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古版整理,第十七章太上功成,百姓自然

郭店楚简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安有不信。犹乎其贵言也。成事遂功,而百姓曰我自然也。

河上公本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马王堆帛书甲本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之。信不足,案有不信。□□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省胃我自然。

马王堆帛书乙本

大上,下知又□;其□,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之。信不足,安有不信。猷呵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胃我自然。

□表示帛书损坏部分,因现在文字都有标点,所以很多之乎者也可以省略,结合王弼版整理如下:

老君岩

整理版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犹呵!其贵言也。功成事遂,而百姓谓我自然。

1.案:才。

2.犹:悠闲。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只知道他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侮辱他。统治者不自信也不相信人们,人民才不相信他。悠闲啊!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老子

解释

这篇说了最好的统治者,并不会用仁义道德或者严刑峻法来管理百姓。人们只知道有这个人,事情办成了,百姓却感觉过的很自然。紧接下一章会有相关论述。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原成 道经十七章 贵言自然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猷呵,其贵言也.成事述功,而百姓曰 ...

  • 《道德经》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悟读述杂【17】

    《道德经》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悟读述杂【17】

  • 宋龙渊注《道德经讲义》——知有章 第十七

    抄录因缘 <重刊龙渊子注道德经讲义缘起> 自汉迄今.注道德经者.代不乏人.要以清初龙渊子宋常星真人所注为最精核.龙渊子清初太史.历官国史馆总裁.都察院御史.致仕还乡.潜心研究.注道德经讲义 ...

  • 【达咖沙龙】由“道”而“法”:先秦道家政治哲学的两重转向

    一.解题 首先从题目说起:由"道"而"法".就"道"和"法"这两个概念来说,它们的义涵是非常丰富的.我们知道,哲学概念越 ...

  • 道德经章成·道经十七章·贵言自然篇

    道经十七章·贵言自然篇 一. 王弼本: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河上本: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犹兮其贵言功成 ...

  • 慢读|老子《道德经》第十七章

    <道德经> 第十七章 -1- [原文] 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quo ...

  • ​《道德经》第十七章 悠兮贵言,功成事遂

    ​第十七章 悠兮贵言,功成事遂 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 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最高明的统治者,人民只知道他的存 ...

  • 第19讲 第17~18章 最好的管理是“相忘于江湖”【我读老子】

    第17~18章 第17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18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 ...

  • 道德经第十七章——太上

    老子道德经是我一直想写下来的,这段时间陆续写了十几章,直抒想法,似乎在于老子面对面谈论,老子谈论他的道,我谈论心中的看法或者疑惑. 这种谈论的方式,是一种平视老子而谈论的,或者是老子在平视我,而没有俯 ...

  • 徐大椿注道德经:一至二十七章合辑

    道德经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书,因为它把这个世界上所有事情的底层框架和逻辑,都讲清楚了.古往今来,注解和诠释道德经的书,汗牛充栋,有的是文言文,有的是现代文,有的注解得玄奥难懂,有的注解得庸俗不堪,却往 ...

  •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三十七章

    现在是今天的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请大家给自己的心灵十分钟的休息,我们一起来学习古圣先贤的智慧.今天我们学习<道德经>的第三十七章. 下面我们一起把第三十七章的原文读一下:道恒无为,侯王若 ...

  • 《道德经新译》第十七章:正奇妙用无为自化

    <道德经新译>第十七章(国篇第八章) 正奇妙用 无为自化 (原57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 ...

  • 道德经详注第七十七章

    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王弼注:与天地合德,乃能包之如天之道.如人之量,则各有其身,不得相均.如惟无身无私乎?自然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七章 天道犹张弓-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七章 天道犹张弓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以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

  • 道德经讲义-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 天下皆谓我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 ...

  • 道德经讲义-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君子万物皆备,不出户庭以修其身,而世道之变迁.人心之更易,与夫推亡固存 ...

  • 道德经讲义-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道虽自然无为,然着于无为又成顽空之学,须以无为植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