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何才华:【故乡的那口老井】(散文)

点击蓝字关注👉三秦文学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故乡的那口老井

作者:何才华

不久前,我终于能够抽点时间回了一趟老家,能够在我曾经最熟悉而现在又有点陌生的乡间小路上走走,在泥泞的田埂上转转。当我来到儿时印象最深的那口养育我们几辈人的老井旁,不由自主的在那口老井旁边停住了脚步,只见井口周围长满了青苔,井上面用水泥盖盖住,留下一个不大的洞,但能清楚地看见里面的水质还是那么清澈,我的倒影依然显现在清澈的井水里。

三十多年前,我由于读书和工作之故,离开村庄的时日越来越多,回故乡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对记忆中充满欢乐的那口老井也感觉越来越远。

我的故乡在陕南石泉南部有名的木竹山下,这口井在木竹山下的稻田边依山而建,大约有十几米深,都是用青石堆砌起来的。 井口不大每次只能容下一个人打水, 周边是用石条砌成,成四边形,便于打水人的脚能蹬在井沿两边站立。上面最大一块石块听父亲说是在最后一次维修井沿时,他与当时村里一个力气最大的人一起抬上去的,大约800斤左右,现在估计最少也得四人才能抬上去。井沿比地面略高一米左右。井口边的石条和路上的石板都被磨得油光闪亮,站在井边,望望四周环绕的群山,不由得想起了许许多多的往事。

由于家乡处在陕南山区的喀斯特地貌,古井周边没有河流,只有一座座高高的木竹山, 基本上是十年九旱,人畜饮用水主要靠这口老井,古井在当时可以说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据爷爷当年讲,这口井最少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是吃古井的水长大的,古井很少干过,在我的记忆中好像有个两次干过,虽然干了,但最下面照样有水流出来,只是小一点,一个晚上还可以流出一、二十担水,由于全队人都吃古井里的水,所以遇到天干,水就有点供应不上了。每到这时人们往往就得用脚沿着石阶两边蹬着一步步下到井底舀水,然后用绳子或者长树勾将水桶提上井面上。

说到在井底舀水,爷爷身上还有个故事,时间应该追溯到解放前,当时国民党爪牙下乡抓壮丁,由于天旱缺水,爷爷很早起来就下到十几米深的井底里舀水,由于有人通风报信,井上面来了八个国民党爪牙围住了井口,大声嚷嚷“快上来”。爷爷没有办法只好爬上井口,八个国民党爪牙一拥而上,抓的抓手、抱的抱脚、搂的搂腰,爷爷年轻时力气很大,反手一把将一个爪牙夹在腋下不放,夹得那人哇哇大叫,八个人竟然都没有擒住爷爷,正在纠缠的时候,我大爷爷从家里赶到井边,拿个扁担一下就打倒一名爪牙,弟兄二人联手把八个国民党爪牙全都打趴下了。爷爷走到井旁边的一户农家里,两手一手提一扇石磨,对着八个国民党爪牙说:“你们不服气那就再来吧。”吓得那八名爪牙连滚带爬地跑了。

老井的水质很好,很清洌,如同泉水,回味甘甜。每年乡亲们都要自发地淘一至两次淤泥,维修一下井口和路面。

从我记事起都感觉到清晨和傍晚担水的人很多,很热闹,拉家常,讲故事,嬉笑打闹,一片生机。人们基本上每天都要在井边见面。有的恋人,也利用担水的机会悄悄地说上几句话,递上心爱的手绢,抓把葵花籽,送一个鸡蛋。胆大的还可以趁没人时拉拉手,来个深情的拥抱。

每逢天旱的时候,担水的人好像更多,从早到晚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但是秩序井然,很早就会听到挑水人的嬉笑怒骂声、相互说笑声、山歌声和周围的鸟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构成了小山村特有的交响曲。

父亲每天都要起得很早去担水,满足一家人和养畜生的用水, 每天家里要用三四担水,那时候可苦了老父亲。小时候每次父亲担水,我走在后面,得意洋洋。父亲走得快,走远了,还要等一下我这个"撵脚狗”。

后来,我慢慢大了,自己试着担水,开始时用小桶,后来有一次自己好强,用大桶担半桶水,由于自己力气小,到家门的门槛很高,一脚滑下去,把水桶摔坏了,看着流淌的井水和摔烂的桶,我哭了,而父亲却说:“哪个叫你去担水的, 你还小,长大了才行”,父亲默默地修好水桶,自己摸黑去担了一挑水,晚上煮饭用。

老井很清澈,全队人都靠这口老井用水,老井成了救命泉水,全队人提起它没有不自豪的,哪家来了亲戚,都很骄傲地向远方的亲戚介绍老井的情况,并叫他们尝尝这井水,没有人不称赞它甘甜的。

