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洁|【读《红楼梦》42回日志】逗鸟赏笼赞工艺 品文寻意聚欢堂 2024-07-31 17:03:43 【读《红楼梦》42回日志】逗鸟赏笼赞工艺 品文寻意聚欢堂——仪征市红楼梦学会读书会日志主读:苏洁7月19日下午2点,雨势渐大,从零星雨点到瓢泼大雨只一瞬,一行20余位会员的热情非但没有被大雨浇灭,一个个兴致盎然地围着新洋运竹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星,听他详细描述南方鸟笼的精巧灵动,会员们不禁发出声声赞叹。 笼鸟文化因为地区差异,又分为南派和北派。北派以京津为代表,鸟笼的外形大多以平顶、圆形为主,四角抓钩,将鸟笼固定住,不能转动。制作上非常讲究,材质优良。南方鸟笼以苏杭为代表,外形以方形、圆顶圆形为主,挂钩可以转动,多以竹制。材质也涉及竹、红木、紫檀、黄花梨等等。鸟笼无论大小,笼门都可以自由开合,更增加了制作难度。今天,会员们参观的新洋运竹制品有限公司便是从事南方鸟笼的制作,鸟笼形体上,北派南派各具千秋,虽说北方人爱玩鸟,其实鸟笼的制作是从南方传过来的。早在南宋时期,就有竹雕大师开始雕鸟笼,最有名的一个人叫詹成;发展到清朝鸟笼发展的顶峰,苏州竹雕高手制作的鸟笼精彩至极;民国时,制笼大师乾荣的作品天下无双;现在公认的“南笼泰斗”是颜虎金。 在南派鸟笼中,一般认为满工的作品最值钱,所谓满工就是笼子的边、柱、杠、顶都有雕花,这样的作品在市场上报价是3万到4万。在现场我们参观到一个精巧的鸟笼是张总手工雕刻的,笼顶图案是满雕冰梅,金丝线扎大镶顶,据张总介绍这个鸟笼在市面上价值6千以上。 鸟笼的全盛阶段最早在清皇室入京,就是因为思念家乡的百灵鸟,才在贵族们中间兴起了养鸟之风。特别到了清中期,在富足的经济文化背景下,笼养禽鸟成为纨绔子弟的真实写照。于是,养鸟催生了鸟笼的生产加工,其中不乏制作精绝者。制作鸟笼工艺到了乾隆年间达到极盛。当时,清宫造办处组织全国能工巧匠,专门为宫中制作鸟笼,其艺术价值达到了最高水准。于是,在皇家影响下,全国各地的人纷纷仿效,养鸟玩笼的风气盛极一时。“鸟笼虽小,五脏俱全”,除了这四大件,还根据鸟类的不同有各种配件。钩子的品种很多,笼钩有文钩、武钩之分,文钩以阳刻名人诗词为主,武钩则以高浮雕盘龙饰其钩身。鸟食罐也分很多种,有瓷、玉、象牙、紫檀,以及玳瑁、犀牛角等等。现代数字机械化操作让原本繁杂的雕刻变得简单起来,也让昂贵的手工雕刻的鸟笼进入寻常百姓家,对于笼顶满雕“八仙过海”“梅兰竹菊”等图案的竹制鸟笼,会员们纷纷感慨这是传统工艺与现代机械技艺的完美结合,丝毫没有降低美感,价格上也能让普通爱鸟人士接受。 参观完鸟笼制作工厂后,会员们驱车前往中立信律师事务所,进行本年度第三次读书会,共读《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话说四十二回一开始,便说刘姥姥睡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梳洗完毕,就要告辞。因为“贾母欠安”,众人都过来请安,一边命人出去传请大夫。第四十二回由此进入第二个场景:刘姥姥辞行。归入贾府气运线。 曹师行文落笔最恨平淡,因此就连刘姥姥当面跟贾母告辞这样普通的事情,也要制造一点曲折。“王太医不敢走甬路,只走边砖,跟着贾珍到了阶玑上。”这一处,以王太医的视角,侧面衬托贾府在外人眼中威势不减当年,而老太太身为一品诰命夫人,更是当今贾府威仪的代表。“两个婆子在两边打起帘子,两个婆子在前引进去,宝玉又迎了出来。”这一段重在体现贾府的排场和礼仪。“只见贾母穿着青绉绸一斗珠的羊皮褂子,端坐在榻上,两边四个未留头的小丫鬟,都拿着蝇帚漱盂等物,又有五六个老嬷嬷,雁翅摆在两傍。