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Ⅱ:新丝绸之路上的摇滚【Vol.12】千年一叹莫高窟

西行漫记 Ⅱ:新丝绸之路上的摇滚

【Vol.12】千年一叹莫高窟

Leon君

信笔游疆 | 6.1, 2017

话说的士师傅杨哥在来的路上跟我们简介了一下莫高窟景区与众不同的游览模式:游客在瞻仰莫高窟千佛洞的真身之前,先要到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看两场电影,为参观预热。

我们刚才检票进入的游客中心,实际上是数字展示中心的一部分,它建在敦煌东郊的阳关大道上,距离市区9公里,再往东就是敦煌火车站和机场了,非常方便一下火车或飞机就直奔主题的游人。

另外,王潮歌做的“又见敦煌”剧场也在数字中心附近,外形像一滴蓝色的眼泪。

▲“又见敦煌”剧场左侧半球形的建筑就是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

说实话,敦煌为了保护和开发莫高窟也是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花尽了银两。且不说那些动不动就上五六个亿的大型秀场“又见敦煌”、“丝路花雨”什么的,光这放两场电影的数字中心就花了三个亿,只能说中国人真的是有钱了,而且知道该把钱砸哪儿了。

▲数字中心外观像流动的沙丘,占地10万平,2014年竣工启用

整个数字中心建得还是很高端的,两场电影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影厅,因为呈现的方式不一样。

首先看的一场是正常的矩形大荧幕,环境跟一般电影院差不多,放了20分钟的敦煌主题纪录片,名字叫《千年莫高》,但讲的不仅仅是莫高窟,还展示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

接着去隔壁看第二场,就厉害了,一进放映厅就看到一面巨型的球形屏幕,一眼望不到边,人坐在里面就像被屏幕包围了一样,当莫高窟洞内的影像一出时,宛若身临其境。

这部清晰度高达8K的球幕电影《梦幻佛宫》,用180度的鱼眼视角再现了莫高窟令人叹为观止的佛国世界,那些精美的彩绘壁画和佛像近在咫尺,好像触手可及,恍惚间我以为戴上了VR眼镜。

当我扭头看到旁边金发碧眼的外国妹子一脸目瞪口呆的表情时,我知道,被震惊的肯定不止我一个。

这就是传说中的燃爆全世界的莫高窟,作为四大佛窟之首,果然名不虚传,光看这虚拟影像就燃得我热血沸腾,真不敢想象看到真迹以后我的心情。反正,不枉我门票砸的两百大洋,以及敦煌研究院砸的三个亿。

◆  ◆  ◆

看完40分钟的电影,走出数字中心,大厅外会有接驳车把游客载到16公里外的实体洞窟,车程大概20分钟,这就正式踏上莫高窟瞻仰之旅了。

莫高窟,这个名字其实别有寓意,有人说是因为佛窟修凿在沙漠腹地的高崖之上,“莫”通“漠”,故称“莫高窟”;还有人觉得此名有纪念其初创者乐尊和尚之意,就是说他的后继者的道行都“莫高于此”,很难超越他。不过无论到底因何得名,莫高窟在中国历史上都有着高耸入云的地位。

莫高窟的主体景观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从大巴的窗外可以望见,光秃秃的、土墙一般的山崖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洞窟,沿着干枯的河床排列了一千六百多米,规模相当惊人。

▲莫高窟前广场上的飞天女神像

距今已有1651年历史的莫高窟,最初开凿于五胡十六国时期(介于东晋和南北朝之间),历经了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和元等封建王朝的反复兴修,形成了如今735间洞窟、2145尊彩塑、4.5万平米壁画的恢弘巨制,堪称世界上最大、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也是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点(1987年),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这一连串百度百科式的数据,都来自我行前看的《讲解莫高窟》一书,最初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并没有对它的显赫身世产生具体的概念,直到我亲临现场,看见这绵长的如同城镇一般的佛窟群落时,着实被这奇伟磅礴的气势震撼到。

▲莫高窟地标性建筑“九层楼”

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来莫高窟参观,却是把读书和行路抬到同等的高度。确实,对于莫高窟这种旷世无匹的人文奇迹,不做一番功课,游览的时候走马观花,好像都有种亵渎神圣的感觉。

◆  ◆  ◆

这么多洞窟,要丛哪一个开始看起呢?

