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彤云治血四法治疗黄褐斑经验

陈彤云

陈彤云(1921—),首届全国名中医,第二届首都国医名师,第三、四、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燕京赵氏皮科流派代表性传承人。临证注重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提出“内、外、气、血”四维理论,并提出从血论治黄褐斑、从脾升胃降治疗皮肤病等学术观点,擅长治疗黄褐斑、痤疮、银屑病、特应性皮炎、扁平疣等疾病。

展开剩余91%

黄褐斑,是一种色素代谢障碍引起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以淡褐色、褐色或褐黑色斑片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表现为颜面部对称分布的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黄褐色斑片。陈彤云教授提出从“血”论治黄褐斑,临证通过养血、调血、温(阳)血、活血的治血四法治疗黄褐斑。

一、养 血

面部为十二经脉气血汇集之处,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面部出现黄褐斑,说明本质上气血已经亏虚,需通过健脾益气、安神补心、滋补肝肾以养血、生血来进行治疗。

健脾益气以生血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皮肤依赖于气的温煦和血的滋养,气血充沛则肌肤润泽。若脾胃亏虚,气血生化无源,经脉之血无力滋养头面,脉中气血运行缓慢日久成瘀则导致面生黑斑。因此,应通过益气健脾恢复脾胃功能,使气血生化有源,肌肤得养则面部黑斑得去。

症见面部淡褐或黄褐色斑片、边界模糊,可伴有面色苍白或白、倦怠乏力、气短少言、纳呆、大便干或溏、月经后期、量少或量多、经血色淡。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白,脉细弱。治以健脾益气、养血祛斑。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黄芪30g,太子参15g,白术15g,茯苓10g,陈皮10g,当归10g,川芎6g,北柴胡10g,僵蚕10g。若月经量少则加熟地黄以滋肾生血。

安神补心以养血

心除了主血脉之外还能生血,如清代唐宗海《血证论》曰:“心之能事,又主生血,而心窍中数点血液,则又血中之最精微者,乃生血之源泉,亦出神之渊海”。同时心主神明,心神清明有赖于心血的滋养和心火的温养,心脉畅通有赖于心阳的温煦推动和心阴的宁静制动。

若心血不足,则诸血不足,心脉不畅,涩滞不通而出现面部黑斑。心血不足而致的黄褐斑以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血虚神无所养,而出现怔忡、心悸;心血虚不能制心火,火扰心神,则见虚烦不眠、动悸惊惕。治疗应补心血以安神志,养血以祛斑。

症见面部淡褐色或黄褐色斑片,可伴有面色萎黄、心悸、健忘、心烦失眠、倦怠乏力、月经提前、经血色淡。舌淡,脉细。治以安神补心、养血祛斑。方用酸枣仁汤合归脾汤加减,处方:黄芪15g,龙眼肉12g,党参10g,白术15g,当归10g,川芎10g,炒酸枣仁30g,茯神10g,远志6g,知母3g,炙甘草6g。

滋补肝肾以生血

陈老师认为,部分黄褐斑患者是由于肝肾不足而致血虚生斑。肾主藏精,肝主藏血,而肾精是血液化生的基础,正如《诸病源候论·虚劳精血出候》所曰:“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肾中精气充足,则血液化生有源,同时肾精充足,肾气充沛,也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有助于血液的化生。精血之间相互资生,相互转化,肾精充足,则化为肝血以充实血液;若肾精不足,或肾不藏精,则血液生成亏少,肝肾亏虚,阴虚火旺,灼伤精血,肌肤失养而致面部生斑。此类黄褐斑斑色较暗,以黑褐色为主要表现,应通过滋补肝肾精血以祛斑。

症见面部黑褐色斑片,可伴有腰膝痠软、耳鸣耳聋、盗汗、五心烦热、舌燥咽干、足跟作痛。舌红少苔,脉细。治以滋补肝肾、养血祛斑。方用六味地黄丸合左归丸加减,处方:熟地黄24g,山萸肉12g,山药15g,茯苓10g,菟丝子12g,枸杞子12g,鹿角胶12g,龟甲胶12g,阿胶10g,川牛膝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10g。阴虚火旺较重加知母、黄柏以滋阴清火;肝气不舒加当归、香附以疏肝理气,养血柔肝。