碧纱厨后面隐隐约约有许多穿红着绿戴宝簪珠的人。”曹师借王太医的眼睛,着重表现老太太的排场。本段其他文字读来精彩细致,将贾母的威仪、从容、和气表现得淋漓尽致,雍容华贵的形象跃然纸上。曹师特意安排老太太提到王太医的叔祖,既写出贾府当年的兴盛气象,又写王太医的本事,传承有序,暗含曹师为《红》书所设定的年代。 从王太医给贾母和大姐儿瞧病的经历来看,王太医确实称得上不可多得的名医,手到病除,且不给病人留下任何心理负担。刘姥姥见无事,方上来向贾母告辞。贾母说:“闲了再来”,又命鸳鸯“好生打发你姥姥出去”,说自己“身上不好,不能送了”。刘姥姥十分道了谢,又作辞,方同鸳鸯出来。这里曹师让刘姥姥用“十分道了谢”几个字,衬托出刘姥姥对贾府满心的感激。到了下房,鸳鸯又指着炕上的一个包袱,说:“里面是老太太的两件衣裳,都是往年生日节下众人孝敬的,从来都没穿过,昨儿叫我拿出两套来,送你带回去,或是自己家里穿,或是送人。接着又指点“面果子”、梅花点舌丹、活络丹、清心丸、紫金锭等,一一跟刘姥姥交待清楚。然后又取出两只荷包,让刘姥姥“带着顽”,临了还不忘捉弄一次刘姥姥,笑着从荷包里掏出两个笔锭如意的金锞子,说道:“荷包你拿去,这个留下给我罢!”刘姥姥喜出望外,早又念了几千声佛,听鸳鸯这么一说,立刻便说道:“姑娘只管留下罢了。”鸳鸯见刘姥姥信以为真,便笑着又与他装上,说道:“哄你玩呢!”然后告诉刘姥姥自己有好些,让她留着年下送给小孩子们。 这个场景最后,写鸳鸯和刘姥姥正说着话,就看见一个小丫头拿了个成窑钟子来递与刘姥姥,道:“这是宝二爷给你的”,由此与拢翠庵妙玉奉茶的后续故事形成呼应、闭合线索。刘姥姥道:“这是那里说起,我那一世修了来的,今儿这样。”说着便接了过来。鸳鸯又把自己收拾好的几件衣服也送给了刘姥姥,帮她包好。刘姥姥又要到园子里去辞谢宝玉和众姊妹、王夫人等,鸳鸯道:“不用去了,他们这会子也不见人,回来我替你说罢,闲了再来。”又命人去二门叫了个小子帮刘姥姥拿出去,又“到了凤姐那边一并拿了东西,雇了车,命小厮搬了出去装上,一直送到刘姥姥上车去了。”至此,第四十二回的第二个场景“刘姥姥辞行”全部结束。刘姥姥这一趟贾府之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可以用作自己和板儿两人的谈资。那句“那一世修了来的”感慨,发自肺腑,感激之情无以言表。贾府上上下下对刘姥姥极其关照,有始有终,堪称仁至义尽,关键在于有贾母、宝玉、凤姐儿、平儿、鸳鸯这几个关键人物的鼎力相助,更有王夫人慷概解囊。从这次刘姥姥的亲身经历来看,贾府仍称得上是积善之家,其败落最直接的原因仍是经营管理不善,尤其荣国府,受宁府连累颇多,令人唏嘘不已。黛玉正垂着头吃茶,忽然看见李纨的丫鬟素云进来说:“我们奶奶请二位姑娘商议要紧事呢。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史大姑娘、宝二爷都在那里等着呢!”这种安排新事件发生、中断当前事件的手法,能够高效实现新旧场景无痕无缝切换。第四十二回由此进入第四个场景:“颦儿戏说母蝗虫”,归入贾府气运线。 以钗、黛二人目前的状态,率先发话的只能是宝钗同学:“又是什么事?”这句话,明显带着点情绪。显然,宝钗认为自己跟黛玉之间还有些话没有说完。黛玉道:“咱们到那里就知道了。”黛玉这种反应,也非常自然----垂着头被宝钗“含笑”教训了这半天,黛玉巴不得能赶紧离开蘅芜苑,素云,就是老天爷派来解救自己的救兵。所以,黛玉同学连好奇宝宝都不做,直接就说“到那里就知道了”。二人赶往稻香村来,众人果然都在。李纨见了她俩,先笑着说:“社才起,就有脱滑的了,四丫头要告一年的假呢!”“四丫头”这种称呼,完全是李纨的语气。