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转一响”那个时代
在“三转一响”那个时代
文丨贺万春
"三转一响"那个时代距今是有些遥远,然而,温馨的回忆还是让人有要说的话,有难忘的事,有不了的情!
何谓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是那个时代的时髦,也是 人们生活中最大的需要。外加一个收音机或音响,时髦的程度就到顶尖,是哪个时代女青年订婚最高的条件。而实际情形是达到要求地也不少,不能全满足地就更多.。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后来这三转一响的婚礼却又算不了什么!
那个时代居家过日子,男子少不了自行车,妇女少不了台缝纫机,对农民来说手表可有可无,如果你是工作人,手表也许比自行车还重要。这些时代的标志的确成为人们紧跟时代步伐的杀手锏。那时人们经济都不宽裕,这些物质生活的服务商品的确也算奢侈品,由于当时社会物质的匮乏,这些生存必不可少的东西供应紧缺,凭卡片购买,即使拿上钱,也不一定能买到。
这里说说我的自行车情结。我开始从教就当走教师,星期六回家走,星期日返校走,一个年青人这倒没什么!六七十年代,青年人结婚基本不谈婚礼条件,那时三转一响还没问世,因而我们那一代人没有这些家当可言。待到自行车慢慢多起来,一时还是买不起,时髦工具,却十分羡慕人家有之。那时我对骑自行车很感兴趣,就借人学之。这个交通工具馋人哩!特别在那饥饿年代,是换粮带粮最快捷的实用工具,买不起新的就买辆旧车照样用。骑坏一辆换一辆,虽说和新的不沾边,总归还有车骑的。
八十年代,经济条件有所好转,想买辆新的,但若于一时没门路,弄不到卡片,梦想还是难于实现。所幸粮食已过关,不再熬煎河北去带粮。人生还有比买车更大的事要办,买辆崭新自行车又算得了什么!因为骑车有相当基本功,六十岁后买摩托,买电动,彻底圆了我的买车梦。
教书一族也该有块表,我侄女九十年代送我块机戒表,一戴二十年,后来戴上电子表更觉得新鲜。现如今,儿子为我网购块上海表,市面可值3000元,只觉得现在戴这么好的表没必要。
现在说说他妈的缝纫机梦。人老几辈有説法; ‘“女人是匣匣,男人是耙耙。”这是农耕文化的清规,本意男主外,女主内,内外有别,也不无道理。新时代妇女大解放,在那生产队时代,农业劳动妇女顶了半边天,忙了家里忙田间,担子重过男子汉。农闲男人歇一歇,妇女还得围着锅头转,一家人吃了喝了伸手还要把 衣服穿。所以女青年订婚时要“三转一响”没出局,不给买只怪你没钱,进门主妇的担子要女人担。缝纫机好似陪给女儿一匹黑骏马,有了它,方能走天下,闯天涯!虽説“好儿不在家当,好女不在陪方”,毕竟没陪方少了家当,没有缝纫机女人要受多少难场。八九十年代,缝纫机在农村方兴未艾,是妇女家务的大帮手,有缝纫机的女人人人都艳羡。我也想给她妈买台却有心无力,且不说还要购物卡。 她妈却始终没说话,说了也是白说,说了反叫我更为难。自制衣服无奈时只能指亲靠邻来帮忙,一台缝纫机对女人是何等重要,她妈体会得比我深刻得多!
儿子到订婚年龄,有乡亲提到一门亲,女 娃就在咱邻村,能裁能剪一把好手,她工余还办缝纫培训班。他妈一听十分高兴,俩娃见过面也都没什么意见,他妈对这事更满意,心想今后做衣服不再受熬煎。她妈还有没说出的话,我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今辈子再不为缝衣服看人家的眉高眼低。”
这娃就是我现在的儿媳妇,虽然家里摆放着一台缝纫机,她妈也圆了缝纫机梦,但斗转星移,情随事迁,自制衣服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无论何人光顾缝纫机的时候都很有限!然而,三转一响那个时代让人一想起还十分怀念!
作者简介
贺万春:1939年9月生人,西安市蓝田县人,从事散文创作二十余年,出版三本散文集,现为省市作协会员,省散文协会会员。虽已耄耋之年,不辍创作,犹喜哲理散文。微信名,夕阳无限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主编微信:mxy2722801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滋水美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