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肠痈)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概述】
急性阑尾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阑尾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下腹固定压痛。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以青壮年为多。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阑尾腔梗阻,或病毒细菌等侵入阑尾壁內淋巴组织或腹部受寒冷刺激后抵抗力降低,细菌易于侵人可引起炎症。常见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链球菌,厌氧杄菌,此外,本病发病有时也与遗传,外伤有关。
本病属中医“肠痛”范畴。多由宿食停滞,湿热蕴结或外邪侵入而使肠道传化失司,而造成湿阻气滞,血淤热壅日久则化腐成脓而成肠痈。
【诊断要点】
(一)主要症状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其典型特征有
1.疼痛始于上腹部或脐周围,不剧烈多为阵发性后逐渐转移至右下腹阑尾处。
2.若阑尾异位则可表现为右侧腹部及腰部的弥漫性疼痛,盆腔内阑尾炎则表现为里急后重和耻骨上部不适
3.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或便秘等胃肠症状。
4.全身症状,初期可见头晕头痛,倦怠无力,继而会出现发热,汗出,口渴,小便短赤等。少数会有寒战高热。
(二)体征
1.右下腹阑尾炎有明显的压痛。阑尾异位者,压痛点也随之不同,但总是固定于某处。
2.阑尾穿孔后可拍及一压痛性肿块。
3.急性阑尾炎时右下腹在10.11.12脊神经分布区出现皮肤感觉过敏,阑尾穿孔或坏死后,过敏消失。
4.20%~80%的病人在足三里有压痛。
(三)结肠充气试验:先以一手压在下腹降结肠区再用手反复按压其上端,患者右下腹痛为阳性。
(四)腰大肌试验:患者左侧卧位,右下肢后方过度伸展,右下腹疼痛为阳性。
(五)闭孔肌试验:仰卧位,右腿前屈90°并内旋引起右下腹痛者为阳性。
(六)直肠指检:直肠右前方有压痛为阳性。
(七)盲肠逆行充气法:用右手按压右下腹右手逆行挤压结肠,右下腹痉痛者为阳性。
(八)实验室检查,有不同程度的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髙。尿中可有少量蛋白白细胞,红细胞。
(九)腹部光检查,可能显示阑尾粪石,盲肠胀气,或有液平面,右侧腰大肌影消失。
(十)B超检查:阑尾肿大腔内有液体滞留,能显示强回声包围的囊性“阑尾炎声像”。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本病主要以右下腹部的转移痛为辨证要点。重点在于分清虚实及热邪的轻重,本病病位在肠,初期多是热实证,恢复期或慢性期可影响脾胄,多虚实夹杂证。初期多为上腹及脐周围窜痛不定;血淤作痛则为右下腹固定疼痛;热者炽盛化腐成脓则多为阵发性剧痛。若腹痛虽局限于右下腹后又向周围扩散多属阑尾穿孔。
(二)分型治疗
1.淤滞型
症状:转移性右下腹痛,初为钝痛或隐痛不明显,后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伴脘腹胀痛,阑尾处可拍及肿块,苔薄白或黄脉迟紧或弦数。
治法:通里攻下,行气活血,佐以清热解毒。
方药:阑尾化淤汤加减(南开医院方)。
处方:生大黄20克(后下),桃仁20克,金银花蒲公英各30克,川楝子,玄胡,木香,生甘草各10克,丹皮15克。
加减:若气滞明显,症见腹痛,绕脐走窜者,加乌药15克,陈皮10克,若血淤重,舌上有淤斑者加丹参30克,红藤30克。
按语:此型多见于急性阑尾炎初期,热象不重,但要分清气滞和血淤的轻重,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单纯性急性阑尾炎”,轻型化脓性阑尾炎,周围脓肿炎症消散的后期。