曹师行文严谨至此。黛玉笑道:“都是老太太昨儿一句话,又叫他画什么园子图呢,惹的他乐的告假了。”探春笑道:“也别怪老太太,都是刘姥姥一句话。”曹师此刻安排探春说的这句话,恰到好处,大巧若拙。结合上下文来看,此刻正需要“刘姥姥”这三个字再次出现。黛玉这时忙接口道:“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个母蝗虫就是了。”说着大家都笑起来。黛玉的话,虽淘气刻薄,却形象之至。宝钗笑道:“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识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惟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儿,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个字,把昨日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到也快。” 宝钗对黛玉的这段点评,可以看作是曹师对“春秋笔法”的定义。在曹师眼中,凤姐虽然口齿伶俐,但不过是“市俗取笑”的本领;黛玉却是促狭的“春秋的法儿”,“一句是一句”,心思精巧,更加令人印象深刻。众人听了都笑道:“你这一注解,也就不在他两个以下。”这段小插曲的讲故事逻辑非常清晰。先转场,再通知大家“四丫头”退出诗社,然后借分析原因,引出黛玉的“母蝗虫”论,随后由宝钗对黛玉和母蝗虫进行点评,顺带最后再让大家对宝钗所言进行评价。经过这个小曲折,读者的情绪开始被慢慢调动起来。这时,李纨赶紧说出召集大家前来的原因:“我请你们来大家商议,给他多少日子的假。我给了她一个月,他嫌少,你们怎么说。”曹师对行文节奏的把握,已精确到语句和文字的数量,这种微妙控制,更加用心方能体会。黛玉自己也掌不住笑道:“又要照着样儿慢慢的画,可不得二年的功夫。”众人听了,都拍手笑个不住。曹师再次让宝钗总结道:“有趣,最妙落后一句是慢慢的画,他可不画去,怎么就有了呢?所以昨日那些笑话儿虽然可笑,回想时没味的。你们细想颦儿这句话虽然淡淡的,回想却有滋味,我到笑的动不得了。”曹师给宝钗安排的这番话,表面是对两种风格笑话的精辟论述,暗中却是在钗、黛之间营造出一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知己感和归属觉。黛玉拉着惜春的对话,表现二人关系融洽;惜春为难,重点表现任务艰巨,需要面对各种困难。黛玉道:“人物还容易,你草虫上不能。”李纨是老实本分的实在人:“你又说不通的话了,这个上边那里又用着草虫。或者翎毛到要点缀一两样。”黛玉笑道:“别的草虫不要罢了,昨儿的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众人听了,又大笑起来。黛玉一面笑的两手捧着胸口,一面说道:“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了个名就叫携蝗大嚼图。”一个“母蝗虫”,连续用了三次,一次比一次欢乐。曹师在描写人物的时候,最擅长将动作、神态、语言三方面有机融合,确保人物形象清晰、丰满、形神兼备。 赞 (0) 相关推荐 『传统养生』中药方: 读《红楼梦》学贾母养生 贾母,古典名著<红楼梦>中贾府里的"老祖宗".她享耄耋之寿,这在200多年前无疑是难得的高龄了.翻看<红楼梦>,人们可以发现她养生有法. 贾母的养生之道,在 ... 红楼梦:王夫人不喜欢林黛玉,为何又给她请太医又给她买药治病?