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上火?试试经典科的经验方——引火汤

写在前面

随着节气的交替推移,冬的气息越来越浓,《黄帝内经》说:冬不藏精,春必温病,我们的现代生活使得冬天没有得到休息,阳气无法收敛潜藏,使得阳气始终处在释放和消耗的状态,到了春季就会出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的疾病状态。

“冬季上火”这个词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引火汤”被群友们提起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对于这一降火奇方,新接触经典中医的群友们可能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今天小素和您一起重新学习:降火奇方——引火汤。

《黄帝内经》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植物要生长首先需要的是水,对应人身,春天主肝,阳气的升发首先需要肾精的滋养。冬季主肾,所以冬天是阳气潜藏,蓄积能量,蓄养肾精的季节。

而我们的现代生活——过热的暖气、过量的油腻辛辣饮食、过晚的睡眠,冬天没有得到休息,阳气无法收敛潜藏,使得阳气始终处在释放和消耗的状态,到了春季就会出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的疾病状态。

春天阳气生发,积蓄一冬的郁热,也开始蠢蠢欲动。如果冬天收藏的阳气和血气封藏的好,一开春就开始缓慢释放精气神,接下来的生发会比较得力。

如果冬天的「精」没有藏好,阳气开始生发的时候,则是各种“病温”。上火、体内多余的寒、热、淤堵,借着春天旺盛的发陈之力都冒出来了。

引火汤就是把虚浮的火,引回下焦,解决上热下寒证。这种证型,现代很多人都很常见,一边怕热,一边容易上火。

冬季收藏,除治病之外,可以用引火汤以养生。

【引火汤来源】

本方最早见于陈士铎的《辩证奇闻》,山西名中医李可曾在其著作中多次使用并提及,经南方医李可学术思想传承基地及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临床应用基地(中医经典科)临床反复验证,同时经微信群群友广泛验证,确认其为一用药安全、确有疗效的临床验方,使用得当,可大幅度减少生活中“上火”就滥用清热解毒和消炎药的弊端

【引火汤基础方】

熟地(以九蒸九晒的大熟地为佳)90g,盐巴戟天40g,麦冬30g,天冬30g,茯苓25g,五味子5g;

煎服法:加水约1000ml,煎煮45-60分钟,分早晚2次服(小儿可分2天6次服),不翻煎

【引火汤适应症和禁忌症】

引火汤最适合虚火引起的上火表现,主要表现为口干口苦、眼睛红肿、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咽喉痛、流鼻血、大便干结,同时伴见舌色暗淡、口唇淡白、舌苔薄白或白微腻、小便色淡气味轻、口干不欲多饮、发热(热势较低)、五心烦热(双手心、双脚心、心口,合称五心)、睡觉踢被子、手和脚总是不自觉的伸到被子外面、失眠烦躁等症状,且易反复发作等症状;

也可以用于使用附子、干姜等温性类药物引起咽痛等表现;

对于实火引起的症状不适宜,包括高热、口气臭秽、口唇鲜红、舌色鲜红、舌苔黄厚腻、大便秘结、小便色黄气味重、口渴引饮等症状。

【引火汤使用注意事项】

1、引火汤所用药物均普通常用,总体比较安全,若虚火辨识准确,效果显著;

2、临床疾病千变万化,病机复杂,虚实上火不见得容易判别,引火汤不能通治一切“上火”,复杂情况建议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再合理使用;

3、服药引火汤后多数会出现腹中肠鸣、腹泻褐色稀烂便或水样便,此为药物起效,虚火得以下引归位的表现,无需紧张;

4、小儿服用本方无需调整方药,仅煲好后减少每次的服用量即可;

5、本方仅能引火下行归原,并不能健运脾胃,除“上火”之根,故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等复杂病人仅能处理第一层,彻底治愈断病根,还是要由医生面诊准确判断,灵活处方;

6、本方使用大剂量熟地,久用多用可能滋腻碍胃,影响胃口,当注意中病即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