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东侨二十年》——吴康成
二十年我们一同走过,二十年难忘深情岁月。
东侨,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
东侨,一块宜居宜业的家园。
《我看东侨二十年》与你共同聆听东侨故事
《我看东侨二十年》——吴康成
本期采访嘉宾:吴康成
嘉宾简介:
吴康成,2009年3月到东侨,历任东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党工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工委办公室主任,2019年3月任宁德市东湖塘华侨农场党委书记。
《我看东侨二十年》第13期——吴康成 采访花絮▲
2007年是成立十周年的东侨开发区进入全面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此时,从寿宁乡镇借调到东侨的吴康成,一到东侨就感受到了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氛围,这片年轻但包容的城市让他感觉振奋,充满干劲。
吴康成:
第一印象觉得,开发区机构精简,人员很精干。这些干部积极向上,工作干劲和各方面的精气神很足,印象非常好。第二个就是觉得东侨的发展前景很好,我记得当时成立十周年之际,特别邀请了中科院的一些专家学者,到开发区举办了一场论坛,就开发区的发展提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建设性的意见,感觉很振奋,很鼓舞人心。
从1965年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宁德先后安置来自印尼、越南、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8个国家的归侨4000多人。他们在此耕作土地,种田养鱼,生儿育女,成为东湖塘的新住民。东湖塘华侨农场成为海外游子避难的港湾,成为他们安居乐业的家园,见证了宁德变迁,开启了一片繁华。
吴康成:
1997年华侨农场体制下放以后,我们坚持贯彻落实国侨办关于华侨农场“三个融入”的方针,积极调整思路,加快转型发展。一个方面,就是切实维护归侨的合法权益,基本上实现了“五个有”的目标。第二个是积极盘活农场的资产资源。目前华侨大厦,是按照五星级的标准建设的一个酒店,现在已经封顶了。这个是农场的第一个我们自己的发展项目,第一个作为提升“造血”功能的项目。第三个是切实保护和弘扬好归侨文化。一方面我们在加快发展的同时,特别重视做好华侨农场的一些历史遗存的保护。因为这块应该说也是我们东侨的城市记忆,也是广大归侨挥之不去的乡愁。所以我们有条件也有责任,把他们这一部分的乡愁记忆给保护好。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同时也注意弘扬他们的一些归侨文化,支持他们搞好一些文化活动。现在特别是南岸景观经常活跃的都是他们的身影,文化生活这一块也是很充裕的。
东南亚特色美食展示活动
记者:华侨农场为我们中心城区的发展都做了哪些贡献?
吴康成:
我们现在所处的一些区域,基本上都是原来华侨农场围垦的范围。这几年的发展都是在华侨农场原有的一些土地资源上面盘活的。我们侨民对我们整个的城市发展也是给予了大力支持,因为整个围垦的过程都是很艰苦、很艰辛的一段创业历程,他们对这块(土地)都很有感情。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青春岁月,挥洒下他们的热血汗水,所以我们这几年应该说从土地提供给城市建设之后,这部分群体,也都还关注着我们整个城市的发展。
华侨新村文化活动
此后,随着东侨产业的快速发展,这片开发热土迅速汇聚八方来客,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于此,多种地域文化碰撞,和谐共融。
吴康成:
东侨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东侨是一个包容并蓄的城市。从1964年到1987年,我们这里总共安排了四批从国外回来的归难侨,可以说这些人是来自五湖四海。那么从现在来看东侨又从全国各地聚集了很多的产业工人,现在的产业工人大概就有五、六万人,所以说我觉得东侨包容性很强,不是一个排外的城市,这个城市的魅力就在这里。
东侨新区 谢书秋 摄
围海筑堤,向海要地,东侨岁月,让人回眸,也让人仰望。
吴康成:
作为一名东侨人,我们为东侨的发展进步感到十分的自豪。东侨二十年,经历风雨彩虹,收获光荣梦想。进入新时代,衷心祝愿我们美丽东侨能够更加坚定自信,更加精彩绽放,更加繁荣昌盛。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东侨人,也是每一名归侨侨眷的心声。
东湖栈道
感谢收听本期《我看东侨二十年》,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本台记者采访吴康成
播
出
时
间
《我看东侨二十年》播出时间
●节目首播
每周一、三、五
(13:15、20:30)
FM101.7宁德新闻综合广播
● 节目重播
每周二、四、六
(12:00、21:00)
FM93.3宁德交通旅游广播
☊《我看东侨二十年》☊
总顾问:刘国平
策划:柯婉萍
嘉宾:吴康成
采写:林微、陈威宇
音频:陈胤泽
视频:潘月容
总监制:李莉
特别鸣谢: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
宁德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