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爱语
朋友的儿子在某校念初中,学校要求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于是,托我帮忙写一封信。当朋友说明用意时,我极力推辞,推辞的原因是自家的孩子自己最懂,叫我为其写信,实在不妥。可是,这个朋友把我抬得很高,什么“大师”“作家”“诗人”的头衔全属于我的,加之,有种“威逼”的感觉,如果我执意不帮忙的话,恐怕要骂我爹娘,今世与我断交。后来,我只好硬着头皮帮忙写了一封短短的“家书”交差。
过了一周,朋友说,那封信,孩子看了很感动。我调侃地说:“你说的我是作家,作家写的肯定感人……”当然,这是自我吹嘘,事实上,那封信写得并不好,只是道出了一位家长的心声而己。
事情过去了很久,但我一直在思考这件事。父母给孩子写家书,这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很好的交流形式,也是很好的教育形式,我何尝不去尝试一下呢?教育,需要沟通,然而,很多家长在关心娃儿学习时,除了学会了“吼”“打”“骂”娃儿,还真没有静下心来与娃儿交流过、沟通过。采用书信交流的形式,或许,能让娃儿在父母写的字里行间读懂父母的心声。
第二天,我便要求我的学生家长为自家孩子写家书,不要对孩子说写信的事情,写好后,装进信封,密封,且在信封上写上孩子的名字,即可。家长一致认为这样的教育形式很好,他们积极配合,参与性极高。布置完这个任务后,我静静期待着。
很快,家长交来了写给自家娃娃的信,有些家长由于常年在外工作,专门从外面快递了亲笔信,这是令人动情的。我把家长写给娃娃的信整理好,装进了一个纸箱里,我相信,每位家长的爱都是有温度的,无数份爱紧紧聚在一起,温暖了孩子的整个世界。
上课的铃声响了,我端着纸箱子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上:父母的爱语。我问学生:“你们看到这行字,有什么想说的吗?”同学们欢呼,纷纷举手想说。“肯定是搞什么活动。”“可能是让我们写作文。”“可能是开始游戏活动。”……最后,我对学生说:“这个纸箱装满了信,你们每位家长写的。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父母的爱时,我想看到孩子们感动的眼泪,也许,比看到他们的笑容更美好。
这是多么美好的课堂,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时,我们都被深深感动着。一节课,我和孩子们在父母的爱语中度过,有感动,有哭泣,有泪水。几十封信,不可能在一节钟念完,我期待着下一次感动,我的学生同样期待着。最后,语。”讲了活动规则,我希望同学们从字里行间感受父母的爱。同学们一听,保持安静,都期待上台读父母写给自己的信。
我从纸箱里随机抽出一封信,学生上台朗读,当他遇到不认识的字时,我就给他说。读完后,他从纸箱里再随机抽出一封信,被抽中的同学上台朗读,我依然站在他们的身边,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时,我会给他们说。就这样,学生依次上台朗读。学生在朗读父母写给自己的信时,感受到了父母对他们的爱意和期望,同学读着读着哭了,我观察了全班同学的表情,有些同学眼里含着泪水,很明显,他们被感动了。是的啊,我对孩子们说:“同学们,这就是父母对我们的爱,他们深爱着你,但是,可能没有说出口。今天,我们读了他们写的信,一定要记住,父母永远爱你,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让父母担心,不让父母失望。”
我把所有的信珍藏着,珍藏一个美丽的故事。等到孩子毕业时,打开信封,给自己的父母回信,那时,我相信,孩子读着尘封几年的“家书”,一定会感动的。
下课后,我在想,这种教育形式,需要的不是一份感动,一滴眼泪,而是无形中给了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训练学生的胆量,在温暖的文字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