莫高窟的导游小姐姐一句话帮你从选择困难症的苦海里解脱:“今天带大家一共参观八个洞窟,首先我们去看96号窟”。

▲96号窟,即一进门就看到的“九层楼”,始建于唐朝,里面供奉着35米高的弥勒佛坐像

纳尼?七百多个洞窟只能看八个?而且必须跟着导游的线路走,是不是忒抠门儿了点?

▲排队入园的时候,工作人员就随机划分好了讲解团,一个团大概十个人左右,并且每个人免费领取一套耳机,导游说话声音不大,要通过耳机来收听

导游是这么解释的:实际上,莫高窟所谓的七百多个洞窟里,有壁画、彩塑的洞窟只有四百多个,这四百多个洞窟里面尺寸较大的,能供游人走进去参观的只有一百来个,而保存完好的、工艺精湛的、具有代表性的、适合对外开放的洞窟大概就剩五六十个了。

▲每一个矩形门洞里都是一座佛窟,大小不同,门楣上有号牌

▲户外墙壁上仍残存少量的壁画

▲山丘不高,但是足够修两到三层的洞窟

这五六十个洞窟还分为常年开放型和适时调节型,每隔一段时间会选择性开放一批,所以算下来在同一时段能看的也就二十来个,因此即便在这里面挑八个经典洞窟带你去看,好像也不亏。

▲大一点的洞窟外面会修建阁楼加以保护

▲这是我见到的户外壁画残迹中最精细的一幅

▲现在的栈道、安防设施都是2011年修复过后的,看起来还比较新

如果你实在觉得看得不过瘾,还可以自掏腰包进特窟去看,不过价格跟你参观一次莫高窟差不多,150到200块一个,土豪请放胆服用。

▲景区设有专门的“移动导览”二维码,可以看到主要洞窟的图文简介,还有VR全景视频讲解,可以说是非常用心了;另外,由于洞窟内禁止拍摄,所以下文出现的室内配图均转自“移动导览”

莫高窟佛窟的文物保护是我见过的规格最高的,除了几个三四层楼高的巨型洞窟外,其他的大中型洞窟都要打开一道上锁的门才能进去,跟着导游走进洞窟,里面一片漆黑,没有布设任何人造光源,但是特别凉快,跟开了空调似的。

导游一边举着手电照亮一小块儿洞壁,一边用耳麦小声给我们讲解,我们每个人都戴着耳机仔细聆听,不约而同地顺着光束望去,一睹佛窟彩绘的尊容。

△328号窟,初唐代表性洞窟,里面的壁画和彩塑反映出繁荣开放的大唐气象

尽管每次只能瞥见手电照上去的很小的范围,就像“魔兽世界”里先知萨尔用透视技能把遮住视野的战争迷雾驱散开一小圈,但之前在球幕电影里看到的震撼画面极大地帮助了我们去脑补整个洞窟被点亮时的壮丽景象。

△148号窟,建于盛唐时期,洞窟中央塑有佛祖涅槃像,长14.4米,是莫高窟第二大卧佛像

不来莫高窟,真得不能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想象力有多丰富,艺术造诣有多高深。如果说我此前参观的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是东方雕塑馆的话,那么莫高窟绝对能称得上佛教艺术的“东方卢浮宫”。

△259号窟,禅定佛像,是我最喜欢的一尊彩塑,为北魏时期的代表作,佛陀面带微笑,神情怡静,有“东方的蒙娜丽莎”之称

站在寂静空灵的覆斗型洞窟里,默默地凝望这些尘封了千年的、璀璨的文明结晶,每一个洞窟都迫不及待地向发现者诉说各自的传奇,引人步入一座前所未见的、惊世骇俗的佛国净土。

△55号窟,修建于宋代,这座佛窟就是典型的覆斗式结构,窟室整体呈矩形,窟顶向藻井处攒聚,形成上尖下方的格局,就像一只反扣的米斗

让我印象最深刻、最震撼的,是那种四面墙壁全部画满了佛像的洞窟,这种“画满”真的是不留一丝余地的画满,成千上万的佛陀坐禅像井然有序地纵横排列,犹如古代皇宫里的马赛克墙砖。

有的年代久远剥落了表层的窟窿中还露出前朝的壁画,也就是说,莫高窟的壁画之多,多到层层相叠的程度,因为洞窟画满了,后人没有地方画,于是直接用新作覆盖掉前人的旧作。

更令人称奇的是,佛像的彩绘颜料并不是现代修复的,就是北魏隋唐时的遗存,保存了一千多年,现在看来依然精致如新,有的甚至还缀有金丝和宝石,当手电的光束快速晃过的时候,眼前突然一亮,熠熠生辉。