二、调 血

《丹溪心法》言:“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陈老师在临床诊治中十分注重气机的调畅。血属阴主静,血液的运行需要气的推动和温煦作用。陈老师认为调气即是调血,而气机的通畅与肝、肺关系密切,因此,常通过疏肝理气以调血、宣肺降逆以调血来治疗黄褐斑。

疏肝理气以调血

肝主疏泄,主全身气机升降出入,是调节机体功能的枢纽,同时食气入胃全赖于肝木之气以疏泄而水谷乃化,因此,肝木调畅是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的关键。陈老师认为,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血行不畅、气滞血瘀是黄褐斑发病的重要病机。明代《普济方》曰:“面沉脱色,是主肝”;清代《张氏医通》曰:“面尘脱色,为肝木失荣”。同时肝郁日久,气机失常,影响脾胃升降之气,受纳运化受阻,气血生化无源而致血虚生斑。治疗应调肝理气,使气血流畅,经络疏浚而瘀斑得去。

症见面部青褐色或黄褐色斑片,可伴有性急易怒、胁肋胀满或胀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舌淡红或红、苔白,脉弦。治以疏肝理气、调血祛斑。方以逍遥散加减,处方:北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5g,白术15g,茯苓15g,薄荷6g,甘草6g,桃仁10g,红花10g。肝郁气滞较重加香附、陈皮疏肝解郁,肝郁化火加牡丹皮、栀子以清热凉血,乳房胀痛明显加延胡索、川楝子,月经提前量多加白头翁、秦皮。

宣肺降逆以调血

肺在黄褐斑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肺主一身之气,主宣发肃降,主行水,肺气将脾气传输而来的津液和水谷精微上输于头面诸窍,外达于全身皮毛肌腠;同时宣发卫气于皮毛腠理,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

陈老师认为,若因外感风寒而致肺失宣发,卫气郁遏,腠理闭塞,气血失调则可产生多种疾病。“肺主色白”,如肺失宣降,则面生黑斑。同时“肺通调水道”的作用也因肺失宣降而受到影响,水湿停运,聚而生痰,痰饮阻遏气血也可致面生黑斑。此类患者多因素体阳虚,外感寒邪而致,故应通过宣肺降逆,祛痰通络,调血以祛斑。

症见面部褐色或黑褐色斑片、边界清晰,伴有畏寒、手足不温,或易外感、冬季易患咳喘等疾病。舌淡、苔白,脉沉细。治以宣肺降逆、调血祛斑。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二陈汤加减,处方:麻黄6g,炮附片10g,细辛3g,清半夏9g,茯苓12g,橘红10g,当归10g,川芎10g,甘草6g,僵蚕10g。伴有月经量少可合用桃红四物汤。

三、温 血 ( 阳)

《素问·调经论篇》曰: “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患者先天阳虚、血虚,或后天失养而致血虚、脾肾阳虚,或外感寒邪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而成斑。

温经散寒以温血

此类患者多为女性,或先天不足兼有血虚,或因经带胎产而导致血虚,阴寒内生或外感寒邪而致血虚受寒,血寒凝滞,瘀而不通,而凝滞成斑。寒在经脉,血脉不利,故通过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以祛斑。

症见面部褐色或黑褐色斑片、边界不清,伴畏寒、手足厥寒或冷痛、得温则解、月经后期或痛经、经色紫暗或兼有血块。舌淡、苔白或白滑,脉沉细或涩。治以温经散寒、养血化瘀。宜当归四逆汤加减,处方:当归12g,桂枝10g,白芍9g,细辛3g,通草6g,炙甘草6g,大枣15g,川芎6g,桃仁10g,红花10g。

温补脾肾以温血

陈老师十分注重脾肾在黄褐斑发病中的作用,指出脾肾阳气不足亦可生斑。肾为先天之本,藏先天之精,内寄命门之火,为水火之脏,肾中水火共处一宅,水火相抱,阴平阳秘。若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鼓动精血上承,而肾阳亏虚日久必将影响脾阳,导致脾阳不足,气血生化无源,气血亏虚,则面部失于荣养,外显肾脏主色,故见黑斑。治疗应温补脾肾之阳、散寒祛斑。