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林黛玉和贾宝玉两人正在说话,丫头来请吃饭,遂都往前头来了.王夫人见了林黛玉,因问道:"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林黛玉道:"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 ... [漫谈《红楼梦》]: 凤姐就在身边 <红楼梦>中人物那么多,有些让你"一见钟情",终生难忘,而有些却是过眼云烟,"遇见"后便再无任何印象.金陵十二衩中,凤辣子王熙凤一出场,就用其独特的 ... 红楼梦:贾母四次生病,一次比一次严重,最后一次最严重 <红楼梦>一书未完,许多人物最终是什么样的命运让人不停地推测.猜想.贾母这个贾府里的老祖宗,最终是怎么死的呢? 肯定不会是怡享天年.无疾而终.因为历经百年宝贵的贾府,最终没落,在她人生最后 ... 红楼梦第一回试读,欢迎提意见 <红楼梦>第一回试读 蒋勋:读红楼梦就是在读你自己 <红楼梦>一读再读,慢慢地,看到的人物,可能不再是宝钗,不再是王熙凤,不再是风光亮丽的主角,而是作者用极悲悯的笔法写出的贾瑞,或薛蟠.他们陷溺在情欲中无法自拔,他们找不到生命上进的动机,他 ... 【红楼梦分回导读】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红楼梦分回导读]重温经典·常读常新 导读:刘莉莉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参考版本] 前八十回:<红楼梦脂评汇校本>,曹雪芹著,脂砚斋评,吴铭恩汇校,万卷出 ... 《再读红楼梦》 吴承运 <再读红楼梦>(原创) 吴承运/广西 年少时 在乡下 偷读 <红楼梦> 煤油灯下 充满好奇 带着萌动 如今闲赋城里 一边品茗 一边重读 <红楼梦> 年轮更迭 ... 【红楼梦分回导读】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红楼梦分回导读]重温经典·常读常新 导读:刘莉莉 第 二 十 八 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参考版本] 前八十回:<红楼梦脂评汇校本>,曹雪芹著,脂砚斋评,吴铭 ... 读红楼梦 读红楼梦 杨连山 春雨淅沥中,读红楼梦,躁动的心绪宁静了.红楼梦啥时间都可以读出禅意,读出佛经的通达,读出世态的炎凉. 红楼梦适合八岁至八十岁的人阅读,年轻时读故事看热闹.随着阅历的增多,就看出了世 ... 曾建新║《读红楼梦》外一首(诗歌) <读红楼梦> 一堆词汇的接龙 接出了满园的佳丽 荷花菊花梅花 她们绽放的形式 各不相同 就像她们凋零的方式 各不相同一样 芬芳满园 泪水满园 描写她们的笔墨很残酷 残酷到几百年 甚至几千 ... 读红楼梦:凤姐不能容忍小妾生子,这折射出她的歹毒?其实不然 作者:韩雪丽 凤姐的短板,其实非常严重,就是无子. 但是,她一直没有重视这个问题,自己好不易怀孕的哥,也没保住,六七个月了,还没保住,这对凤姐自然是个打击,又伤身又伤心. 而且,估计长辈们,对她也失望 ... 【品读时刻】蒋勋细说红楼梦 | 第九回(下)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第九回 下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世界青少年文学的典范 第九回后半段大闹学堂写得非常活泼,有很强的现代性,用到很多青少年的语言.年轻人的语言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