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作对】诗情画意:翠忍寒霜期岁尽(大地微尘)
本期收稿 :王占奇
图文制作:林看云
● 扫码入群全心作对
全心作对之诗情画意
第九十八期
侍宴归雁堂
隋末唐初·虞世南
歌堂面渌水,舞馆接金塘。
竹开霜后翠,梅动雪前香。
凫归初命侣,雁起欲分行。
刷羽同栖集,怀恩愧稻粱。
作者简介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执着且向学。历仕陈、隋二代,官拜秘书郎、起居舍人。隋朝灭亡后,被窦建德任命为黄门侍郎。李世民灭窦建德后,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等共掌文翰,为"十八学士"之一。贞观年间,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先后封永兴县子、永兴县公,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他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被称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贞观十二年(638年),虞世南去世,年八十一。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 ,配葬昭陵。贞观十七年(643年),绘像凌烟阁。
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三十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 四卷。
主要成就
文学
虞世南文章婉缛,与徐陵相似。曾劝太宗毋为宫体诗,而其诗除《咏蝉》等少量有兴寄、边塞诗较刚健外,其余多为应制、奉和、侍宴之作,文辞典丽,内容则比较空泛。
虞世南的代表作有《出塞》《结客少年场行》《怨歌行》《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等。其中后三首咏物诗分别写竹、蝉和风,紧紧抓住对象特点,刻画得相当传神,例如《蝉》诗写蝉饮清露,栖(梧桐)高处,声因高而远,而非是依靠秋风,寓意君子应像蝉一样居高而声远,从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其描摹状物、托物言志之功夫可见一斑。清代沈德潜在评论《从军行》二首时就称此诗(即《蝉》)"犹存陈隋体格,而追逐精警,渐开唐风"。
书法
虞世南书法继承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唐人李嗣真《书后品》列其书为"上下品",评价道:"萧散洒落,真草惟命,如罗绩娇春,鹤鸿戏沼,故当(萧)子云之上"。《书断》卷中列其隶、行书为妙品,称其书"得大令(王献之)之宏规,含五方之正色,姿荣秀出,智勇存焉。秀岭危峰,处处间起;行草之际,尤所偏工。及其暮齿,加以遒逸"。
《述书赋》云:"永兴(虞世南)超出,下笔如神,不落疏慢,无惭世珍。"《宣和书谱》认为他晚年的正书与王羲之相后先,又以欧、虞相论,称:"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宋人黄庭坚有诗赞其代表作《孔子庙堂碑》:"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
虞世南作书不择纸笔,却很注意坐立姿势和运腕方法。他认为,只要姿势正确,手腕轻虚,即使是粗纸,秃笔,信手拈来也能挥洒自如,别出新意。
虞世南的作品,在元代已经保存不多,今所见存从帖中之外,有传世书迹刻石楷书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行书有《汝南公主墓志铭》、《摹兰亭序》等。《唐人摹兰亭序三种》其中之一传为虞世南的墨迹。
思想
虞世南从儒学为规,修身力行。唐太宗常引进谈论,共观经史,每论及历代为政得失,必有规纲,多有补益。强调学习经史,认为自古圣贤。"劝乎学而立其名",若不学,则"没世而无闻"。崇尚孔子"节用而爱人"的思想主张薄葬。认为古时帝王所以薄葬,不是不想荣其亲,然而高坟原垅,珍宝奇物,实所为累。圣人深思远虑,安于薄葬,是为长久之计。虞世南为一代儒臣;对扩大儒学影响起一定作用。
藏书
