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博物馆47-瓷器33-清瓷-嘉道青花
“喜欢博物馆”
你随时能查的文博资料库。
广东省博物馆系列-第47期
广东省博物馆藏瓷器系列第33篇,继续介绍清代瓷器。
上期我们欣赏了优雅娴静雍正青花。今天则欣赏两件嘉庆、道光时期的青花瓷器。
”喜欢博物馆“之前多次介绍过明代晚期和清代早期的青花,这两个时代的青花瓷有明显的承上启下特征,需要串联起来学习,特附上链接如下,帮助你逐渐形成系统的标准资料库。
嘉庆一朝25年,其官窑前期基本维持乾隆的传统,殊少创新,所幸质量也保持得不错,后期则质量有所减退,品种也减少。
嘉庆青花器优质品和乾隆瓷无多大区别,例如仿宣德缠枝莲盘、仿永乐玉壶春瓶等以及嘉庆朝多见的鹿鹤同春(六合同春)瓶等等都是制作精细的上品。
嘉庆青花器除有少数陈设瓷外,多数为实用器皿的盘、盆、碗、碟等。青花色泽除少数保留着乾隆时有层次的特点外,较流行双勾不填色的图案,而青花色泽则较浅淡。
景德镇官窑青花八宝缠枝莲纹鼎
清嘉庆
广东省博物馆藏
这是一件重器!体量巨大,厚重雄浑。原型是商周的青铜鼎。明代宣德时期也有同类产品。
如前所述,嘉庆青花瓷器继承于乾隆,这件作品如无款识的确很难区分年代。
器身满布青花纹饰,腹部主画面是佛教的“八宝”,空白处则几乎满布缠枝莲纹。这个主题应是庙宇或佛堂内的供器。
乾隆瓷器以繁复为特色,这件亦然,美不美见仁见智。工艺精致,精益求精则是客观的。
景德镇官窑青花八宝缠枝莲纹鼎(款识)
清嘉庆
广东省博物馆藏
景德镇官窑青花八宝缠枝莲纹鼎(细节)
清嘉庆
广东省博物馆藏
景德镇窑青花“镀匣”铭文瓷板
清道光(1821-1850)
广东省博物馆藏
道光一朝30年,传世瓷器数量众多,总体质量无法和康雍乾三朝比拟,不过仍有自己得特色,比如粉彩瓷器中凡属”慎德堂制“、”嶰竹主人造“及”种德堂制“款的多是精品。
道光青花器传世较多,其中如官窑淡描鸳鸯戏莲碗、八吉祥四足盉等都是其典型器,其青花色泽精致的如乾隆。
有仿明永乐宣德的抱月瓶执壶等,仿嘉靖婴戏图器物,仿清康熙、乾隆的作品。但其所仿明代器物在形制上均已相差甚远,如抱月瓶已与永乐、宣德无共同之处,但其器物的胎、釉也还比较精细。
道光朝的蓝地青花器大多都是疙瘩釉比较明显。官窑器中往往有器物外壁为粉彩,内壁为青花的品种。釉里红制作亦有少量传世,亦有青釉釉里红的制品。
这件青花瓷板很有意思,不仅美观,是件精美的工艺品,而且有史料价值。它很具体地记录了清道光时期瓷器烧造的一种技术或工艺—“镀匣”。同时配图,直观展现了当时瓷窑,极可能是官窑的风貌。
景德镇窑青花“镀匣”铭文瓷板(铭文细节)
清道光(1821-1850)
广东省博物馆藏
其铭文内容为:“镀匣:瓷坯入窑必装匣烧,方不粘裂,且能免风火冲突。还有黄黑之患,匣钵亦土作。土出景德镇马鞍山、里村、官庄等处,有黑、红、白三色,更以宝石地所产砂土配合,则入火经烧。其造法用轮车以拉坯同。土不必过细,匣成阴干,略旋平正,先入窑空烧一次,再装烧。名曰“镀匣”。若造作,则有厂居,幅中从略。”这段文字介绍了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匣钵的功能、原料和制法。
先欣赏到这,周末愉快!
“喜欢博物馆”有多期详细介绍清代瓷器。链接如下:
以下是“喜欢博物馆”之前的瓷器合集请点击下方链接回顾。
喜博随意门-国立东京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 | 雕刻 | 瓷器 | 合集
广东省博物馆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