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豆妈是怎样炼成的

最近豆妈比较活跃,感言比较多,刷了不少存在感。

有不少网上的朋友夸奖豆妈,耐心、友善、文笔好、循循善诱、知识丰富……竟然还出现了“温婉”这个词,真让豆妈惭愧又汗颜。

要知道在十年二十前,豆妈还是一个很霸气的女汉子,“江湖”上都叫一声“姐”,自来熟、热心肠;投缘能聊三天三夜不重样,卯上了能怼三千字没一个脏话;可以笑脸迎人三春暖,也可以拍桌子翻脸不认人……说得好听是敢爱敢恨,说得吓人就是肩膀上跑马,胸口能碎大石那种……

那豆妈又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网友咨询千百遍,我待网友如初恋。和颜悦色天天见,妙语连珠嘴巴甜”的呢?

三年多以前,我因为父亲鼻咽癌,被一个朋友拉进了广东省中医院经典科的粉丝群,原本朋友的想法是,让我可以在群里了解一些中医知识,对父亲的癌症治疗和康复有所帮助。但谁也没想到,就此打开了我认识经典中医,学习经典中医的大门。

其实接触养生知识之后,大家大都能认识到性格心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很多朋友都在思考和寻找:有没有一种相对平和的方式,能让一个人改变一些不良的性格和心态呢?

豆妈就讲讲自己是怎么转变的吧!

1

传统文化的影响

怀着一腔热血想学习中医知识,但颜帅给我们讲的课全部都是学习传统文化。虽然不解,但大神当面,还是怀着“姑且信之”的心态,扒着门往传统文化的浩瀚宝库里看了看,种下了一颗“种子”。

2

寻求中医的帮助

其实我那时一点就炸的脾气,跟我的体质是有关系的,而且已经到了出现器质性病变的程度。这时候一定需要通过药物进行调节。通过这两年虽然偶有断断续续,但总算一直坚持的中药治疗,身体逐步调节平衡,心性很大程度上也平和多了。

3

微信群的收获

经典有爱微信群,让我有了广泛接触几千个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网友的机会。

他们有的家有萌宝需要照顾,有的久病缠身需要帮助,有的家有老人需要支持……

帮助他们的同时,我看到了很多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

我是个同理心比较强的人,看得多了,就像经历了很多人的人生。再加上旁观者清,从很多人求医咨询的过程陈述、用语、态度……更能清晰的体会到他们的心性对他们的身体,他们的命运的影响。

这种经历体会很难得,所以我也很珍惜,看上去好像我在无条件的付出,但事实上我也在几何倍数的成长。舍不是为了得,舍的同时就已经得到了。这么多人的人生经历,就是最大的财富。

4

一切都是源自我的心

当初刚开群的时候,群里挺热闹,发言的人很多,有的客客气气温文尔雅,有的直截了当言简意赅,还有的言辞激烈愤愤不平……

我曾经认为我的无条件付出就应该得到尊重和感谢,并曾经因为个别人的出言不逊而意气难平,但最后我发现,其实无论何时何地,我的周围一直都是这样的,人们形形色色、来来往往。

当我改变自己,改变了自己对别人的态度,改变了对别人的期望和对结果的预设,当我我真正放下了向外求的努力,我就得到了平静。

而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我周围的人也改变了。

昨天群里一个朋友说,我给妈妈按摩,她说没什么用,太打击我的积极性了!

我说:首先不要觉得,我得了个神方,你一定要配合我,不然就是不识好人心。不要预设妈妈必须要怎么回应,就只是想有个理由跟妈妈亲近一下,无论她说什么,你都可以笑着面对:“没什么用也没关系,就是让你享受一下孝心嘛!”

当我说出这段话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今年我妈妈跟我相处时心情好很多的原因。我经常问问她睡觉情况怎么样?指使6岁的豆子去给外婆贴个足贴,我妈乐呵呵还要录像发朋友圈……

其实我妈给我的感觉一直是特别难侍候的,特别敏感、多心,一言不合就翻脸那种……可以说,我会说话的能力都是强大的求生欲望促使我锻炼出来的……

我曾经以为我跟我妈永远无法和解了。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但是,我改变了,我和她的关系也改变了。当我有一天开始不再尝试改变她要求她,而是去包容她,理解她,甚至只是无条件的把她当孩子一样爱她,她也变成了一个可爱的老太太。

其实别人都没有变,变的是我自己的心境,而别人,都是我心性的镜子。

乍一看,这是佛家的理论?!不,其实现代心理学理论也是这样的。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5

死亡是最好的生命教育

我的心境改变,也是从我父亲去世开始的。

去一趟火葬场,忽然就看开了。

人的一生,终点都一样,但过程不一样。

他的遗憾,他的人生,他走过的弯路,他的很多与性格有关的疾病,都让我懂得了放下,珍惜当下,还有,真正找到自己人生的乐趣和意义。

看看很多人,其实一辈子都白活了,为儿女为父母,从来没有为自己活着。包括很多空巢老人,因为没有自己的乐趣,退休之后如果没有儿女需要帮忙,人生就是在等死,其实是很悲哀的事情。

人生,静有静的乐趣,闹有闹的精彩,曲终人散时,能带着微笑,觉得值得,才是美满的。

有什么心结时去一趟火葬场,看看一个人最后只剩下一捧灰和一缕青烟,那么除了身体健康,还有什么值得自己耿耿于怀呢?

听说佛家有白骨观,不净观等等,我想其实也是一个意思。

不曾面对死亡,不知珍惜生命。

我们长期都是回避死亡教育的。其实以前老人家备寿衣寿材,每年都拿出来晒一晒,就是一种慢慢接受死亡的练习。一个老人高寿去世,是喜丧,全村人一起送别,都是一种死亡教育。

不像现在,死亡是很忌讳的事。活到最后一刻,家属都在讲“不要乱说,你一定会好起来的。”谁家死了人,周围的人恨不得绕道走……

有时候我觉得,我们不是畏惧死亡,而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真正活过。

然而,无论人们是否敢于正面面对,生老病死都是逃避不了的自然规律。

以上就是豆妈我这些年的心路历程。在2018即将结束之际,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都能找到自己生命的乐趣,拥有健康的身体,温暖的心灵。

愿每个人,都被温柔相待。

豆妈有约

时光匆匆,“经典有爱快乐学中医群”自成立到现在已经陪伴我们3年了,在这3年里,你学到了哪些健康知识?自己的健康观念有哪些改变?欢迎大家在文章留言区留言,我们和豆妈一起聊聊,把你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健康的期待都说出来。

2019,我们一起在素问养生学院继续结伴学习,与健康继续一路同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