症见面部大片深褐色或黑褐色斑片,可泛发额、颊、颧、口周,边界清晰,可伴见面色晦暗、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腰膝痠软、大便溏。舌淡,脉沉迟。治以温补脾肾之阳、散寒化瘀。方用右归丸、附子理中丸加减,处方:炮附片6g,肉桂6g,鹿角霜10g,熟地黄20g,山萸肉10g,枸杞子15g,山药15g,菟丝子15,杜仲10g,续断12g,肉苁蓉12g,茯苓15,麸炒白术15g,当归10g,红花10g,僵蚕10g。

四、活 血

陈老师认为“瘀”是黄褐斑的关键病机,且贯穿疾病全程。黄褐斑的“瘀”是瘀在皮间肤里、络脉中,临床诊疗时必查舌象并以此为依据判断“瘀”,观察患者多舌质暗,或淡暗,或紫暗,或舌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迂曲。治以活血化瘀通络。

常选用通窍活血汤加减,处方:川芎12g,当归10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0g,老葱6g,生姜9g,僵蚕10g,黄酒250ml。

若因气郁而致瘀,常加入香附、枳壳、川芎以开郁散瘀;若因湿致瘀,加入泽兰、泽泻以利湿活血祛瘀;若因寒致瘀,加入当归、红花、桂枝以散寒祛瘀;若因热致瘀,加入生地黄、牡丹皮、赤芍、丹参以凉血活血、祛瘀化斑;若因虚致瘀,加入四物汤或八珍汤以补血益气、祛瘀化斑。

典型病例

患者,女,32岁,2018年1月4日初诊。主诉:面部出现褐色斑片1年。1年前出现面部色斑,伴纳谷不馨,困倦乏力,少气懒言,夜寐欠安,面色萎黄,面颊、双颧可见地图状黄褐色斑片,大便时溏,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舌淡暗、边有齿痕、苔白,脉细。中医诊断:黄褐斑(脾气不足,气滞血瘀)。治则: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处方:炙黄芪30g,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5g,山药30g,当归10g,川芎10g,熟地黄10g,泽兰15g,红花10g,桃仁10g,莪术10g,僵蚕10g。28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口服。

2018年2月1日二诊:患者面色较前有光泽,面部斑片较前缩小,困倦乏力明显减轻,大便调,纳谷不馨,入睡困难。舌淡暗、边有齿痕、苔白,脉细。上方加入谷芽15g、稻芽15g、酸枣仁30g以健运脾气、安神养血。28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口服。

2018年3月1日三诊:患者面部黄褐斑消退大半,仅双颧部散见小米大黄褐色斑点,乏力缓解,纳可、眠安、二便调,月经量较前增加、血块减少,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上方减谷芽、稻芽,加山萸肉12g、杜仲10g、菟丝子15g、枸杞子15g以补肾养血。28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口服。

2018年4月4日四诊:患者面部皮肤润泽,黄褐斑片消退,月经量正常,未见血块,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嘱患者继续服用三诊处方1个月以巩固疗效。

按语

本例患者因劳累多思而致脾气受损,中焦脾土不运,气血生化乏源,故见面色萎黄、纳谷不馨、困倦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时溏、月经量少。气血亏虚,头面肌肤失于濡养,脉中气血运行缓慢日久成瘀,故见面部大面积色斑,且月经色暗有血块、舌淡暗。病机在于脾气亏虚,瘀滞成斑,故治疗以补益中气、养血活血祛斑为核心。

初诊时以补中益气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健脾益气、运化中焦;当归、川芎、熟地黄、泽兰、红花、桃仁、莪术养血活血、滋肾生血。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善消癥瘕积聚,破血力量尤著。陈老师认为,面部黄褐斑之瘀不用破瘀之药无法速效,但应注意莪术有耗气之弊,应中病即止。僵蚕属风药,善祛风通络、化痰散结。头面为诸阳之汇,唯有风药可引药入经,上达头面,使药物直达病所,因此加入僵蚕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诊时患者面部斑片较前缩小,困倦乏力减轻,但伴有纳谷不馨、入睡困难。纳谷不馨考虑脾土不健,故加入谷芽、稻芽健脾开胃,同时谷芽、稻芽蕴含生发之气,助脾气生发清阳。入睡困难考虑为心血不足、心神失养,故加入酸枣仁以养心血、安心神。

