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曾植书法高清鉴赏

沈曾植(1850-1922)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书画家。字子培,号撰斋,别署乙盦等,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官至安徽布政司。在学识方面,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精通史学、佛学、边疆地理之学,著有《无秘史笺注》、《蒙古源流笺证》、《乙卯稿》。
 沈 曾 植 书 法 欣 赏

沈曾植《行书杜甫月诗轴》纸本行书 134×33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释文: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
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

款署:骏声先生属,寐翁。 
钤印:寐翁(白文)、海日楼(白文)

沈曾植《行书包世臣论书两首诗轴》纸本行书 127.8×66.2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释文:中郎派别有锺梁,茂密雄强正雁行,底事千文传祖法,顿敎分隶意参商。 
吕望翩仙接《乙瑛》,峻严《孔羡》毓任城,欧、徐倒置滋流弊,具体还应溯巨卿。 
款署:复青仁兄属,寐叟。 
钤印:知一念即无量劫(朱文)、寐叟(朱文)、海日楼(白文)

沈曾植《隶书平旦清风七言联》纸本隶书 143.5×35.5cm×2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释文:平旦所息长在抱,清风自来初无私。 
款署:岵瞻仁兄世讲,寐叟 
钤印:海日楼(白文)、象莲花未开形(朱文)

沈曾植《楷书北窗东海七言联》纸本楷书 132.5×31.5cm×2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释文:北窗人在羲皇上,东海若作弥陀观。 
款署:稷臣仁弟雅属,寐叟书于美森院中。 
钤印:沈曾植(白文)

沈曾植《草行楷团扇四屏》绢本 19.5×19.5cm×4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释文:目尽孤鸿落照边,遥知风雨不同川。
此中有句无人见,送与襄阳孟浩然。 
钤印:曾植(朱文)、海日楼(白文)、癸庭(朱文)

释文:《祭侄文》,停雲勒石太精,行笔太整,既非鲁国本色,亦非稿草匆匆,简率之致,及玩此本,秃毫可掬,首行黯淡,次行以下方就少浓,行间往往露燥笔。 
钤印:乙盦(朱文)、海日楼(白文)

释文:岭衔霄月桂,珠穿晓露丛。蝉啼觉树冷,萤火不温风。花生圆菊蕊,荷尽戏鱼通。晨浦鸣飞雁,夕渚集栖鸿。 
款署:唐太宗书,寐叟。 
钤印:寐翁(白文)、海日楼(白文)

释文:不待招邀入户庭,龙山推分我忘形,流连未免耽光景,穰毁终难测岁情。两后百科争夏大,风前一叶警秋零。五更残月难留影,起视苍龙大角星。 
款署:常季仁兄大人政。逊斋植。 
钤印:沈(朱文)、礼岳楼(朱文)

沈曾植《行书批豹轩虎诗稿页》纸本行书 19.4×13.8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释文:鄙人顷日为吴越之游,所获数诗,录呈请教。
越王台下雨如尘,表里湖山烟树春。
谁料破家六国地,却生尝胆卧薪人。右越王台
香径屧廊空委尘,馆娃宫废尚留春。
晓来山外湖天碧,不见吴王歌舞人。右馆娃宫
豹轩虎贡稿

款署:两章纯粹唐音,而寓兴深微,能令读者无端感慨,假令渔洋老人见之,定当击节。寐叟拜读。 
钤印:寐翁(朱文)

沈曾植《行书苏轼跋蔡帖扇》纸本行书 18×52cm 平湖市博物馆藏 
释文:东坡曾题君谟帖云:“宣献太清,留台太浊,自有国以来,当以君谟为第一。会有知,当以此言为然。”又云:“世之书篆不兼隶,行不兼草,盖未能通其意者也。” 
款署:冠臣仁兄雅属,寐叟。 
钤印:曼陀罗室(白文)

沈曾植《书史汉魏七言联》纸本行书 133×33cm×2 桐乡君匋艺术院藏 
释文:书史外无长物,汉魏中各有大家。 
款署:赞臣仁兄属书,寐叟。 
钤印:海日楼(白文)

沈曾植《行书规模豪气七言联》纸本行书 172×27cm×2 嘉兴博物馆藏 
释文:规模简古人争看,豪气峥嵘老未除。 
款署:一山道兄正画,寐叟弟植。 
钤印:沈曾植印(白文)、馀黎(朱文)

沈曾植《行书鹤侣鸥盟五言联》纸本行楷书 89×20cm×2 嘉兴博物馆藏 
释文:鹤侣寻诗共,鸥盟入画招。 
款署:梵持老人。 
钤印:海日楼(白文)

沈曾植《行楷韩维题卞大夫翠阴亭诗轴》纸本行楷书 98×39cm 瑞安市文物馆藏 
释文:新得亭名号绿阴,轩窗环合尽青林。定知野客先回顾,何处山禽自好音。 
款署:瞿士仁兄属书,寐叟。 
钤印:海日楼(白文)

沈曾植《行书杜甫秋尽诗扇面》纸本行书 18×52cm 平湖市博物馆藏 
释文: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款署:庚申重阳後二日为咏贤仁兄世讲作,寐叟。。 
钤印:寐翁(白文)

沈曾植《临法帖书屏》纸本 106.5×50.5cm×4 浙江省博物馆藏 
之一释文:静而思之,胜事莫复过此,气力犹未愈,吾君何当至,速附书,必向饶定,须寄往竟。 
款署:率更帖,馀翁。 
钤印:曾植印信(朱文)、海日楼(白文)