虞世南秘书监任职时,充分利用国家藏书,主编《北堂书钞》160卷。北堂是秘书省的后堂,故名。全书分19部,下分852类,19部内容极为广泛,包括帝王、后纪、礼仪、衣冠、仪饰、服饰等部,其中汇集了大量的儒学资料,起着传授知识,临文备查的作用,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又奉敕参撰《群书治要》50卷,辑录经史谱子有关治国兴衰政迹之文,始上古,终晋代,凡采经书12种,10卷;史书8种,20卷;子书,四书7种,20卷。多本唐初善本,前代名儒桓谭,仲长统等人政论,亦赖此书得其梗概。个人收藏书画作品甚多,亦有图籍存于家。收藏品钤有"世南"等印章 。
著有《兔园集》10卷,另有诗文集10卷行于世。原有诗文集30卷,由褚亮作序, 但已散失不全。《全唐诗》编其诗1卷 ,《全唐文》收录有其诗文及奏疏 。民国张寿镛辑成 《虞秘监集》4卷,收入 《四明丛书》。
——来源:网络
更多霜的诗词:
描写霜的诗句
1. 马诗二十三首 (李贺)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2. 瑶华乐 (李贺)
琼钟瑶席甘露文,玄霜绛雪何足云。
3. 竹 (李贺)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4. 西楼望月 (张籍)
城西楼上月,复是雪晴时。幽光落水堑,净色在霜枝。
5. 霜 (袁郊)
古今何事不思量,尽信邹生感彼苍。但想燕山吹暖律,炎天岂不解飞霜。
6. 霜 (徐夤)
应节谁穷造化端,菊黄豺祭问应难。红窗透出鸳衾冷,白草飞时雁塞寒。露结芝兰琼屑厚,日干葵藿粉痕残。世间无比催摇落,松竹何人肯更看。
7. 白露为霜 (徐敞)
早寒青女至,零露结为霜。入夜飞清景,凌晨积素光。
8. 咏霜 (苏味道)
金祇暮律尽,玉女暝氛归。孕冷随钟彻,飘华逐剑飞。带日浮寒影,乘风进晚威。自有贞筠质,宁将庶草腓。
9. 赋得残菊 (李世民)
阶兰凝曙霜,岸菊照晨光。
10. 经破薛举战地 (李世民)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出句:翠忍寒霜期岁尽(大地微尘)
对句
本期共收对句44比,取最佳1比,优秀4比。
1.红袭枫岭待人惊(胡东华)
2.芳迎瑞雪盼春归(李和平)
3.闲观落月恨天长(赵金贵)
4.闲愁冷雨恨天长 (燕树志)
5.林藏瑞气待春回(青胜于蓝)
6.红思飞雪待崖香(姚 凯)
7. 梅迎瑞雪报春来(一枝莲)
8.梅开小院盼春来(四叶草)
9.银铺沃野待牛耕(张玉波)
10.途逢大雾待天开(傅士文)
11.红潜冻土待春来(毛继锋)
12..笑迎飞雪报春来(鲜为人知)
13.芳容苦雨待秋香(看云出岫)
14.冰迎瑞雪兆年丰(周俊)
15.香凌瑞雪待春归(子牙情)
16.青邀白雪请春来(翁童)
17.芳祈瑞雪促春来(马耀发)
18.芳拥瑞雪伴春归(幽若兰)
19.花凝秀气伴春开(杨敏)
21.梅凌瑞雪报春来(张志敏)
22.枫淋冷露待秋深(孙秀菊)
24.香消乱世觅春踪(赵春景)
25.香浮别苑送春来(江中月)
26.枫燃烈火照秋来(贾云增)
27.花融冻土盼春归(百川)
28.青思暖雨恨阳迟(刘克宽)
29.红藏白雪待春来(盈盈)
31.梅怀冷雪盼春归(灏)
32.川辞细浪愿冰清(海之恋)
33.梅红瑞雪送春归(杨淑英)
34.林雍老叶悯巢凄(素履之往)
36.梅迎瑞雪恨春归(晓风残月)
37.幽怜瘦月恨天长(七尺)
38.梅牵冰雪待花开(草木本心)
39.红凌重雪报春还(董振亮)
40.士居空谷待春回(一联百对)
41.兰愁夜雨叹谁怜(溪客)
42.香凌坠玉报春归(尘埃)
44. 年丰瑞雪盼春归(京廊人家)
点评:韩全兴(保定定兴)
入选对句
最佳:
20.红香霁雪待春归(王桂芝)
简评:在众多对句中,此联用字最妙,尤其“香”字,梅、雪秀雅之姿跃然,一众古句自然浮现于脑海,虽非用典,亦如用典,一个“霁”字,色彩明亮,画面感强,所以取为最佳。
优秀:
23.火明永夜待人归(美丽邯郸)
简评:此句与出句感情协调,皆以“寒”为魂,霜期翠色,永夜孤灯,惟一忍、一盼而已,别无它法,在炼字上,可再酌“明”、“待”二字,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30.梅迎瑞雪待春归(马永平)
简评:与此句相同或相近者较多,取此为代表,语句流畅,但落入了窠臼。
35.根藏沃土待春回(雪静道人)
简评:有深意,与出句的“忍”协调,一明一暗,殊途同归。
43.红披瑞雪迓春回(蔚蓝长天)
简评:虚用“红”字比实用“梅”字要好,用“迓”字比“待”、“盼”等被动的词语要更积极一些。
总评
出句以“寒”立意,秋尽科来,万物萧条,偶尔入目的翠色,亦为霜寒所歁,直盼岁尽春来,天地如此,人亦如此,于无奈之时,但存坚忍之志,终将熬过暗夜。在对句中,多以梅雪迎春为对,但在个别词语上,有不工之处,比如“待春来”,或者“盼春来”等等,来字不妥,来并非核心动词,只是补前边的“待”而已,这样在结构上与出句是不对的。其它的句子也应该在第二、五两个动词上取巧,以期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