△427号窟,贴金小千佛(局部),创作于隋朝,有相当程度的变色,但金妆仍可见

这般密密匝匝的千佛画像带给人铺天盖地的视觉冲击,那般缤纷多姿的经变壁画则为观者打开另一扇窥探佛教世界的神秘之门。

所谓经变画,从广义上讲就是把和佛教有关的传说故事、教义经论等等以工笔彩绘的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现出来,比如释迦牟尼是如何在菩提树下顿悟的,然后在修行渡劫之中如何舍身喂虎的,以及弘法一生最终如何涅槃成佛的。

△428号窟,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图,萨埵太子就是释迦牟尼转生的某一世

这些经典的佛教故事,在古代工匠的笔下,惟妙惟肖,生气盎然,仿佛在看一场精彩纷呈的定格电影,极为传神地刻画了佛祖、菩萨、天王、尊者等一众西方天神的超凡面貌,不禁令人心生敬畏。

△249号窟,天神御辇狩猎图,带队的主神据猜测可能是帝释天(佛教护法神)

“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在莫高窟里被完美地验证。不仅“举头”,环顾四周,每一个角落都会看到天衣舒卷,满墙风动。

那些一身飘逸长裙、凌空翱翔的持花飞天,肩批轻丝彩带、抛扬花瓣的散花飞天,舞动婀娜腰身、反弹琵琶的伎乐飞天等等,无数千姿百态的飞天女神,萦绕在诸天神佛的周围,萦绕在生灵万物的周围,也萦绕在每一个观者的周围。

△428号窟,飞天与供养菩萨像,这里的飞天女神造型莫名戳中萌点

这座营造了千年,辉煌了千年,在黄沙中孤守了千年的莫高窟,如今我终于有幸与它深情对望。

逝者如斯,时间带走了王侯将相,带走了画工塑匠,但带不走的富丽斑斓的壁画和栩栩如生的塑像,穿越千年,至今仍幽幽地散发着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  ◆  ◆

然而,当我走进藏经洞时,最不想触及的“历史之殇”,还是不得不直面了。

▲16-17号窟,即藏经洞所在地,修筑于晚唐年间,俗称“三层楼”

众所周知,莫高窟作为中国绝无仅有的人文奇景,承载了厚重的华夏文明长卷,也不幸地烙上了近代史屈辱和悔恨的深刻伤痕。

莫高窟的藏经洞里,曾经保有五万多卷古代写本和刻本,横跨北朝至两宋七百年时间,其内容包罗万象,涵盖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生活等各个方面,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被后世直接称为“敦煌学”)。

△16号窟右侧墙壁上凿开的方形洞口里,便是17号窟藏经洞

可极为痛惜的是,清末民初之时人为地流失掉了四万多卷,有被当地官员私自扣押的,有被外国探险家盗走的,还有在文物转运途中失窃的,目前仅存八千余残片,藏于国家图书馆。

△敦煌“宝藏搬运工”斯坦因同志于1907年拍摄的藏经洞和经卷

都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面对如此惨烈的文物流失境况,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写下了“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的万般无奈。

面对这块铭碑,内心不由得隐隐作痛。有人怪王道士的贪婪,有人怪斯坦因的卑劣,也有人怪吉川小一郎的无耻,但无论是“卖经者”还是“盗经者”,我们都没有办法把一百年前的旷世罪责归结到某一个人的身上,这是历史对整个近代中国开得的最扎心的玩笑。

▲敦煌石窟文物陈列馆,位于莫高窟千佛洞对岸

冷静下来想想,这大概就叫做生灭轮回吧。

记得石窟文物陈列馆入口处,有一段散文诗,似乎很好地诠释了莫高窟背后命运多舛的历程。

“风,从千年戈壁吹过”。

“梦,从净土天国洒落”。

“穿过这片充满传奇又无比脆弱的土地”。

“一群怀揣梦想又激情昂扬的人们,筚路蓝缕慢慢求索着”。

To Be Continued

上期提要:【Vol.11】大漠敦煌

----------------------------------------------

下期预告:【Vol.13】我欲乘风破浪,踏遍黄沙海洋

旅途锦囊

地图导引

◇ [ 敦煌 ] 莫高窟核心区域平面图

- LEONSPLANET 2018-

亮子行星 ∣ 对全世界上瘾
The world is a book and those who do not travel read only one pag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