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卜年
张村镇辛店村仝家场北,有清道光年间台湾道台仝卜年之坟茔。墓地南北长80米,东西宽50米。
仝卜年,字子占,张村镇辛店村人。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以牧牛为生。但酷爱读书,每次放牛路过学堂时,总是恋恋不舍,久久不肯离去,有时甚至爬到树上偷听老师们讲课。他的好学精神感动了学堂的先生,破例免费收他入学。仝卜年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在老师的辅导下,学业成绩出类拔萃,名列前茅。有一次,州里派了位督学先生来到学堂考察,找见仝卜年让他对对子,督学说道:“牛皮合鞭鞭打牛。”仝卜年随声答道:“雕毛做箭箭射雕”。督学大惊,一个十几岁的放牛娃能对上这么漂亮的对子,真是不简单!接着他随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门口说:“白虎当道卧。”卜年从他身旁跳跃而过,随口对道:“青龙满天飞。”对此,督学先生赞赏不已:“天才,天才,此子不可小视也。”
数年后,仝卜年赴京赶考,一举中了进士,曾任福建惠安知县。道光十一年(1831年)十二月,调台湾噶玛兰厅(今宣兰)通判。道光十五年,补台防同知,二十一年升台湾知府,历任五县、二厅、一府、一道。据台湾有关史料记载,仝卜年所到之处“锄奸剔弊,百废俱举”。当时台湾生产很不发达,农民生活很苦。仝卜年手把手地教当地人民耕犁耙耱,春种秋收。他的夫人也帮助农家妇女纺线织布,使台湾地方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仝卜年还注意进行社会道德风尚教育,改革当地的一些陈规陋习,禁绝了带有原始群婚制遗风的愚昧婚姻习俗,免除了过量耗资费时的迎接长官的铺张场面,积极引导当地群众向文明健康方向发展。同时,他也注意发挥当地优势,把当地群众创造的医药卫生知识带回大陆,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密切了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仝卜年非常注意智力开发,据县志记载,仝卜年去台湾后,“修学校,建城垣,抚流亡,折疑狱”,实行有教无类,尽量让贫苦农家子弟入学受教育。他还念念不忘故乡人民,原来的辛店村小学堂,就是他当年在台湾当道台时捐款兴建的。
仝卜年在台湾身居要职,却廉洁奉公,从不以权谋私。当时,台湾道府里有人密告仝卜年将把在台湾搜刮到的民财运往老家。仝卜年很是气愤,遂叫人往大陆发一百箱“货物”。皇上闻讯后派人前去查办,结果打开箱子,里面全是砖头瓦块之类东西。皇上恍然大悟,更加器重仝卜年。
1847年,仝卜年积劳成疾,病故台湾。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根据他的遗愿,他们夫妇的遗骨运回大陆,安葬在他的启蒙老师墓旁,充分体会了他对恩师的无限崇敬和一往情深。安葬的时候,皇上恩赐了一百头肥猪,派人送至辛店村,沿途送葬群众达十余里。
为了纪念仝卜年,台湾当地群众纷纷为他建庙立祠,树碑立传。至今,每逢清明时节,台湾各地的仝爷庙里总是鼓乐阵阵,香烟缭绕,祭奠群众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