦受到严重的辱骂,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忘记,相反,会在记忆深处会随时出现,提醒他曾经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有反抗精神的孩子在年幼时,可能会与父母经常顶嘴和吵闹,故意不听他们的话,甚至和他们反着干;在有了能力之后,更会果断地离开家庭。
这样的孩子会变得极度强势,他们自私自利,对父母非常冷漠,有的还不愿与父母有任何联系,与父母之间形成深深的隔阂。
极度懦弱,胆小怕事
由于孩子年幼,性格和三观正处在培育期,这是非常关键的阶段。在父母长期的高压下,有的孩子受到消极情绪的影响,以为自己真的像父母说的那样太笨,就会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原本活泼和阳光的人,性格也会变得懦弱、胆小。
如果一直处于这样的心理暗示下,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和目标,不愿主动地进取和拼搏,最后变成一个胆小怕事、一无是处的人。

在教育孩子时,怎样才能实现良好的沟通呢?

其实,父母能够“好好地说话”是最起作用的教育方式,所以,聪明的父母不会采用暴力来达到目的。
有一项研究认为,对孩子进行100次管教,真正能起作用的却不到5次,而这5次并不是打骂,主要做法是:
耐心地说服教育:如果孩子经常受到责骂,就会变得麻木和习惯,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在他犯一些小错时,父母可以进行耐心的说服,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让他得到教训,以后会减少犯错的几率,并且逐步改变不良习气。
及时地批评指正:在孩子犯错之后,父母要及时进行批评,错过时机之后再教育不仅起不到作用,还会让孩子反感。如果触犯原则和底线,父母必须严肃地进行教育,让他明白做错之后的后果,并指出改正的方向和办法,在孩子面前树立起威信。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但孩子犯错,同样在所难免。因此,父母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尊重孩子的感受,与他们“好好地说话”,而不是一味地责备、打骂,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惑,在成长的道路上越来越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