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的“对写法”技巧

"对写法",也即从对面写来,也叫对面落笔,主客移位。诗人思乡怀人,不直抒胸臆,倾诉衷情,而是落笔对方,将作者自己深挚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 
一、落笔对方 
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这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写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前两句是“直写法",使"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了最能表现客人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后两句采用了另一种方式--"对写法",笔锋陡转出新:反过来写自己"遥想"这一天,"兄弟"们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想念自己的情景和"少一人"的心理活动。从而烘托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使诗意反复跳跃,既朴素自然,又含蓄深沉,情感曲折有致,更浓郁,更鲜明。
二、移情于物
诗人本欲表达自己对某物的一种情感,但在具体表达时却故意将自己的感情移注于另外的物上,表面上看是移情别恋,而实质上作者对此物的眷顾更深,感情也更真,能够受到"倍增情感"的效果,这就是诗词中"对写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戎昱《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戎昱在搬家时所作的一首七绝。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全诗如童话般的意境。首句先写湖上旧居的春日风光好,后三句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创造了这一童话般的意境。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借景抒情,移情于物,通过对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诗人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才能出语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
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是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对蜀中山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国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他的故乡,初次离别,怎能不无限眷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山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三、反弹琵琶
即诗人本欲表现某一种情感,但在表达时却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或是一反常人的正常心理,故意从反面落笔,通过反弹琵琶的方式来表现诗人的情感。 
戴复古《江阴浮远堂》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这首诗抒写作者登临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因国土沦丧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之情。作者的情思在诗中表现得最为集中和强烈的是"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诗人借山寄愁,运用"对写法",一反古人"登临送目""登高望远"的惯常技法,独辟蹊径、琵琶反弹:只因无山遮隔,才致使中原沦丧之地,尽收眼底,触目辛酸,令人生悲。由于"无山",故能"极目",因"极目"而视通万里,由此而生"万里愁"。诗人通过望之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出了国耻难忘的极度悲愤的感情。
陆游《秋思》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此诗写秋日所感,表现了作者向往闲适而又不能闲居的心情。虽然诗人赞美沙鸥闲逸,但又说闲时度日如年;虽说事大如天,醉后亦休,但又闻砧杵声而生感,见梧桐叶落而念故园之秋。他要放眼远望,而又无楼可登。诗人之心何曾清闲得了?倒是种种矛盾想法在心中纠缠;使得他更加郁闷。"事大如天醉亦休",但真能"醉亦休"吗?诗人通过反弹琵琶的手法,正意反说,表面旷达,实则抒发报国无门、难以释怀的愁苦,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落笔对面显深情——兼谈古典诗歌中的“对写法”
“对写法”是古代思亲思乡诗中一种独特的写作技法。本来诗人自己思乡怀人,在诗中却撇开自己,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从而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这种“主客移位”的方法,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 
  一、落笔对方 
  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这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写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这是诗词中“对写”艺术手法的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常常使用一些诸如“忆”“想得”“遥知”“遥怜”之类领字来结构全篇。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清人浦起龙谈到这首诗时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这两句话,突出点明了此诗所采用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法——“对写法”。天宝十五年,杜甫被安史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当时其妻小寄居在鄜州羌村。作者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此诗之妙,在于从对方(妻子)写起,使意思深入一层。首联想像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闺中”指代自己的妻子;颔联以“长安”代指流落到长安的自己;颈联进一步猜想妻子在夜已深的情况下,凝神久久望月的情景: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尾联以美好的祝愿作结,意味隽永。备受欣赏的是颈联描绘的情景:妻子夜不能寐、辗转反侧、黯然伤神,自己也不禁伤心落泪。作者巧用“对写法”,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将夫妻间真挚而深沉的爱恋表达得淋漓尽致。无怪后人称《月夜》:“五律至此,无忝称圣矣。” 
  又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往今来,漂泊异地的游子,羁縻他乡的旅人,读这首诗时,都能产生强烈的共鸣。这种艺术力量来自于它的质朴、深厚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同时,也来自于它的超乎寻常的“对写法”。前两句是“直写法”,使“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了最能表现客人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后两句作者采用了另一种方式——“对写法”,笔锋陡转出新:反过来写自己“遥想”这一天“兄弟”们想念自己的情景和“少一人”的心理活动,烘托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情感曲折有致,更浓郁,更鲜明。 
  二、移情于物 
  诗人本欲表达自己对某人或某事、某物的一种情感,但在具体表达时却故意将自己的感情移注于另外的人、事、物上,表面上看是移情别恋,而实质上作者对此人、此事、此物的眷顾更深,感情也更真,能够受到“倍增情感”的效果,这就是诗词中“对写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有人评说“主客移位“是这首诗的构思巧妙之处。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借景抒情,移情于物,通过对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再如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对蜀中山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国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他的故乡,初次离别,怎能不无限眷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山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三、反弹琵琶 
  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诗歌创作还有这样一种现象,即诗人本欲表现某一种情感,但在表达时却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或是一反常人的正常心理,故意从反面落笔,通过反弹琵琶的方式来表现诗人的情感,这其实也正是“对写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如戴复古的《江阴浮远堂》: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这首诗抒写作者登临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丧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之情,而作者的情思在诗中表现得最为集中和强烈的是“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该句也最为人称道。在这里,诗人借山寄愁,运用“对写法”,一反古人“登临送目”“登高望远”的惯常技法,独辟蹊径、琵琶反弹:只因无山遮隔,才致使中原沦丧之地,尽收眼底,触目辛酸,令人生悲。由于“无山”,故能“极目”,因“极目”而视通万里,由此而生“万里愁”。诗人通过望之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出了国耻难忘的极度悲愤的感情。 
  再如韦庄的《菩萨蛮》词: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词中运用“对写法”的是“未老莫还乡”一句,这里作者正话反说,写得“似直而纡,似达而郁”。说“莫还乡”,实则正是由于想到了还乡,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蕴涵的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郁结的感情。因为词人以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所以,“未老莫还乡”一句,巧妙地刻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 
  另外,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思乡之切,却正意反说,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担心听到坏消息,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切。陆游《秋思》:“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纵然是天大的事也一醉罢休,但真能“醉亦休”吗?诗人不过是正意反说,表面放达,实则抒发报国无门、难以释怀的愁苦。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同样运用对写法,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文过饰非、讳疾忌医,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失望之情。 
  不难看出,无论哪种样式,“落笔对面”都可以弥补直抒胸臆那种一泻无余之不足,别有风致,既明快有力,又含蓄委婉,耐人咀嚼,是一种富有余味富有意境的表现手法。
(0)

