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中国精美小说、散文、诗歌、散文诗大奖赛朱国喜作品
果桑情
朱国喜(河南)
浏览微信群,见朗陵诗社群里不断有诗友发布果桑诗词,便想起“母亲节”的前一天到城东摘果桑的事。特别是有个牛姓诗友,他并没有赴约采桑,却在群里一首又一首吟诵果桑,每发一首,都勾起采果桑的美好情缘。
欲叙采桑之事,必先谈与建超的果桑之情。建超在财政局工作,厚道的他对果桑种植颇有研究,通过坚持不懈地育苗推广,带领周边群众脱了贫,致了富,在当地小有名气,被人们誉为“果桑大王”。闲暇,建超喜欢写点文字,也侍弄新诗,早年加入市作家协会。我与他自然熟络。对他的果桑事业,缘于文,经于谊,也了解一些。加上近几年,每逢春末夏初,他都主动发出邀请,组织文友诗友们到果桑园采风,对他和他的果桑事业了解得越来越多。
上午九点,天空洒下几点细雨,空气略显湿润,清新凉爽。我们二十余人各自到位于金城大道中段的“红果桑园合作社”聚齐。我与建超到达时,已经有十来位文友先到。大家说说笑笑,向园主人陈红要了小塑料篮或塑料袋,隐身于果桑林摘起来。
记得第一次到陈红的果桑园采风,文友们兴趣盎然,帮她出主意,想办法,希望为她起个颇具吸引力的名字,注册成商标,以便她的果桑事业做大做强。大家展开联想,纷纷提供名字,最后一致赞成用“红嫂”为她的果桑命名最好,“红”既是园主人的名,又体现果桑的色彩,还寓意着果桑事业红红火火;“嫂”指已婚女性,与陈红的身份切合。可惜的是,大家的努力付之东流,“红嫂”早已被人捷足先登注册。无奈,陈红选择“红果桑园”这个名字。也罢,名字只是个符号而已,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关键在于“红嫂”人好,有做生意的头脑。
进入桑园,大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想不到,红嫂的果桑结得又大又密,一棵棵从根到梢,全是一簇一簇的肥桑葚,绿的,红的,紫的,压得桑枝弯弯低低,一直垂到地面。据文友讲,今年是水果丰收年,桃杏李梨比往年都结得稠密,石榴花也格外红艳。
轻轻的,把拇指与食指并拢,掐掉一粒又肥又大、乌紫发亮的果桑丢进嘴里,清凉的感觉顿时弥漫舌苔,牙齿轻轻一咬,一股甜甜的果汁在口腔里流动,那甜滋滋的味道漫过舌尖,滑过咽喉,直透五脏六腑。
建超说:“果桑的果实要经过三色变化,由绿转红,再由红变紫,直至深紫,才算真正成熟。果桑变紫的时候,果实迅速变肥变大,这段时间叫‘膨果期’。桑葚具有丰富的营养,富含果酸,生津消食,美容养颜,还可以降‘三高’,对失眠和神经衰弱都有很好的辅助疗效。新鲜的桑果最好吃,吃不完可以冷冻储藏,也可以晒制成果干,经过包装远销国外。桑树浑身是宝,桑叶可以养蚕,也可以裹鸡蛋炒菜,更可以制成桑叶茶。实践证明,长饮桑叶茶,对糖尿病有很好的疗效。”建超不愧是“果桑大王”,对桑的前世今生了如指掌。
植桑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就掌握了种桑养蚕的农业技术。黄帝的妻子,西陵(今西平境内)人氏嫘祖曾教妇女用蚕茧缫丝,织布制衣。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也收录有歌咏先民种桑养蚕的农事诗,如《桑扈》有句“交之桑扈,有莺其羽,君子乐胥,受天之祜。交之桑扈,有莺其领,君子乐胥,万邦之屏……”《桑中》“爰采唐矣?沫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我要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爱情与劳动交互融合,都与桑结下不解之缘。
有位女诗友采了一把肥嫩桑叶,准备回去后裹鸡蛋炒制一盘美味。去年,他曾试验过,后来还把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写进诗词,放在群里引诱我们,把照片晒到朋友圈,着实让诗友们垂涎欲滴,羡慕了好一阵子。吟诗作赋的淑女能吃出这样的水平,令人佩服。
采桑期间,还遇到县一初中的科技活动兴趣小组的学生。他们的生物老师是个有思想、重实践的女教师,在她看来,生活处处是学问,需留意。她常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真知,真学知。
走出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桑园,诗友们满脸喜悦,指尖和嘴唇染成紫色。建超说,掐两粒青果桑,揉碎了涂在指尖上,很容易洗去。我照着一试,果然灵验。这正应了一句俗话“解铃还须系铃人”。果然,生活处处有学问,实践出真知。
临别,我问“红嫂”,今年一亩果桑能有多少收入?她真诚地笑笑,自豪地说:“今年每亩地至少可以产果桑五千斤,收入两万多元!”我指了指站在一旁的建超,她马上意会:“感谢赫局长,要不是赫局长,哪有我们的今天?赫局长是我们的福星咧。”
建超不是局长,笑得比当局长还甜。在场的文友们都呵呵地笑了,笑声荡漾在碧绿的桑田上,我的眼前浮现出采桑女秦罗敷采桑时智斗使君的画面。
【作者简介】朱国喜,河南确山县竹沟镇人,中小学高级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驻马店市诗词学会理事,确山县作副主席兼秘书长,确山县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确山文苑》编委、编辑,《朗陵雅韵》副主编,《驻马店古今诗词集成》编委,部分小小说、散文和诗词等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天中晚报》《读者》《牡丹》《中州诗词》《天中诗词》等报刊,出版有小说集一部,著有散文集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