2.蕴热型
症状:腹痛及右下腹痛重,右下腹硬满,按之内痛或内有肿块,壮热伴恶心、呕吐、纳呆、便秘或腹泻、小便短赤,舌苔黄、厚腻,脉弦数。
治法:通里攻下,清热除湿,佐以行气活血
方药:阑尾清化方(南开医院方)。
处方:生大黄20克(后下),金银花、蒲公英、苡仁各30克,丹皮、赤芍各大15克,桃仁、甘草各10克,川楝子30克,玄胡15克。
加减:若实热重症见口臭、便秘、口渴、咽干者,加黄连10克、黄柏,黄岑各10克。
按语:此型多为急性阑尾炎的化脓期,是在气滞血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分凊、热与湿的轻重。此型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蜂窝组织炎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的早期。
3.毒热期
症状:腹痛剧烈,手不可近,心下硬满。壮热,自汗,大便干结,小便淋漓涩痛。
舌质红绛,舌苔焦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通里攻下,清热解毒,佐以行气凉血
方药:阑尾清解汤(南开医院方)。
处方:生大黄20克(后下),金银花、蒲公英、败酱草,生苡各30克,丹皮15克,川楝子30克,冬瓜仁30克,生甘草10克
加减:若热重伤阴,症见心烦不眠,舌红少苔,口干者,加生地,花粉各20克玄参15克,若损及阳,症见脘腹疼痛者加熟附片(先煎半小时)10克,干姜20克;若呕吐不能食者加黄连10克,半夏20克,生姜15克;若小便不利者加车前子30克,腹胀者加川厚朴20克。
按语:此型病势重,发展迅速,痈脓易溃,但壮热不减易化燥伤阴,可引发肠结,热厥。本型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阑尾炎穿孔并发腹膜炎。
、慢性阑尾炎
病理变化是肝经气滞血淤,故在治疗上以理气活血为主。方选大黄,四逆散加减。
处方:柴胡15克,枳实15克,青皮10克,赤芍15克,当归10克,桃仁10克红藤30克,冬瓜仁30克。
加减:便秘加制大黄10克;兼虚象者加党参20克;有寒象者加附子10克。本型开始用阑尾炎一方,减轻其分量服3~5剂后,候无自觉症状及腹部体征者,则继服大黄四逆散3~5天,可防止复发。
妇女妊娠期阑尾炎
方药:处方:红藤15克,黄芩10克,丹皮15克,连翘15克,金银花30克,赤芍10克,白药30克,生甘草6克,冬瓜仁15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3次服。
附:验方
(1)红藤60克,紫花地丁30克,煎汤,送服大黄鏖虫丸10克。适用于阑尾脓肿。
(2)虎杖,玉兰叶各30克,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急性阑尾炎。
(3)红藤60克,蒲公英30克,制大黄15克,厚朴1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急性阑尾炎。
(4)大蒜头8枚,芒硝100克,生大黄粉150克。先将大蒜头去皮与芒硝捣如泥糊状,然后在右下腹压痛处用醋擦拭,敷上药。敷一小时后去掉敷药,用冷开水洗净皮肤,再以醋调大黄粉外敷痛处。一次不愈可如祛重复一次。适用于单纯性阑尾炎,亦可用于慢性阑尾炎及阑尾脓肿。(腹壁厚的患者,敷药不易发挥作用,效果较差)。
(5)清肠消痈汤:(验方)处方:生地、蒲公英、金银花各24克,白芍、莱菔子丹皮各20克,焦山楂30克,黄柏、乳香各10克,全蝎6克,大蜈蚣2条。
(6)肠痈方:(自拟经验方)
处方:生大黄10~15克,丹皮15克,蒲公英30克,赤芍20克,丹参30克,木香15克,大白15克,玄胡15克,小茴10克,川楝子30克,厚朴15克,枳实15克。
水煎服,日1剂重症日2剂,3剂显效。
加减:如形成脓肿包块者加炮甲珠15克,皂刺15克,金银花20克,连翘15克,桃仁15克,连服一周,可使包块消失(本人验方,临床观察多例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