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银锭子异军突起

  为了方便不同成色的白银间换算,清代官方将含银量935.374‰的白银,规定为“纹银”。使用中,含银量高于“纹银”的白银,买标价“一两纹银”的东西,实际付出无需“一两”,称之为“申水”;相反,使用含金量低于“纹银”的白银,付出则要超过“一两”,是为“贴水”。

  古代银锭铭文,用印记打压上去,赝品用模子一次翻铸,不见打压痕迹,仔细辨别,多看多练。

  清代是中国银锭铸造和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地域不同,铸造工艺流程不同,各地银锭的器型各异、形式多样、名称繁多。

  目前我们发现的实物遗存非常丰富,从府、县到直隶州、直隶厅都有“足色纹银”铭文的出现,可见这类遗存不是局限于某一个区域,而是覆盖了四川地区。到了咸丰朝以后,随着税收的不断增加,白银实物上的铭文也越来越丰富,这种单一表明银子成色的打铸方式已经明显不能满足税收的需要,从而逐渐地被各式各样的铭文打铸内容所取代。后期的诸种打铸方式,也或许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由“足色纹银”戳记逐渐演变而来的。

  银锭的铸造工艺,是银锭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有必要从技术层面对铸造过程进行科学和系统的探索。古人对银锭铸造工艺研究极少,所以,各类史料典籍几乎没有这方面的记述;近代以来,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少,由于受研究条件的制约,在为数不多的谈到银锭铸造工艺的论著中主要都是一些推测之辞,缺乏科学理论和实验研究的支撑。

  私银大多是在公估银的基础上铸造,成色并非没有保证,反而比官锭铸造严格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因为当时商家多“信义”保证,而官锭多用于漕运、赋税、军费开支,与民众生活关系不大。私银只要适应当时的流通环境和民间习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银锭造形无规定,特别是从清代 开始,银锭的器形更加多样,各省各地各有千秋,异曲同工。牌坊锭表现比较突出,因其外形类似牌坊,又因其银成色足,可以信赖,故有此名。

  老银锭,它身上聚集了岁月积淀,同时又有历史文化,自然超越了纯银本身,具有很大收藏价值,银锭在中国历史上曾是长期用于流通的货币,亦是最坚挺和最重要的储存手段。

(0)

相关推荐

  • 银两卖不出去是有本质原因的

    目前见到的大多为錾刻铭文.錾刻铭文又分錾刻阴文和阳文,时间大致以清代雍正时期来划分,以前的多为阴文,以后的多为阳文. 从外观上看,老银锭蜂窝较深.洞圆润光亮.孔中有金黄 色的多色彩光.因浇铸时模中残留 ...

  • 为什么禁烟大臣是林则徐?因为他发现了鸦片背后的货币战争

    从乾隆开始,历代清朝皇帝都是主张禁烟的,但上百年以来,流入中国的鸦片反而越来越多.1838年,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主持禁烟.林则徐不负重望,在广州查获两万余箱鸦片,并在虎门彻底销毁. ...

  • 银锭如此珍贵?

    银锭在中国历史上曾是长期用于流通的货币,亦是最坚挺和最重要的储存手段.因此,十分值得收藏,而且未来还会继续升值,真可谓古钱币收藏中的一匹"黑马". 清末民国时期,少数来华洋人对银锭 ...

  • 银两鉴定意见

    明清时期银锭,虽多省有铸造,但各省造形有彰可循.例如马蹄形银锭一般山东.山西.河北.新疆.吉林等,如果出现四川圆形省份,就要怀疑了!四川省的银锭,多是圆形,就是我们所说的馒头定,如果出现了马蹄形的标有 ...

  • 银两如何鉴定?看看这篇吧!

    我们目前看到的早期上解银锭的遗存,大多数铭文并没有打铸银号的名称,甚至直接加打"足色纹银"来表示成色的优劣.笔者按照打铸铭文的内容,将其分为五大类,其主要的变化在于铭文上对于时间或 ...

  • 银锭快速出手

    对用真白银制作的假锭,由于作假银锭的时间较短,不可能像老银锭一样生成天然的包浆,它的色泽看上去像刚出炉,火气很大,尤其是在底部和侧面.制假者都为了掩盖这一特征,往往在银锭身涂上一层化学药物,使银锭表面 ...

  • 银锭鉴定知识

    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时期2000-4000元.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宋朝以前白 ...

  • 银两介绍及其收藏意义

    清代是中国银锭铸造和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地域不同,铸造工艺流程不同,各地银锭的器型各异.形式多样.名称繁多. 历朝历代中,银锭的种类都是不统一的,一种是宝银,呈马蹄形,重50两;第 二种是中锭,多为锤 ...

  • 古代银锭子收藏何去何从

    历朝历代中,银锭的种类都是不统一的,一种是宝银,呈马蹄形,重50两;第 二种是中锭,多为锤形,重约10两,又称小元宝;第三种是小锞或锞子,形为馒头状,重一二两,也叫小锭;第四种是不足一两的散碎银子,有 ...

  • 古代银锭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升值潜力不可估量!

    我国历代对银锭的铸造及发行都没有统一的严格规定,允许自 由铸造.只要适应当时的流通环境和民间习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银锭造形无规定,特别是从清代 开始,银锭的器形更加多样,各省各地各有千秋,异曲同工. ...

  • 古代银锭子收藏爱好者需要了解的知识点

    我国历史上银两的货币功能在汉代之前已经兴起,各朝各代对其造型并没有统一规定,只要保证质量和确定流通就可.隋唐以前称为"银饼",宋金时期称为"银锭",以铤为主,形 ...

  • 古代银锭子入门篇

    银锭即熔铸成锭的白银,是古代基础货币,始自汉代.银锭在宋朝以前称银铤,其后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不广,至明代盛行,到了清代作为主要货币流通,1934年正式退出货币领域.银锭以"两"为 ...

  • 古代银锭子如何进行真假鉴定

    中国古代货币.即熔铸成锭的白银.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不广.至明代盛行,但不是国家法定银锭货币.至清,始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重量不等,因以"两"为主要重量单位,故又称银两 ...

  • 古代银锭子如何鉴定?市场价值如何?

    明朝前期,银铤形制基本继承元代稍起翅的平板束腰器形,以洪武.永乐.宣德等时期最 具代表性;此时期,全国铤形基本一致.明朝后期,大致在嘉靖朝及其以后,白银货币由束腰平板稍起翅的银铤形制演变为束腰增厚起翅 ...

  • 古代银锭子如此火热

    近两年明清银锭价格的火速上浮,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和收藏者,也造成了银锭价格的极速飞涨.拍卖市场上一鸣惊人的清代"湖北省造光绪元宝"五十两银锭以10.6万成 交,再次肯定了银锭&qu ...

  • 古代银锭子你知道么

    银锭的铸造重量在清代前无统一规定,但银两代表的重量却不同,如唐代一两42克,宋为39克.元为36.6克,明为37克.清代一般在34至38克之间,除常见的五两.十两.二十五两.伍拾俩的重量外,还有三十两 ...

  • 古代银锭子难鉴定真伪?一招就能让你买的放心!

    宋代银锭的器形以铤为主,与唐银相比形态变宽.变厚,正面四角微翘,呈砝码形,两头两个圆弧成束腰形; 银锭可分为几种:船形.条形.饼形,不同时代的银锭,有着不同的形制特征,比如说,同样是五十两的银锭,唐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