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笔记:旅发会后元氏行
梁东方
这些年来,旅发大会往往都会成为主办地区域发展的重要契机,至少是在道路和景点建设上,会上一个台阶,甚至会有一次突飞猛进式的“进步”。而在汽车时代,这也就成了人们对于新景点的追逐所遵循的重要线索之一种。
不管世界怎样,不管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都是什么,生活总归还要继续;人们对于世界的向往认知体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总是如影随形,流水一样涓涓不绝。即使烈日炎炎也挡不住周末的时候出行的热情,挡不住大家对新开辟出来的山水的执着想象。
不同地方的山水和人,有不同地方的山水和人的特点;这是长居一地的人们愿意去异地拓展视野的重要内在原因:既是风景审美,也更是改变既往的生活环境,在崭新的不一样里对比出自己生活的好、的不足来。
在元氏的景点,自然是元氏人的话语气氛占据了主导。他们的穿衣打扮和行为举止之间的共同性,是以语言上的共同性为代表的。到了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了,一切依然充满了既往时代里的丝丝缕缕,除了用架子支起手机来自拍小视频之类、如入无人之境一样地扭动腰肢的人和事,还算符合现时的潮流之外,与时尚同步的东西尚不多有。后发展的地方对于已经发展的地方而言的魅力中,始终会有一种让人回看式的清晰。这样的清晰里绝非什么居高临下的俯瞰,而更多的更像是对既往淳朴的回顾。
人们自驾而至,或者干脆就是包车租车而来,旅行大轿车上下来的人们其实并非远方的游客,而就只是县城里的某个网络兴趣组织。一个女人在跟另一个女人问车上还有没有地方,能不能把她捎回去;虽然没有座位了,但是要是肯站着的话,捎回去也没有问题。一个人对着一起来的家里人说太热了,咱们还是坐到车里看吧;旁边听见这话的陌生人,由衷地、毫无陌生人之间的芥蒂地冲着他笑,意思是我们都是这种感受……这样依然葆有旧日乡亲之间的互动,与现代文明所标榜的人与人之间的文明礼貌、互助融合,不说是殊途同归,也肯定是有了某种意义上的不谋而合。
作为太行山山前平原上一系列的占据地利之便的县域,元氏这片山水不特别好也不特别不好:干旱缺水、森林草木匮乏是本地的一大问题,也是整个华北平原的共同问题;而现在引水进入槐河形成所谓“湿地”,至少在外观上算是给本地增色,何况还有万花山森林公园那样跨越地理分隔,将平滑的公路与彩色的自行车道从平原修到了山腰,使驾车者和骑车人都有一个直观地看近乎“无尽”的施展之地、徜徉之地。
这种“无尽”的美学品质,就是这个时代里人们对游览之地的普遍要求。元氏借着旅发大会基本上做到了,做到了充分利用山与平原相接地带的地理优势,在宏大的地理框架之内规划建设“景区”的大手笔。
尽管很多细节还显示着急就之章的痕迹,比如观景平台上不能站很多人,比如厕所里面的厕间不仅没有格挡,而且地面直接就是在坑坑洼洼的泥土地面上铺的地板革;七月份暴烈的阳光下,眼前一切阔大的风景和背后不高的小山都少有人能深入,都不容人多看、多待。倒是与公路交叉的槐河河道里,有不少人赤脚下水,去体会流水过脚面的清凉。廊桥因为有高高的檐廊也成了另一个人员聚集、车辆拥堵的地方。
很多人都奔着一个地方而来,都要在这个新建的地方寻找旅游的收获或者郊行的发现乐趣,这很自然却也很能说明点问题:周围可去的地方还不多,而人们受舆论、受自拍的小视频影响很大,人云亦云的追风行为永远是多数人的最大公约数。
相比之下,元氏县里的“老街”几乎就是没有游人的了。
老街利用老建筑进行了翻新或者修旧如旧,努力恢复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风貌。那个年代去之不远,建筑格式和标语口号之上已经有了隔世感,但是从感受上说,当下整体运行的内核上,却也未必没有回归的趋势。这让人走上这条被命名为年代街的老街上的时候,心情有了点复杂。
在一道有巨大领袖像和标语对联相搭配的牌坊拱门前,正有一个孩子稳稳地站在电动平衡车上飞驰而过。至少在技术意义上,这个场面将两个时代以绝对日常生活的方式缝合到了一起。这是依然活着的老建筑街区每天都在上演的情节剧,不必过分修饰就自然有时空浓缩的时光之感。
传说中的元氏石头城自然已经看不见了,但是老城的平房建筑格局还在,在这样的地方走一走,还是比那些千城一面的地方要有意思。正是这种街区平面展开,人们在纵横的街道上于平房之间出入的生活方式、交通方式本身,保留了既往时代的真正韵律。
不能奢望历史对这里单独网开一面,在全国都拆的风潮中,哪怕是石头古城也会被拆光,这在整个国家的地上古建筑都近乎宿命。而现在还有这么一片平房街区被保留着,已经堪称奇迹。也许只是因为发展的洪流未到,也许是因为规划者、领导者慧眼独具,有保留老城,择地另外发展新城的气度与智慧。
老街区总体上说树木不多,但是偶尔有高大的老槐树正在七月的阳光里投下浓阴,正有星星点点的白色槐花安静地缀上墨绿的树冠,就既让人有当下之享受又很有思古之幽情。
与旅发大会的那些景点相比,元氏的老街区声名不彰,没有进入那些自拍者不无搔首弄姿的小视频的背景。这里保持着游人鲜至、静谧安然的生活本身既有的舒缓节奏,中午时分一家家临街的小饭馆前都坐着各色人等组成的食客,他们大多都是周围的居民和在附近打工干活的人,都是本地生活现场里的人。这样的景象是未加刻意的生活本来的样貌,有着人类生活自然发育的美。
而从观感上说,这里其实是最让人感觉舒适的地方。当风景和生活充分结合,当生活本身的现场就是风景的时候,一切才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