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贸易战VS请阿米尔·汗做形象大使,对待贸易逆差,美印谁理智?

面对贸易逆差问题,

中印双方均主张避免

采取极端的“贸易战”方式,

而是选择务实的政策协调和沟通,

逐步缓解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又进一步:

▲  当地时间4月3日下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依据“301调查”结果公布了拟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清单,计划对来自中国的1300种商品加征25%的关税,涉及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机器人和机械等多个行业。

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话说,美国这一行为“不利于美国国家利益,不利于中国国家利益,也不利于全球经济利益”,实在是不明智。

▲  而就在4月2日,印度Livemint新闻网报道称,为缓解对华贸易逆差问题,印度政府打算邀请宝莱坞巨星阿米尔·汗出任印度形象大使,向中国展示印度服务业,以促进对华服务业出口,减少贸易逆差。

听起来像个玩笑,但相比美国,印度在处理对华贸易逆差问题上,显得理智和务实。

合作潜力巨大

长期以来,人们在谈及中印关系时,首先想到的或是双方在边界问题上的争端,或是两国在印度洋、南亚、东南亚等次区域的博弈。实际上,随着近年来中印经贸往来的日益活跃,贸易问题已成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领域。

作为世界上迅速崛起的两个发展中大国,庞大的人口和GDP规模为中印两国支撑起了巨大的国内市场容量,这为双方大力发展经贸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

▲  根据印度商务部的统计,2017年中印双边贸易总额达到创纪录的845.4亿美元,比2016年增长21.4%,这也是两国贸易额首次突破800亿美元大关。

其中,印度对中国出口124.8亿美元,增长39.3%;从中国进口720.5亿美元,增长18.7%。

中国继续保持印度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而印度则仍然是中国在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按照目前的趋势,中印之间经贸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指日可待。

更为重要的是,中印两国经济还存在着较大的互补性,这也为双方贸易增长提供了巨大潜力。

中国优势在于“硬”的方面。

中国是公认的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其出口结构也呈现出高附加值产品逐渐增多的趋势,在诸如机械、运输设备、电子产品、工业零部件等领域,中国拥有较大优势。

印度的强项在于“软”的方面。

印度在IT业这样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相对比较发达,在服务业、制药业、汽车零配件、设计、管理等方面也拥有相对优势。

因此,中国可以利用其雄厚的“硬体”实力,为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而印度则可以发挥其先进的“软体”实力,为中国的软件、管理和服务行业注入发展动力。

正如印度中国研究所前所长莫汉蒂所言,当前中印两国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中印之间经济结构和要素禀赋的差异,使得两国经贸关系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

存在贸易不平衡

不可否认,中印两国贸易往来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双方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印度对华贸易逆差问题。

中印贸易关系主要是以中国出口印度为主导,虽然2017年双边贸易额达到历史新高,但是两国的贸易逆差也随之扩大。

根据印方的统计,2017年印度对华贸易逆差额为595.7亿美元,增长15.2%,中国继续成为印度头号贸易逆差来源国。

中印贸易逆差及其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双方贸易结构的不合理。

印度出口中国的主要为钻石、铜、铁矿石、有机化学品和棉纱等商品,均为初级的原材料产品,附加值低。

这些原材料的价格波动非常大,容易被它国替代,一旦中国对其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升级,对此类原材料的需求就会出现巨大的变化。

▲  印度出口到中国的商品VS中国出口到印度的商品

与此相应,中国出口到印度的商品以电器机械及器材、化肥等为主,这些产品附加值高,也不易被替代。

作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大国,中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印度从中国进口制成品,不仅可以降低其国内民众的生活成本,还能够降低印度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继而提升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印度对中国产品的需求是旺盛的。

尤其是在近年莫迪政府大规模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振兴印度制造业的背景下,印度对中国上述产品的进口自然会有所增加。

中印出口结构的差异反映出印度的制造业及其出口产品的能力相对较弱,中印双方经贸关系存在高度互补性的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非对称性隐忧。

互利合作才有双赢

作为全球两个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印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因此,面对贸易逆差问题,中印双方均主张避免采取极端的“贸易战”方式,而是选择务实的政策协调和沟通,逐步缓解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

▲  比如,2018年3月24日,中国商务部和印度商工部在新德里联合举办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专场推介和“中国-印度贸易项目签约仪式”。

会上,中国二十余家行业重点企业专程赴印度进行贸易对接,与印方企业签署了101项贸易协议,合同金额达23.68亿美元,占2017年中国自印度进口金额的14.5%。协议涉及农业、轻工、纺织、医药、化工、矿产等多个领域,它不仅显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也体现了中国对印度市场的重视。

▲  再比如,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深化两国之间的经贸务实合作,2018年3月26日中印经贸联合小组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了第11次会议。

在此次会议上,中印双方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包括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印度制造”“数字印度”等发展战略对接、化解双方贸易不平衡、制定发展双边贸易和扩大投资合作的路线图、加强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等多项内容。

印度商工部长普拉布还表示欢迎中国企业赴印投资,扩大在印度的市场份额。印方支持多边贸易体系,愿与中方加强在世贸组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多边和区域贸易框架下的沟通与协调,维护和促进区域和全球贸易发展。

面对近年逆全球化思潮的蔓延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印双方继续对外发出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信号,通过加强务实合作来共同维护发展中经济体的利益,为全球经济增长和全球化注入新的动力。

用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的话来说,两个超过10亿人口规模的发展中大国相继走向现代化,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最应避免的是相互猜忌、相互消耗。

中印要龙象共舞,唯有通过平等协商、互利合作,才是解决贸易问题的正途。这一至关重要的经验,不知美国学会了吗?

撰文 / 马建英

(山东师范大学海洋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编辑 / 张晶

制图 / 高铭

图片 / 网络

排版 / 徐曦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