现在,老井基本上都不用了,当地政府为了改善民生,修造了很多水窖,政府又规划安装饮水设备,家家都吃上了自来水,公路也修通了,农村生活也不比城市差。

好久没能回老家了,挺思念故乡的一草一木,特别是醉人的老井。这次回家,看到了故乡的变化很大,家家都有自来水,户户都住上了集中安置的小洋楼。而老井没变,依然清澈怡人,但是老井旁却少了热闹,少了唠叨,少了争吵,少了斗争,担水的人都渐渐老了,爷爷已经离开我们近30年了,父亲也老了,已经住进城里多年,再也没有去老井挑过水了。 我站在老井的边上,情不自禁地扑下身子,用双手捧起一口井水喝了起来,味道还是那样的甘甜。我感慨万千,岁月已在井边滑落,老井的水却依然甘甜!

故乡的这口老井,经历了多少岁月,见证了人世沧桑,养育了全队的几百号人长大,一辈又一辈, 这里有我童年的幸福时光,是我美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我时常牵挂的地方。

我祝愿老井永远甘甜,祝愿父老乡亲幸福长寿,祝愿家乡更加美丽富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作者简介

何才华,出生于1969年,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从事基层小学教育教学工作30多年。从小酷爱文学写作。九十年代曾发表多篇微型小说和教育叙事。撰写的论文《远教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曾在省级教育创新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2014年获得陕西省安康市“乡村好教师”荣誉称号。

推 荐 阅 读

山 川:【浅议人性的变异】(随笔)

山川 :【外孙女星月】(散文)

山川:【塞外江南银川行】(散文)

本期编辑:刘军英

三秦文学团队

喜欢
分享
or
(0)

相关推荐

  • 贺凯统丨故乡的老井

    老井究竟有多少岁了,没有人能够准确说清楚.在故乡的那个小村庄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存在着,承担着一个村子三分之二人畜的饮用,记得井台是长方形的被踩得光滑的青石围成的,正方形井口,里面是红石砌就的圆形井壁,石 ...

  • 臧新宏唠嗑记:银川有口老井——“帅府井”!

    真没想到值班人员会爽快同意并打开大门让我进入大院 如今,很多银川人知道兴庆区银河东巷有三家知名羊杂碎店:职高.杨四.纳家. 如今,多数银川人记得银河西巷一职校园里有口著名而稀有的"老井&qu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我们都是背井离乡的人/蒲江涛

    覆满枯井的落叶,总有一丝别离枝头的隐伤--题记 老家古井,源自巴山腹地.她怀揽天地灵雨与银雾,汇集一线清流,穿越地下暗道,行至屋后坎岩,分成两股细流:一股挤出石缝,"滴滴"溅落,凿 ...

  • 贾龙杰:​​故乡的老井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故乡的老井 作者 | 贾龙杰 原创 | 乡土中原 ...

  • 刘洪建||老 井

    老  井 文/刘洪建 老井很老,老到庄子上最年长的老人都说不出它的来历,倘有人问起,他答得最多的就是:"打我记事时,这口井就在呢!"没错,我父亲曾经也这样跟我说过,他跟我妈还吓唬我 ...

  • 【第495期 : 推荐诗刊《井》碎玉书斋强化班高级群集作】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碎玉诗词学院:高级群2020年4月份第二期作业: 七绝,内容:井,题目自拟,不限韵部,一人一首,作业至4月26号中午12点截止.        出题 : ...

  • 【第139期 :诗林集锦《井》碎玉诗词学院高级群诗友集作】

    碎玉诗词学院高级群化班,12月3号-10号已收下的过关作业 1.<古井>作者:空山灵韵 泉眼经年流不尽,泠泠滋养万千孩. 而今玉砌雕栏困,寂寂青岩已满苔. 2.<井>作者:好好 ...

  • 【晶莹美刊】孙彬:故乡的那口老井

    作者简介 孙彬,笔名:一杆竹,江西人,退休公务员.闲睱喜文字,好涂鸦,自娱自乐.诗.新闻.散文和小小说等各类作品800余首(篇)散见于<中国社会报><中国法制报><江西日 ...

  • 灵璧县北这个村有一口明初的老井,据说……

    饮水思源:漫谈凤河村陈庙庄那口老井 文/胡桃夹子 民谚有云:饮水思源.说说庄上老井的故事,也是对祖先的一种追忆和纪念. 陈庙庄不仅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海公庙",一座远近闻名的&quo ...

  • 【澧水之水•乡愁系列】|(湖南)廖和平:故乡的老井(外一篇《母亲的酒》)

                                                2021年第170期●总第786期 走近作者 廖和平,湘潭市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杂文协会会员,先后在<湖南 ...

  • 说“井”

    说"井" □陈静  吃水不忘挖井人,井是时空的坐标,它承载历史,又映照未来. 小时候,故乡孙圩有两口古井,至少有百年以上历史.井体青砖砌就,井沿套有圆形石盘,中间嵌有整块巨石掏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