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水平很高的一首诗,其中一联出神入化,被誉为千古壮观

唐朝大多数诗人都是“诗坛得意,官场失意”,就连21岁就高中进士的王维也不例外。

王维出身名门,是太原王氏和博陵崔氏强强联合下诞生的血脉,诗词、书画、音乐无一不精。

传闻他就是凭借一首《郁轮袍》征服了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挤掉了原本内定的张九皋,成了那一年京兆府的解元。

两年后,他参加了吏部考试,金榜题名,那年他才21岁。

然而科举中第并不意味着仕途亨通,平步青云。

进士及第不久后他被任命为太乐丞,但是不到一年,他就因为“伶人舞黄狮子”案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太乐丞的官职虽然不高,也没有什么实权,但好歹是在京中,而济州远离政治中心。

一个惊才艳艳,有着远大理想抱负的天才,在意气风发的年纪,被贬到了千里之外的穷乡僻壤,其心情可想而知。

他在济州一呆就是整整五年的时间,后来虽然回到长安,但是因为没有门路,所以一直游离于官场之外。

一直到了735年张九龄拜相,王维才有了出头之日。

但是好景不长,张九龄被奸佞小人诬陷,失去唐玄宗的信任,被贬出京城,而被张九龄提拔的王维也因此受到牵连。

公元736年,王维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奉命出使边关,考查军情,慰问将士。

这是变相的打压排挤,王维的心中自然明白。

他怀着悲愤孤独的心情踏上了征途,途中写下了被后世誉为“千古壮观”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唐朝是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朝代之一,它的强盛包括了文化、经济、外交、军事等等。

王维所处的年代正是唐朝最鼎盛之时,国力强盛的唐朝在边疆战役中即使没有百战百胜,但也绝对是处于上风。

所以盛唐的边塞诗尤为出名,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岑参都是写边塞诗的高手,而王维的这首诗比起这些专业的大家也是毫不逊色。

诗歌首联就交代了地点和事件。

他轻车简从,要到塞外去慰问将士。

“单车”二字反映了旅途的寂寞孤独,而“居延”就是指西北边塞,突出了路途之遥远。

颔联两句进一步刻画他远离京城,远离家乡,漂泊塞外的孤寂之情。

他觉得自己就像随风远去的蓬草一样,飘出了汉塞,又像振翅高飞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地。

“蓬”是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多比喻漂泊在外的游子,一种羁旅天涯的情感油然而生。

“单车”、“征蓬”、“归雁”这几个意象,便将诗人此时孤寂悲壮的心情完全呈现出来了。

颈联两句是妙绝千古的名句,历来为人所激赏。

他牢牢地抓住了沿途所见的景象,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壮丽的边塞风光图:茫茫大漠中,一缕孤烟冉冉升起,直冲云霄;黄河边上,落日西沉,洒下万丈余晖。

这是何等壮阔的景象,一个“直”字,一个“圆”字仿佛将整个画面写活了。

后来王国维评价这两句是“千古壮观”,我深以为然。

尾联两句也很耐人寻味,诗人风尘仆仆终于到了边关,碰到了侦察兵,告诉他将军还在前线打仗。

这是本诗的最后两句,但是又像一个正展开的故事,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王维最擅长的就是写景,而这首诗能够在一众边塞诗中脱颖而出,主要归功于颈联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在《红楼梦》里曹雪芹借香菱之口评价了这两句诗“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宛如画卷,一字难改,这就是王维这首诗的绝妙之处。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就点个关注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