相关推荐

  • 你绝对想不到!诗人笔下的春天到底有多美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春天来了. 处处春景入眼,总想写点什么,可是就算翻遍了脑子,能想到的词语,除了: 大地 ...

  • 新课标理念下古诗文教学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张天兵 爱国卫家.忠烈刚直.勤俭节约.克已奉公.孝敬长辈.和谐相处等优秀的思想品质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历尽岁月的淘洗越发闪出熠熠的光辉.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 ...

  • 李虹 | 藤蔓般缠绕的情感开合(外一首)

    藤蔓般缠绕的情感开合 这一程人间漂泊, 必经流年踸踔, 必遇岁月滂沱. 这一趟红尘跋涉, 总会生命蹉跎, 总有人生坎坷. 如果,这一生, 有着无法看破的各种错过. 如果,这一世, 有着无法接受的各种离 ...

  • 古诗鉴赏之主客移位.ppt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从五岁到二十五岁一直生活在蜀地,对故乡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是他首次出蜀远游时所 ...

  • 古典诗词中的时空的交错艺术手法

    广告 诗词曲格律新释 作者:李方 京东 广告 诗词曲格律讲话(典藏本) 作者:吴丈蜀 京东 古典诗词在处理时空变化的艺术手法,往往是同时存在或交错进行的,一首诗中既有时间的延展.凝聚或变形,又有空间的 ...

  • 古典诗词中曲笔运用的几种类型

    语尽而意不尽 --古典诗词中曲笔运用的几种类型 "山有起伏,方显其雄奇峭拔:水有波澜,才见其汹涌澎湃".写文章讲究曲笔,力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文似看山不喜平&quo ...

  • 【诗词学堂】古典诗词中曲笔运用的几种类型

    诗词学堂 语尽而意不尽 --古典诗词中曲笔运用的几种类型 "山有起伏,方显其雄奇峭拔:水有波澜,才见其汹涌澎湃".写文章讲究曲笔,力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文似看山不喜 ...

  • 原来古典诗词中,竟然藏着这些惊人的纪录!

    中华文化浩如烟海,仅是沧海一粟也得需学习数日,个中滋味,回味无穷. 上下五千年中,有哪些人.哪些诗作可以算得上诗词中的「佼佼者」呢?今天咱们就来盘点一下这些「诗词之最」吧~ 01 传世作品最多 (假) ...

  •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古典诗词中的“西楼”意象

    月满西楼 安雯 - 想你总是在雨季 在唐代诗人中,许浑并不算著名,然而,我却尤其喜欢他的<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

  • 芦苇在古典诗词中的特定意蕴

    (2020-10-23 12:38:42) 转载▼标签: 芦苇芦荻分类: 文学评论 摘要:"荻"在生物学上与"芦苇"是不同属的,然而古人却常将荻与芦苇混作一物, ...

  • 古典诗词中的“三境”

    清明上河图 王国维先生在其名著<人间词话>中拈出"境界"一词,但境界的含义是什么,并没作明确解释与界定.本人认为,境界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即,身境.心境.意境. 一 ...

  • 【诗艺花蹊】 古典诗词中“反常合道”艺术手法

    古典诗词中"反常合道"艺术手法 苏东坡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所谓反常合道,就是超乎常规,违悖常理,却合乎情感逻辑,使人感到新颖奇突,别出心裁,以取 ...

  • 【诗艺花蹊】 古典诗词中夕阳意象

    古典诗词中夕阳意象 一.怀人思乡的怅惘 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