之二释文:贤兄处见临乐毅论,便是青过于蓝,欣抃无已,数行草草,世南近臂痛废书。 
款署:永兴帖,宣统辛酉三月,植。 
钤印:寐翁(白文)、右神馆(白文)

沈曾植《临法帖书屏》纸本 106.5×50.5cm×4 浙江省博物馆藏 
之三释文:吾今至破堽在路粗可寻还迟卿不远愿信知。 
款署:齐高帝书,馀斋居士。 
钤印:沈曾植印(白文)、知一念即无量劫(朱文)

之四释文:後荡洪流前固重爽垲势掩华亭爰集真侣 
款署:瘗鹤铭,寐叟。 
钤印:植(白文)

沈曾植《行书龚自珍破戒草诗扇》纸本行书 18.5×50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释文:造化大痈痔,斯言韩柳共。
  我思文人言,毋乃太惊众。
  儒家守门户,家法毋徇纵。
  事天如事亲,谁云小儿弄。
  我身我不有,周旋折旋奉。
  不然命何物,夏后氏特重。
  亦有卫武公,靡乐在矇诵。
  智慧固不工,趋避矧无用。
  一日所阅历,一日自甄综。
  神明甘如饴,何处容隐痛?
  沈沈察其机,默默课诸梦。
  少年谰语多,斯言粹无缝。
  患难尔何物,屹者为之动。   
款署:录《破戒草》诗,为伯庸长兄拂暑,曾植。 
钤印:沈(朱文)、乙盦(朱文)

沈曾植《行书节临李思训碑扇面》纸本行书 19.5×52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释文:或集事雲雷,拥旄为将,或承光,然寡欲,超然远寻好山海图,慕神仙事,且束以名教,阻于从游。 
款署:重周贤侄拂暑,寐翁。 
钤印:菌阁(朱文)

沈曾植《行书黄庭坚诗轴》纸本行书 145.8×40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山谷诗。寐翁。
此轴录宋代黄庭坚《题郑防画夹五首》之一,自识:“山谷詩”。款署:“寐翁”。下钤“沈曾植印”、“海日廔”印。引首钤“知一念即無量劫”印。本幅无藏印,未见著录。
此轴书法下笔有力,多用侧锋,笔划劲利挺峭,有北碑书法意趣,章法布局亦自具特色。沈氏书法貌似松散,实则意到笔随,回护照应,不失毫厘。章法布白更处处呼应,相揖相让,静中求动。此轴代表了沈曾植行书的艺术水平。

(0)

相关推荐

  • 当代草圣林散之作品大观

    林散之<自作诗附寄杨啸翁二律并书> 1914年 释文: 款署:甲寅九月十三午时,林霖. 林散之<四时读书乐诗抄>纸本 27×17.5cm 1921年 马鞍山林散之艺术馆藏 释文 ...

  • 投池殉国的清代名臣戴熙(1801-1860)书法造诣如此深厚

    戴熙<行书组织莩甲八言联> 珊瑚笺行书 165×31cm×2 常州博物馆藏 释文:组织仁义,琢磨道德:莩甲新意,雕画新词. 款署:海秋五兄属,醇士戴熙. 钤印:醇士(朱文).戴熙之印(白文 ...

  • 沈曾植书法欣赏

    沈曾植(1850-1922) 沈氏书法早精帖学,得笔于包世臣,壮年嗜张裕利:其后由帖入碑,熔南北书流于一炉. 在书学上,沈氏首次系统而详尽地阐述了碑与帖的联系发展脉络.在实践上早年攻帖学,仿黄山谷时尚 ...

  • 生拙顿挫、宽博自在|沈曾植书法欣赏

    生拙顿挫.宽博自在 沈曾植书法欣赏 沈曾植治学,严谨博大,综览百家.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振中外,誉称"中国大儒".他也是书法大家,以草书著称,取 ...

  • 沈曾植书法碑帖融合,奇峭博丽

    沈曾植(1850-1922)沈氏书法早精帖学,得笔于包世臣,壮年嗜张裕利:其后由帖入碑,熔南北书流于一炉.在书学上,沈氏首次系统而详尽地阐述了碑与帖的联系发展脉络.在实践上早年攻帖学,仿黄山谷时尚不能 ...

  • 启功书法高清鉴赏,书法大师还是刷字大师?

    启功名叫爱新觉罗启功,生于1912年,是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被后世称为"启体".深受后世的好评. 启功的书法争议还是比较大的,好多人认为,启功的书法价值极高,摆脱了传统书法 ...

  • 沈曾植的书法

    沈曾植<楷书东坡诗文轴>纸本楷书 88.2×46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释文: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传诵,每一篇到,欧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款署:楚圆五兄属书,寐叟.  钤印:沈君(朱文) ...

  • 张尊军:论沈曾植的书法

    沈曾植(1850--1922),浙江嘉兴人.字子培,号巽斋,别号乙盫,晚号寐叟,晚称巽斋老人.东轩居士,又自号逊斋居士.癯禅.寐翁.姚埭老民.乙龛.余斋.轩.持卿.乙.李乡农.城西睡庵老人.乙僧.乙穸 ...

  • 沈曾植的对联和绝笔书法

    沈曾植是学问大家,书法宗师,易箦前撰楹联平静如常,以学论艺,用典藴藉,措词舒缓而隽永,是无我胸怀.而其书法由帖融碑,独标高格,自来评价极高.此联如何?曾熙所言最妙:"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人 ...

  • 沈曾植的对联和他的绝笔书法

    沈曾植是学问大家,书法宗师,易箦前撰楹联平静如常,以学论艺,用典藴藉,措词舒缓而隽永,是无我胸怀.而其书法由帖融碑,独标高格,自来评价极高.此联如何?曾熙所言最妙:"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