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跑者最易发生的伤痛完整解决方案(收藏版)

    跟腱是人体最粗最为强大的肌腱,这是为适应人类各种直立运动而产生的机制,但即便这样,跟腱疼痛像幽灵一样袭击着精英运动员和大众运动爱好者。

    因此,便有了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 Heel)的说法。

    阿喀琉斯,是凡人英雄珀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爱子,被誉为战神。忒提斯在他刚出生时就将其倒提着浸进冥河,从而具备了“金钟罩”的强大战斗力。遗憾的是,阿喀琉斯被母亲捏住的脚后跟却露在水外,在全身留下了唯一一处“薄弱”。

    后来,阿喀琉斯被帕里斯一箭射中脚踝而死去。后人常以“阿喀琉斯之踵”譬喻这样一个道理:即使是再强大的英雄,也有致命的死穴、弱点、要害或软肋。

    跟腱劳损和病变也困扰着很多中长跑运动员和大众跑者,如果说小白跑者更容易发生膝痛,那么成熟跑者或者中年以上跑者,最常见的伤痛发生部位就是跟腱了。

    美国中长跑名将鲁普就曾经饱受跟腱痛的困扰。此外,我国现役名将也曾经受到跟腱疼痛的困扰。

    跟腱既强壮又脆弱

    跟腱位于小腿下段,是小腿腓肠肌、比目鱼肌向下融合所形成的肌腱组织,跟腱平均有15cm 长,是人体最大最粗壮的肌腱。

    跟腱看似粗壮强大,但跑步人群是最容易发生跟腱病变,研究显示跑者的跟腱病发生率在为10%左右。

    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跟腱损伤也有增多的趋势,中年跑友更易出现这一问题,这与跟腱退化有关。

    跟腱在跑步过程中
    发挥什么作用?

    在跑步过程中跟腱可以承受着地时较大的张力,同时跟腱牵拉足跟,所产生的力可以驱动踝关节做背伸或跖屈运动。

    在跑步着地的支撑阶段,跟腱像弹簧一样表现出“拉长-缩短”特点,即在跑步触地缓冲阶段,跟腱在力的作用下被拉长,储存弹性能量,协同踝关节做背伸(勾脚)运动;

    而在跑步蹬伸离地阶段,跟腱开始缩短,释放弹性能量,驱动踝关节做跖屈(绷脚)运动。

    跟腱所具有的这种“拉长-缩短”的弹簧表现对于跑步特别重要,相当于它像皮筋一样,这样在着地时可以发挥缓冲作用,蹬地时又发挥助力作用,跟腱性能越好,则跑步越省力,因为跟腱本身可以自主拉长缩短,储存和释放弹性势能,这样就减少了肌肉发力。

    研究显示长距离跑步后

    跟腱变细变长意味着什么?

    2018年国内学者发表的一篇研究,采用超声技术测量了马拉松比赛前后大众跑者跟腱的形态,结果显示在马拉松比赛结束后,大众跑者的跟腱被显著拉长,同时也明显变细;

    也就是说在长距离比赛结束后,跑者的跟腱变得又细又长,并导致跟腱横截面积显著减小,而这样的变化其实并不好,往往警示跟腱疲劳,并有可能诱发伤痛,常见的就是跟腱病。

    跟腱是一种黏弹性组织,也就是说跟腱既具有粘滞性的特征,也具有弹性特征。

    弹性特征代表跟腱在外力作用之下可以被拉长,但外力去除之后可以恢复原有形状,就像皮筋一样。

    所谓跟腱储备和释放弹性势能就是靠的这种特性。跟腱性能越是良好,则弹性越好,或者说顺应性越好。

    顺应性是一个物理专有名词。顺应性是指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顺应性越大表示其变形能力越强。

    同时,跟腱也具有一定粘滞性,也即跟腱在外力作用之下发生形变,当外力消失之后,并不会马上恢复到原有形状,而是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恢复原有形状,也即具有一定粘滞性。

    马拉松比人体跟腱长度增加及横截面积减小,可能归因于跟腱在耐力跑步过程中由于疲劳而表现出了“蠕变”趋势。

    蠕变则被认为是肌腱结构微损伤的迹象,因此,肌腱蠕变的产生也预示着肌腱损伤风险的增加。

    组织发生蠕变并不需要很大的力,应力哪怕不大,只要应力的作用时间足够长,材料就有可能发生蠕变,跑步时跟腱所收到的冲击力就是这样的,跑步时每一次着地蹬地所受到的冲击力是有限的,但架不住几个小时跑步所引发的应力积累现象,最终导致跟腱发生了蠕变。

