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军中取敌上将首级!孟良崮战役是突发奇想?其实7年前早有预演
发生在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敌齐头并进、多路进攻的背景下,突然集中兵力,一举消灭了号称蒋介石拳头部队的整编74师,震惊了南京方向朝野上下,也使得我方眼界大开,无论是对手还是友邻,都对粟裕的时机把握和果断出击赞叹不已。
孟良崮:一次惊险的虎口拔牙
这种“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操作是神来之笔,还是一贯操作?是突发奇想还是顺理成章?
答案早在七年前的黄桥战役中就能看得端倪:孟良崮战役的超常发挥,其实是粟裕指挥作战的一贯操作!现在岛哥带你来回顾一下黄桥战役的经过,看看粟裕是如何操作乱军之中探囊取物的。
一、战役背景
1940年,延安从大局出发,决心向苏中、苏北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为此,延安先后令八路军黄克诚部、彭雪枫部向淮河、大运河附近机动,同时,令位于皖南的新四军派一部渡过长江,在天长附近建立江北指挥部,令陈毅、粟裕部从南京附近的茅山根据地北进,建立苏北指挥部,争取在苏中打开局面。
然而,此时的苏中、苏北局势可谓错综复杂,一方面日军进攻乏力,固守沿长江大城市和铁路、公路交通线,另一方面国军韩德勤部心不在焉,一心搞摩擦,正面抗战节节败退,却在与我搞摩擦上兴致盎然。
在这种背景下,到长江北岸开辟抗日根据地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其生存环境不可谓不恶劣,地方实力派把持着地盘,韩德勤则咄咄逼人。在艰苦努力下,陈粟等终于在黄桥附近扎下了根基。
黄桥处在长江沿岸,同时也控制着南北交通,掌握这里,我可以从容渡过长江,也可以为上海的资源顺利西送建立一个可靠的中转站。正是这里的区位优势,使得黄桥成了敌我必争之地,国民党顽固派不愿意我在此地发展,终于,在收拾了地方实力派李名扬、陈泰运之后,代理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撕破脸皮,集中兵力,分兵向我黄桥地区进剿。妄图趁我立足未稳将我消灭于长江之滨。
二、敌我力量对比
敌方部队:韩德勤嫡系部队第89军(117师和33师)、独立第6旅等13个团1. 5 万余人,李明扬、陈泰运所部1. 3 万余人,保安第1旅、保安第5旅、保安第6旅、保安第9旅、保安第10旅等7000余人,总兵力达26 个团3万余人,由89军中将军长李守维统一指挥。
我方部队:陈毅、粟裕率领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下辖3个纵队7000余人,战斗人员仅5000余人。具体分工是,陈毅坐镇,总览全局,粟裕负责战场指挥。(是不是很眼熟?)
三、敌我双方战前筹划
敌方:李守维仗着人多势众,决心在7 天内攻下黄桥,歼灭苏北指挥部所部于长江以北。由于部队番号众多,指挥联络有困难,李采取分进合击战术,三路包抄。具体是:
( 1 )中路军,由韩德勤嫡系部队组成,分别从泰县海安镇、曲塘镇一线南犯。
其左翼,第33师2个团及第89军直属独立团,进占加力、分界后,从东面进击黄桥。
其右翼,独立第6旅3个团、保安第5旅1个团由泰县高桥(今属海安县)南下,从北面进击黄桥;
第89军军长李守维率第117师4 个团及军部炮兵团、特务团,进占营溪后继续南下,从东北方向进击黄桥;
(2) 右路军,由李明扬、陈泰运部组成,钳制与分散新四军兵力,伺机攻击黄桥以西地区。
(3) 左路军,由保安部队组成,伺机进攻黄桥东南地区。
我方:鉴于与顽军的兵力相差悬殊,陈毅、粟裕确定以黄桥为中轴心,诱顽军深入,各个击破,集中打击顽军的中路军。决定以四分之三的兵力作为突出力量,四分之一的兵力作为守备力量。第一纵队叶飞部、第二纵队王必成部隐蔽集结在黄桥西北,担任突击任务。守备黄桥的任务,交由第三纵队陶勇部。
四、战斗经过
由于陈老总出色的统战工作,敌右路李名扬、陈泰运部,对韩德勤阳奉阴违,大军南下进三步退一步,缓缓进发。而左路保安部队,则观望意味浓厚,希望在战斗决出胜负再做打算。就这样,在侧翼出工不出力的护驾下,李守维奋勇当先,分兵南下。
1940年10月4日,敌中路左翼33师率先从东进攻进攻黄桥,战至下午,一部突入东门,陶勇脱掉上衣,挥舞马刀,亲自上阵杀敌。
此时,敌中路右翼独立第6旅在旅长翁达的率领下,排成一字纵队,由高桥南下。此旅是粟裕筹划好的需要首先歼灭的部队。此旅3000余人,装备精良,是韩德勤赖以起家的嫡系部队,粟裕估计这支部队行军纵队全长要8到10里左右,而高桥到黄桥公路距离在15里左右,即当敌先头距离黄桥5里,那么这支和平行军的部队,已经彻底离开了据点依托,这也是我军伏兵突击,分割该旅的最好时机。
翁达显然不知道粟裕的谋划,大摇大摆的南下,然后,我一纵、二纵突然出击,将这支骄兵分割包围。
先斩首,即先消灭翁旅的指挥部,再断后,即不让敌人的后卫团见势不妙缩回高桥,然后打援,消灭调头回援的先头部队。此战,敌我兵力对比为3:5,我军占优,所以,战斗进行3小时,翁旅即被全歼。
翁旅被歼时,尚在路上的敌89军军部及117师349旅,刚从营溪运动到黄桥东北约10里的野屋基,得知消息的李守维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就地构筑工事,准备防守。而消灭了翁旅的我二纵,则趁夜经八字桥绕到了89军背后的分界地区,一纵则由八字桥与黄桥之间南下,准备正面攻击野屋基。至此,敌中路残余兵力被我包围在黄桥东北。
10月4日夜,我三个纵队不等敌人喘息,即前后夹击被围之敌。在我黄桥东门久攻力疲的敌33师首当其冲,而后是李守维的89军军部,最后是117师的349旅。
战至6日,被围之敌全部被歼灭。
黄桥战役,总计消灭韩德勤部110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为我军的后勤补给解了燃眉之急。
总览整个黄桥战役,出人意料的首歼强敌,和后来的孟良崮战役何其相似,又何其一脉相承!
韩德勤在江苏的鱼肉百姓,使得无论百姓还是地方实力派,都对其离心离德。在无可靠掩护,无精细协同下仓促出兵决战,看似人数众多,其实是乌合之众,看似分进合击,实则指挥失当,难成合力。
反观守方,指挥员配合默契,井井有条,军民上下一心,同仇敌忾。 陈老总的出色协调和粟的机断专行配合无间,敢于实事求是的分析问题,又能准确抓住敌人暴露的稍纵即逝的战场失误予以致命一击,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配合,从此刻开始发挥其威力了!
本文由头条号@岩角岛上研战例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