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笔记:环城墙骑车
梁东方
如果说滹沱河对面的城市管理状态是省会水准的话,正定的管理就肯定是国家标准的,至少是人们心目中的国家标准的。
城墙内外停车都是免费的,进出口时时显示停车位的剩余数量;自行车停车,车头一律一个方向;街上的服务点提供热水,还有气管儿打气儿服务;而厕所的高级程度完全出乎意料,可以充电,有体重秤,有休息座椅,还有WIFI,真正把一座城市变成了景区。服务是那种掏了门票才会有,甚至掏了门票也不一定有的享受,而却又偏偏是不要门票的。
在有几千年历史的国家里,我们本应该有更多这样的古城。但是如果不是离开了交通中心的偏僻位置,就一定难有这样硕果仅存的有城墙的城;如果不是因为独具眼光的发展而重建,能臻于此境者,也实在已经屈指可数。
所幸自己生活的地方,不远处还有这样一处宝贵的存在。尤其在不冷了以后,户外就格外有魅力了,即使雾霾,也还是愿意骑车漫行,边走边听,边走边记。最近便的休闲方式就是沿着河骑车到正定,来了以后不去游人众多的城门和寺庙饭馆,而只是环城骑车,在环城的河边路边的长椅上小坐。甚至可以先去城里买了烧饼再来环城,这样就可以随时坐下吃饭,所有的时间都是你自己的,再无后顾之忧。
这绕城墙骑车其实更多应是本地人的享受,但是本地人因为离得太近太熟悉也未必经常来。反而是这样相距十几公里的外地,最为合适。这样恰当的距离所形成的“外地”感,是正定作为一个旅行目的地、休闲目的地的天然优势,但是能将这种潜在优势落实,自然还是靠着“国家级”的修缮与管理。正是这种对比鲜明的层次感,使从到处拥堵、到处收费的省会到县城里来的人不仅没有落差,还充满了艳羡。
因为回想整修之前,土城墙上长满了酸枣乱树、遍布可疑的洞眼儿,墙下是荒草乱坟,虽然种着菜、浇着地,别有一番旧日农业时代里的野趣,但是并无现在这样环境中的现代感。让人赞叹的是,这种现代的改造过程中,有故意留白的地方,让人可以直观地看到过去的土城的痕迹,看到过去砌过砖的地方,而在一些不便新加外砖的地方,则用了坚固的土色材质的混合泥料加以修缮。
现在环城的南城墙和西城墙之下,也没有像别的地方搞景点一样先砍掉树木再种植新买来的小树,而是直接保留了一些过去周汉河边的大树,尤其安排了比较多的长椅;在椅子上坐下,眼前的一切都成了风景,而椅子本身也成了风景的一部分,充分显示了化古为新,不着痕迹地点染即可将现代感植入的设计思路。
这些高高的黑黑的槐树和那些高高的白皮的杨树之下,是被归置成了沿着城墙的护城河的周汉河;是并不十分高大但是也足够厚重巍峨的老城墙。城墙在平原上无异于是“山”,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山。这样的“山”不仅保护着城里的万千栖居,也隔离了喧嚣、带来了宁静。所有有城墙的地方,城里城外的居住气氛是有很大的差异的。这是古人一种长远的、又似乎不足为外人道的享受。
现在大多数人都无缘这种住到有城墙的城里的机会了,但是在城墙下、在护城的周汉河边,慢慢地骑车走一走,静静地坐一坐,还是能体会到一丝丝既往的气息的。
河边路畔的长椅都很干净,可以随时坐下。这在雾霾挥之不去的本地来说并不容易,是因为来往坐下的人多,更是因为保洁到位。坐在这样干净的椅子上,面前是树,是河,是远处公路上的喧嚣,是省会迷蒙的天空;身后则是可以依靠的城墙,是可以带来安详的城墙。人好像终于找到了一个稳固的立足之处,不干扰也不被干扰,可以长时间地停歇也可以从容有致、游刃有余地俯瞰世界和自己。
我们的城市一般都是不提供或者说是提供不了这么好的位置的,寸土寸金的土地财政状态使这样“无用”不能直接卖钱的土地要么阙如要么只能在规划的公园里寻找,很难在生活里获得。但是,正定却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直接点缀在生活里。
西城墙里面有些段落,城墙里面也有沿墙的路,也有长椅设置,而且更加安静,非常舒适,真正将生活环境公园化了;对面也确实正在建设一个公园。这里原来是菜地,是正定城里保持着自己有可以种粮食种菜的农业社会景观的最后的一块遗存。它的最后消失意味着与既往的彻底告别,也意味着对于未来的或可期待的发展。
凝望那些围绕这片地方的高高矮矮的居所,它们一扇扇玻璃窗在早春的中午时分闪闪的光亮,完全可以想象,住在这样的地方的人们,住在古城里的人们,在晨昏之间所享受到的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