    我们可以想象,当跟腱发生蠕变,变得又细又长时,承受拉力能力当然会下降,绳子越粗越结实的道理大家都懂,同时跟腱的横截面积缩小,压力除以面积等于压强,当跟腱横截面积缩小时,自然压强也增大,导致跟腱承受更大的载荷。

    这些因素都使得跟腱在长距离跑步后,性能明显下降,这样就更容易发生细微损伤,久而久之就引发跟腱退变,也即发生跟腱病。

    跟腱疼痛往往并非简单的炎症

    而是结构退化

    以跟腱疼痛为代表的腱病极为常见,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NIOSH)指出:腱的过度使用性损伤造成大量的工人患病和生产成本升高,它占了职业病的48%。在欧洲的运动创伤中心,腱病几乎占了所有运动创伤的30~50%。

    经过多年研究,目前比较倾向于一致的观点是:虽然在腱病发展早期有轻微的炎症反应存在的证据,但总体来说,大部分病理学研究未发现腱病组织中有炎症细胞存在,也即主流观点认为腱病不是常规意义的炎症类问题,而是胶原变性。

    那么,什么是所谓变性呢?

    变性不是指人由男性变成女人,或者女人变成男人,变性是一个医学专业术语,大家可以近似理解为一个组织的结构发生了某种改变,不再是原来的组织结构成分,并由此带来弹性以及其他力学性能的下降。

    举一个例子跑者就容易理解了,刚生产出来的橡胶具有柔韧、弹性等特性,但随着年限延长,橡胶就会逐渐老化,从而变硬、变脆、开始龟裂甚至锻炼,之前所具有的良好的力学性能就逐步开始衰退,这个过程就称之为变性。

    那么肌腱在长期过度负荷作用之下,也会发现变性,从而使得肌腱力学性能下降,也即没有之前那么良好的拉长和回弹作用,自然也就影响运动,并导致疼痛等主观不适。

    应力屏蔽

    导致肌腱退化并且修复慢

    肌腱供血普遍不佳,也造成其代谢缓慢,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的时间周期大约是50-100天,当负荷导致微损伤时,腱细胞必须增加生产胶原和基质。

    虽然腱细胞代谢增快,但腱疤痕成熟依然很慢。动物实验发现,兔子跟腱修复可能需要4个月,马的屈趾浅肌腱至少需要14个月,人髌腱中1/3取材后的缺损填补至少需要2年。

    如果没有给予肌腱恰当的修复时间而过早反复运动,腱细胞就可能由于过度应力而死亡,胶原和基质合成减少,使得余下的组织更容易遭受损伤。

    这也是为什么跑者如果休息和康复时间不充分,急于恢复跑步导致反复受到腱病困扰的原因所在,因为腱病的恢复就是比较慢的,跑者必须要有足够耐心进行治疗和康复。

    一些顶级运动员也受到腱病困扰,也跟运动员需要一边治疗一边训练有关。

    过度使用是跟腱疼痛根源

    跟腱疼痛属于非常典型的过度使用损伤,在跑步过程中,跟腱要承受高达8-12倍体重作用,也就是说跟腱受到了巨大力量的反复牵扯,导致轻微创伤反复发生,引发了跟腱力学衰竭,并随之发生结构改变,疼痛自然难以避免。

    其实,跑友常常听说的“跟腱炎”这一术语并不准确,事实上跟腱局部并不存在炎症细胞,所以定义为“跟腱病”更为精准,以下均采用更为科学的术语——跟腱病。

    跟腱病频繁发生在两个位置:

    (1)跟腱腱体上疼痛(距离跟腱止点近端2-6cm);

    (2)跟腱止点处疼痛。

    其中,跟腱腱体的疼痛比较常见。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要是腱体疼痛,止点疼痛更为复杂,不一定是跟腱病,而是跟腱滑囊炎、Haglund畸形等等。

    跟腱疼痛的高危因素

    有些跑友可能具有某些特定风险因素而更加容易发生跟腱病,也就是说高危因素加之过度使用,究竟哪些因素会诱发跟腱病呢?

