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会儿,我就在盐池》连载2: 盐池有了纪念塔

      第二章   盐池有了纪念塔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前,在中国,每个城市,每个县城,都会有一座纪念革命烈士的纪念塔,供后人瞻仰,盐池也不例外。

在延安时代,盐池之所以能成为赫赫有名的陕甘宁边区的一份子,完全是依靠了盐池三宝的优势,国共两党为了争夺盐池,刀兵相见是常事。当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国共两党在盐池都有自己的政权,不过共产党的政权在花马池,国民党的政权在惠安堡,所以盐池在1936年就已经解放了,但真正的解放却是在1949年才统一了政权。

建国后,有说是1951年,有说是1952年,为了纪念在长征、抗日、解放等历次战争中死去的烈士,盐池在县城东南角修建了纪念塔,当然正确的叫法应该是革命烈士陵园,但是这么拗口的文绉绉的词语,实在让人绕嘴的很,所以,简单上口的“纪念塔”三个字,当仁不让的成了每一个盐池人的叫法。自此,纪念塔给每个盐池人的生活深深的留下了痕迹。

纪念塔进入我的记忆,是1978年。那时我快三岁,爹妈在矿上上班,又有了弟弟,我跟爷爷奶奶在盐池生活。这时我家刚从二门市部后面搬到纪念塔斜对面,所以纪念塔就成了我的活动基地,爷爷奶奶那时都还没有退休。下班后,奶奶在家做饭,爷爷就领上我去纪念塔溜达。

那会的纪念塔基本上就是一个光秃秃的大空场,空场中间突兀的立着一个砖砌的高塔。不算底下的水泥台阶,纪念塔一共五层,最底下一层大概有一个小伙子扎起胳膊那么高,像一个切掉四个角的四边形,四个大面四个小面,分别刻着一些题词。每年,纪念塔的管理人员都会用红色油漆把这些题词重新描一遍,然后,随着风吹雨打,这些红漆再慢慢变淡,再描,再淡,周而复始。长大一些,认识了字,才知道,这些题词是当时一些诸如宁夏军区、银南军分区这些单位在建塔的时候的题词,昭示着革命烈士的光辉业绩。

烈士陵园的大门朝西开,所以,纪念塔的西面也就成了塔的正面,上面写着八个鲜红的打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上学之后,学习了“人民烈士纪念碑”这篇文章,我知道了这八个字出自伟大领袖毛爷爷之手。毛爷爷的草书书法笔走龙蛇,神采飞扬,闹的我一直就没认得。后来我开始学写字的时候,一直没能写出一手让别人能看的顺眼的字,好多字自己前面写完,后面就不认识了,这大概也跟小时候受了毛爷爷书法的影响有关系吧。

题着毛爷爷书法的一层塔最高,但我现在都不知道具体有多高,估摸着十五米咋也有了。再上面是三层迅速短下来的塔体,再上面就是一颗硕大的红五星,足有两米多高。为啥我不知道塔多高却知道红五星多高尼?像这样的红五星其实不止一个,还有两个在纪念塔的库房里面,放着备用,有一次库房门么关,我跑了进去耍,在跟前比了一下,对于一个五六岁的娃娃来说,必须仰着头看的物体,咋也得超过他身高的一倍以上,所以我估摸着这颗红五星咋也得两米多高以上。

纪念塔的北面,是最早的烈士纪念馆,里面挂着几十位为了盐池解放事业牺牲的烈士的画像和事迹。

印象最深的有两个人,一个人叫冯富林,是盐池冯记沟人。记住他是因为他是后来我上初中后的好朋友常青的大爷爷。冯富林最后在山西某军区领导的职务上因病殉职。还有一个姓魏的战士,70年代末期,因为演习牺牲,牺牲的时候,只有十七岁。整个烈士纪念馆,只有他留下了骨灰,长长的一排桌子的尽头,孤零零的一个黑褐色的骨灰盒,分外渗人!到后来我上了职高,我们班有一个叫魏广福的同学,聊天的时候,才知道这位姓魏的战士,是魏广福的小爸爸。

纪念堂也是人们最不愿意靠近的地方,这跟尊重不尊重无关,因为对于去世的人,人们总有些害怕,所以,来纪念塔转的人,若不是为了来专门祭拜这些烈士,是没有人想在跟起多停留的。

七十年代末期的纪念塔,就这么大的一点地方。直到1986年盐池解放五十周年的时候,才在纪念塔的东边靠近城墙的地方,又加盖了后来的盐池博物馆,这些事情后面我会讲到,先说说1986年之前的纪念塔。


编者按:         关于张巍的长篇叙事散文《那会儿,我就在盐池》

阿尔

在宁夏盐池是我去过最多的地方。那里不仅有古代的长城,烽火台,还有保存比较完整的古代城墙。以及更多的让我着迷的甚至是有些肃杀的北方荒凉的风景。而这些风景,在今天,已经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渐渐消失了。盐池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当地人的好客,豪爽,当然还要再加一个,能喝。多年以前,走在夜晚盐池的大街上,能见到许多喝的酩酊大醉的人。我的酒量,也就是在那会增长起来了。我的胃口,也是在那会,被盐池当地的饸烙面给撑开的。现在去盐池,那家淑琴荞剁面是非吃不可的。

一个城市的历史,在时代的进程中不可避免的消亡命运是肯定的。但幂幂之中,总有人会在暗中,将这些城市的记忆用文字捞出来,并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呈现给世人。我的好兄弟张巍正是这样一个让我意想不到的人。

和张巍认识好多年,如今他在电视台工作。我估计他的同事没人认会想到这个喜欢上山采野生蜂蜜,工作之余做做手工钱包的摄像师在多年以前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诗人。我至今记得他的笔名是喜多郎保禄。那会我们都很迷恋日本音乐大师喜多郎,至于保禄,就和他的宗教信仰有关了。那一个时期他经常泡在乐趣园这个大论坛里,写诗,发表自己的诗歌,乐此不疲。没想到多年以后,他摇身一变,成了电视台的记者。

和张巍常有来往,多半是工作,很少谈到诗歌,以及当年。有时我会想,他离开了诗歌,会是怎么样的一个状态。我知道他对诗歌的热爱,但看他现在的状态,好像没有什么变化。而就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底的一天,他突然打来了电话,说他正在写一个关于盐池记忆的长篇散文。之前他在微信圈发过一些,我断断续续看过,写的比较有意思,带着些残酷青春的味道。不过让我没想到的是,他竟然是在写关于一座小城的故事,这里面有历史,有风物,有青春,有许许多多的缠绕不清的记忆纵深感,使一座城市的沧桑史突然清晰起来。

或许张巍的写作并不是一座城市的真相记忆,但至少,它使一座城市变得具有存在感了,它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一个城市在被时代切割的体无完肤之后,又被拼凑,并且鲜活起来。而这也是一种选择,就像我曾经给朋友说,即使一个城市消失了,但幂幂之中,她会选择一个书写者,为她留下一段关于爱的往事的珍贵记忆。诚如布罗茨基所言,“它在我们中间选择骑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