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恋歌》男主角完成最后一幕戏便被逮捕,只因不该发生的爱

本文参加#贵圈往事#征文

这是一个很有画面感的场景。

在电影厂的录音棚里,导演正在默默地看着演员在进行最后一场戏的配音。

一切圆满地完成,这时,等在棚外的几个陌生人,来到导演身边,问戏拍完了吗?

导演点点头。

然后陌生人走到高大威猛的男演员身边,向他出示了证件,这是一张逮捕证,然后把男演员带走了。

等待男演员的是几年的有期徒刑。

这一个场景,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芦笙恋歌》期间发生的一幕。

这位男主角叫汪杰。

这一幕被记录在陈国军所著的《我和刘晓庆:不得不说的故事》中。

书中记载,《芦笙恋歌》里的男女主角在拍摄期间产生了感情,女演员的丈夫得知后上告导致事发,在那个时代,这种超越法律保护的恋情是大逆不道的,也因此改变了两位男女主演的命运。

汪杰后来淡出了电影拍摄,直到七十年代,他才重新出现在影视圈里,但出演的角色,已经非当日的第一号男主角的受宠地位可比。

而《芦笙恋歌》中的女主角宋雪娟虽然一直扮演角色,但多是不见经传的配角,《芦笙恋歌》里的她的出彩靓眼的表现,并没有助力她在电影圈里取得更大的成就。

《芦笙恋歌》里的宋雪娟的表现却非常的惊艳,这根本的原因,还是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过于简单,人物刻画也不够丰满,这些存在的不足,反而可以把电影里的情感主线给凸现出来了。

《芦笙恋歌》的编剧是彭荆风,改编自他写于五十年代的一篇小说。后来八十年代他写出的一篇散文《驿路梨花》曾经入选中学课本,名噪一时。

彭荆风的人生经历也非常坎坷,五十年代,他被打成右派,妻子与他离婚,知情人讲,他妻子是一名医生,与单位的同事闹出绯闻,这应该是轧碎彭荆风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

彭荆风与妻子生有一女一子,女儿跟了父亲,而儿子随了母亲。彭荆风很希望儿子能得到学习的机会,但彭荆风认为妻子的眼里只有钱,所以,这条路没有成功。而跟着彭荆风的女儿彭鸽子后来也成了一名作家,从她的履历表上看,她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后来一直在昆明市文化馆工作。著有长篇小说《红嘴鸥的寻觅》。

《芦笙恋歌》也许是由于小说家所写的缘故,所以电影的结构,带有太明显的小说家必然会选择的单线发展进程,它主要是通过两段回忆展开的,根本原因,就是电影依从了小说的视角的单一性,而这种单一性,在改编成电影的时候,往往会多线索展开,但《芦笙恋歌》显然没有按照电影剧本的模式进行打造,所以,整个电影里的结构可以看出很明显的小说的特征。

《芦笙恋歌》第一段回忆,来自于女主角的回忆,回忆她与男主人公如何相恋,如何被反动军队拆散,后来男主人公组织的抵抗寡不敌众,生死不明,不知去向。这一部分占据了电影的一大半内容。

然后,电影里出现了男主人公的身影,这时电影将视角转到男主人公的身上,展示了他的回忆,表现他如何在激战中死里逃生,遁入深山老林,艰苦生存。

这两个回忆结束的时候,男女主人公的分隔开的线索便重叠起来,终于迎来了他们的相遇。

但因为男主人公遁入山林,远离人世,对外界的世事变化一无所知,所以,男主人公一直对女主人公的寻找团队充满了仇视,直到女主角吹奏起他们相恋时的熟悉的旋律,才化解了一场误会,这也是电影里的最为动人的段落。

由此可以看出,电影里用音乐凝结起了两颗心灵的相知相识,从人心的最柔软处,连结起了人心的情感的涟漪,电影借助于音乐完成了心灵的互动,而这种互动,如果控制不好,也会对演绎这份情感的演员,产生勿庸置疑的影响。

可能正是这个原因,男女主人公在拍片过程中,也被电影里以情感贯注为流向的音韵的力量给洞穿了。

《芦笙恋歌》的片长不过是一个半小时,但里面穿插了三首歌曲,音乐占据了电影的很大部分的空间,而在音乐的伴奏下,电影抛离情节线,肆无忌惮地展现了男女主人公情浓意密的亲密接触,这无疑对演员之间的情感萌生提供了极佳的催化剂。

尤其是电影里有一段表现男女主人公在秋千上并驾齐驱、荡起激情的段落,带有非常强烈的浓情暗示性,因为秋千对于双方身体的共同承重所带来的亲密关系,是即使我们用脚都能想到的。而秋千在升起与降落过程中,带来的心理的起伏变化很容易给当事人带来一种同舟共济的情感暗示。

可以说,秋千的动荡把秘藏的情感公之于众,但潜在的感受,却是施加于演员身上的,这种共同体味起伏、波动的感受,很容易把人心的那份在正常状态下包裹起来的一点戒心给彻底地打破了。

所以,《芦笙恋歌》借助于少数民族的特色风情,充分地展示了情爱的流动与游动的进程,使男女主角裹胁进了电影的情境中难以自拔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这正如《芙蓉镇》拍摄期间,谢晋也有意让姜文与刘晓庆培养一种亲密的感情,以适应电影里的所需要的情境表现,而实际上,电影里的情感暗示还是传染到演员的身上,使得男女主角毫无例外地走到了一场轩然大波之中,重演着《芦笙恋歌》里几乎是如出一辙的情节。

只不过《芙蓉镇》的时代已经进入八十年代,一个单身男子与一个有夫之妇的越轨之举,在社会上的容忍的空间中已经到了睁一眼闭一只眼的不以为然的态度了,不至于像《芦笙恋歌》拍摄的1957年那样,还需要运用法律流程来惩罚跨越情感之河的当事人。

从中我们看到的是时代的道德观念的宽容度在增加,但并不意味着道德的维度就弃置不顾。

这些年来发生的一些演员的分分合合后的背景因素,都可以从《芦笙恋歌》的幕后故事中找到相似的肌理,但是,情感的敏感度,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进展而丧失它的一丝一毫的原汁原味,反而因为今天这个时代对情的苛求度更为突出的重视(过去的时代还有其它的社会因素干扰着情爱的滋生与互动),使得情场生波来得比钱江潮更为滔滔不绝的声势,成为演艺圈里的重要的吸人眼球的缘由。

《芦笙恋歌》里的男女主演在这部电影拍摄完成之后,再也没有见面,直到2007《流金岁月》邀请这部电影的演员再次重逢的时候,已经五十年没有见面的两位演员,才再次相聚在一起,昔日的帅歌靓女已经被岁月无情地置换成老妪耆翁,诠释了时间的残酷本质与青春的瞬间繁华,令人唏嘘不已。

两年后的2009年,汪杰去世,享年78岁。宋雪娟也在2012年留下她的青春映象,离开人世,享年77岁。

也许,从《芦笙恋歌》里的男女主人公陷入到的情感波澜,可以看出演艺事业所具有的对情感的一种职业危害常态。在娱乐圈的险象环生中把持好自己,更是对演员人性与定力的严峻考验。

做最好的演员,也意味着要做最好的自己。太多的过往案例,留下了太多的模版,书写好一个演员的正传,意味着多知道一点圈里的往事,便多了一点卫护自己的软猬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