    1、勾脚尖活动异常

    在膝盖伸直状态下,如果勾脚尖幅度不够,通常被认为跟腱过紧,因此患跟腱病风险增大。

    2、脚踝内外翻活动异常

    脚踝除了实现屈伸运动,还具有内外翻运动,有些跑友曾经发生过崴脚,有可能导致脚踝变得松弛导致内外翻运动增加,这也是跟腱病的诱因。

    3、脚踝力量弱

    小腿后群肌肉是小腿最主要的一块肌肉,主要功能就是绷脚(学名跖屈),跑步时脚的扒地动作其实就是靠这块肌肉实现的,所以小腿后群肌肉力量特别重要,当绷脚力量不足时,跟腱往往会承受更大负荷,这样就更易发生跟腱病。

    4、扁平足

    不少跑友都存在扁平足且相安无事,但如果扁平足同时伴随足踝力线异常(跟骨轴线与跟腱轴线不成一条直线),会对跟腱造成“鞭打效应”从而导致跟腱异常受力。

    上述因素都是跟腱病发生的内在风险因素,外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训练不当、环境因素和跑鞋因素等。

    比如跑者的训练不当包括:跑步距离突然增加、强度增加、爬坡训练、停训后重返训练上量过快等。

    与夏季相比,冬季更易患跟腱病。这可能跟低温时,跟腱和筋膜组织之间摩擦增加所致。

    跟腱疼痛症状

    跟腱疼痛当然是跟腱病最主要的症状,但是疼痛还有具体表现,包括:

    ● 长时间不活动(比如睡觉,长时间静坐)之后,跟腱出现局部疼痛并感觉僵硬,活动一下后缓解;

    ● 刚开始运动时感觉跟腱疼痛,活动开后疼痛减轻,但快要结束时又感到疼痛,也就是活动起始结束痛,但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伴随整个运动过程,因此对运动造成很大困扰;

    ● 上下楼梯、蹑足行走时疼痛加重;

    诊断要注意区分腱体和止点疼痛

    ● 典型疼痛位置位于跟腱腱体上,也就是跟腱附着于跟骨处(跟腱止点)上方2-6cm处;

    如果疼痛部位不是在腱体上,而是在跟腱连接跟骨的位置(也就是说疼痛部位更低),那么除了跟腱病,也有可能是足跟滑囊炎、跟骨Haglund畸形等等;

    ● 按压跟腱腱体有疼痛感,跟腱外观可能正常也有可能呈现梭形肿大、有结节感,并伴有跟腱肿胀变粗;

    ● 站立位做单脚提踵动作时,患侧与健康一侧相比,提踵能力下降,比如说健侧可以完成30次提踵,而患侧仅能完成20次;

    ● 如果病史典型,且经过保守治疗康复有效,通常不需要辅助检查。

    X线对于诊断跟腱病没有帮助,超声和核磁共振有助于判断跟腱结构,常用于辅助检查;

    不是所有治疗方法都有效

    医生和治疗师已经采用大量方法用于跟腱病的治疗,经过严谨的循证,发现有的方法的确非常有效,有的方法则可能有效,还有些方法存在争议。

    建议跑友采用最有效的方法,或者咨询专业的运动损伤医生或者康复治疗师。

    1、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对于跟腱病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前提是跑友得把康复训练做正确。

    跟腱病康复方式主要是离心训练,什么是离心训练?

    别着急,马上送上。

    2、理疗

    综合的被动物理治疗结合主动运动康复被认为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从治疗上来说,离子渗透疗法、低强度激光照射、冲击破治疗被认为是比较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

    冲击波治疗是腱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低强度激光照射也是治疗腱病的方法

    超声治疗在腱病治疗中也常常被使用

    3、拉伸

    反复持续的拉伸也有助于改善勾脚尖幅度不足的情况,从而改善功能,因为勾脚尖受限是跟腱病的危险因素。

    拉伸作为最主要的放松方式,同时也是跟腱病的治疗方式,对于改善跟腱弹性,减轻跟腱压力,避免小腿肌肉紧张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跟腱病来说,牵拉要做的动作类型更多、拉伸间更长,更彻底,而不能像跑后放松那样随便做做。