三诊时面部斑片消退大半,诸症明显减轻,说明辨证准确,用药得当。久病易伤肾气,肾主色黑,肾亏易见色斑,且患者初诊时月经稀少,说明肾气已伤,但由于脾失健运,初期补肾易滋腻碍脾,故待脾气恢复后,再予滋补肝肾之品如山萸肉、杜仲、菟丝子、枸杞子等。将养血、活血灵活应用,经过4个月余的治疗而获满意疗效。

温馨提示

文中提到的方药仅供参考,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长按识别二维码,订杂志、买光盘,动动手指好方便

《中医杂志》公众号:zyzzgzh

6 +1
平台声明
(0)

相关推荐

  • 祛斑汤治疗黄褐斑经验 组成:生黄芪、南沙...

    祛斑汤治疗黄褐斑经验   组成:生黄芪.南沙参.熟地.当归.川芎.白芍.菟丝子.泽泻.甘草   加减:偏于肾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等:偏于肾阳虚者加仙灵脾.杜仲.续断.怀牛膝等:兼有血热者去沙参,加丹 ...

  • 祛斑美肤汤治疗黄褐斑经验 组成:香附,当...

    祛斑美肤汤治疗黄褐斑经验   组成:香附,当归,赤白芍,丹皮,桃仁,川芎,薏苡仁,白芷,白扁豆,蝉蜕,菟丝子,甘草.   加减:肝郁明显者,加柴胡:肾阴不足者,加生熟地,脾虚湿胜者,加白术.   [按 ...

  • 名医讲堂--​如何灸,治黄褐斑(病因病机)

    来自学习强国--养生课堂 01 - 如何灸,治黄褐斑?(病因病机) 黄褐斑是指颜面部出现的黄褐色或淡黄色的斑块,平摊于面部皮肤之上,抚摸不碍手,多呈对称性分布,面积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一般无自觉症状 ...

  • 陈彤云从"血"论治黄褐斑经验

    陈彤云从"血"论治黄褐斑经验(北京赵炳南中医皮科流派) 徐佳 北京赵炳南中医皮科流派 简介 陈彤云(1921-),首届全国名中医,第二届首都国医名师,第三.四.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 ...

  • 陈彤云从'血'论治黄褐斑经验(北京赵炳南中医皮科流派)

    陈彤云从'血'论治黄褐斑经验 徐佳 北京赵炳南中医皮科流派 陈彤云从'血'论治黄褐斑经验 简介 陈彤云(1921-),首届全国名中医,第二届首都国医名师,第三.四.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

  • 陈潮祖泄洪饮治疗水肿经验(肾炎 心力衰竭)

    对于水肿的治疗,<金匣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提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干百年来,历代医家无不奉为绳理.少有会意变通者.陈潮祖教授, ...

  • 经方治疗黄褐斑经验

    Official Account 黄褐斑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患者以中年妇女居多,多发于两颧.两颊.鼻周.额头和眼周.西医学认为,本病多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尤其是和女性的雌性激素水平异常 ...

  • 治疗黄褐斑经验二方

    黄褐斑--凉血祛斑汤(杨鉴冰方) (组成)生地黄12g,赤白芍各15g,白芷10g,防风10g,紫草10g,桃仁15g,黄精10g,红花20g,柴胡9g,香附10g,丹参15g,木蝴蝶9g,白鲜皮15 ...

  • 真的无药可治?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9)

    男,49岁,2020年12月7日来诊. 过敏性鼻炎5年,反复鼻塞.鼻酸,流清涕.打喷嚏.前额眼镜酸,稍有咳嗽.遇冷加重明显.患者说:晚上手从被子里面拿出来,1秒就会觉得寒风入骨,随之鼻酸鼻塞流清涕等. ...

  • 唐容川《血证论》治血四法探讨

    <血证论>,是清代著名医家唐容川论述血证的专书,是唐容川治疗血证的临床经验总结.该书"吐血篇"指出了治疗血证的四大原则,即"止血.消瘀.宁血.补虚" ...

  • 祛斑玉溶片治疗黄褐斑经验 组成:茯苓、菊...

    组成:茯苓.菊花.枸杞.沙参.当归.红花.丹皮.丹参.赤芍.僵蚕.桑叶.夏枯草.甘草.六月雪.大黄.茵陈.丝瓜络.   [按]中医认为,黄褐斑是脏腑功能失调的一种外部表现.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形成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