    以下四个动作是跟腱病必做拉伸动作。

    要求每个动作做4组,每组牵拉30秒,也就意味着四个拉伸动作就得做16组,这样才能治疗跟腱病。

    小腿腓肠肌牵拉感最强烈的动作之一

    小腿浅层腓肠肌站立位牵拉两个常用动作 

    小腿深层比目鱼肌的牵拉动作,后脚踩实地面,充分屈膝,感受跟上述动作不一样的牵拉感

    4、足矫形器

    以矫形鞋垫为代表的足矫形器,对于扁平足同时伴随足踝力线异常的跑友有一定帮助,因为其可以改变跑步时错误的足踝受力。

    5、贴扎

    以肌贴为代表的贴扎可以减少跟腱张力,越来越多的跑友采用肌贴这一可以随意灵活使用的工具,不妨跑步时一试。

    6、脚跟垫高

    利用特制的脚跟垫将脚跟垫高,可以起到减轻跟腱张力的作用。但不是对每一名跑友都有效。

    康复——离心训练是最有效的方式

    康复目标

    前文在治疗方法中,已经提及对于跟腱病,康复训练是真正最有效的康复方式,怎么做?

    1、最核心的康复方法——离心训练

    找一个台阶或者凳子,脚前掌踩在上面,做快起慢落的练习,要求提踵1-2秒,而还原落下6-8秒,要强化动作还原过程,而不是强调提踵过程。

    也就是说通过要小腿肌肉又拉长又收缩,训练跟腱的强度。

    找一台阶的目的是让脚跟悬空,下落时可以让脚跟落至低于脚前掌。

    需要注意到是患跟腱病的跑友往往提踵还原过程伴随跟腱疼痛,一切康复训练都以不产生疼痛的幅度为度,切不可忍痛训练。

    2、压网球练习

    许多跑友学会了用足底滚揉网球来放松足底筋膜肌肉,对于跟腱病来说,足底下压网球也是另一种针对跟腱的康复训练。

    将网球放至足底,用小腿后群肌肉发力将网球压扁,而不是来回滚揉网球。

    3、快速勾脚练习

    双脚做快递勾脚动作330-50次,直至小腿前方肌肉疲劳。

    小腿前方肌肉与小腿后方肌肉互为拮抗肌群,一方面从肌肉平衡角度而言,不能只锻炼小腿后群肌肉;

    另一方面,增强小腿前方肌肉力量可以降低小腿后群肌肉紧张度,专业术语称为交互抑制。

    4、脚踝人工抗阻内外翻练习

    许多跑友在训练小腿时只做提踵练习,而忽视了脚踝还具有内外翻能力,内外翻活动异常也是跟腱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所以强化内外翻训练对于稳定脚踝,减少跟腱张力具有积极意义。

    可以采用手握住脚前掌进行向内向外的自我对抗训练,自我对抗还可以控制阻力大小,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

    内翻抗阻

    外翻抗阻

    5、落地缓冲训练

    跟腱在跑步时承受了高达8-12倍体重的负荷,所以训练跟腱的缓冲能力对于跟腱提高适应性和结构强度至关重要。

    踩在一个台阶上,单脚落地,注意关键动作要领是从脚前掌着地过渡到脚跟落地,落地时没有声响说明缓冲良好,同时落地后要保持单脚站立稳定2秒,这样也可以训练脚踝稳定性,有助于减少对于跟腱的“鞭打效应”。

    6、抓毛巾训练

    一些跑友了解抓毛巾训练可以治疗足底筋膜炎,同样这一动作也可以因为增强足底肌肉扒地能力,增强落地缓冲,从而减少跟腱压力。

    注意动作要领是先张开脚趾,下压毛巾再用力抓起毛巾,动作速度不可过快。

    7、脚踝稳定性训练

    通过睁眼及闭眼单脚站立,可以有效训练脚踝稳定性,有助于跟腱病康复。

    总结

    跟腱炎的说法并不严谨,因为这种跑步伤痛并不是真正意义的炎症,而是一种长期应力负荷下的结构退变。

    对于这类疾病休息、治疗、康复三管齐下,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困扰跑者的难题,同时跑者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训练负荷,不要过度运动或者进突然增加运动量。

    我们为跑者准备了跟腱病运动康复课程,好好休息祝你早日康复已经过时,好好运动才能祝你早日康复,这里的运动指的就是运动康复;

    康复课程主要从充分拉伸放松软组织以及强化局部力量,提高协调平衡性,改善动作模式等方面,我们将康复训练变成跟练课程,手把手带领跑者进行康复训练,力图通过强化结构,增强力量与稳定性,提高动作控制等方面解决困扰跑者的顽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