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报江苏工作室《诗之评》雷默篇(51期)
《中国诗歌报》纸刊选稿基地
中国诗歌报★天安门文学
雷默,原名裴其明,江苏海安人,新禅宗诗派创始人,其作品被称为真正的现代禅诗。著有诗集《新禅诗:东壁打西壁》(2007,长征出版社)《雷默新禅诗精选》(2017)。代表作有《体验:生命的禅和诗》《二毛和我的故事》《立夏》《灰树林》等。
七棵银杏
文/雷默
那个上午,我见到了
七棵古老的银杏树
两棵在孔庙
七百多岁
三棵在清真寺
栽于元代
还有两棵在报恩寺
一千三百多年了
迷茫细雨中,一阵风起
金黄的叶子,从七棵树上一起飘落
1.王老汉:这首很有文化味道。我们先来算一算时间的账吧。“两棵在孔庙,七百多岁”,距今七百多岁,那就<2020-700=1320,大约在1320年前,那时候距离南宋小皇帝被跳崖50年左右,距离大明立都还有50年左右,属元中期。“三棵在清真寺,栽于元代”,这个从原诗的安排看,应是元中期以前了。——当然,原诗的意图并非在这儿。
显而易见,孔庙、清真寺和报恩寺分别代表了我国历史上不同领域的文化。古老的银杏是它们融进中国古老文化的见证。这个视角,的确有点意思。
2.王才干:烟雨迷蒙,黄叶翩飞,时空交错,深远幽邃――神性的诗句,一半来自诗人的“心远地自偏”,一半来自诗句的“如古陶片似的存在”。
3.梧丹梦:读雷默老师的《七棵银杏》语言简洁利落。冬天银杏金黄的叶子飘舞,那是它在希望之中酝酿着另一个秋,代表着永恒的爱与一生的守候。而,古树银杏也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的一种象征,一种传承。尤其是它身上那种坚韧与沉着的品质,让人肃然起敬。因为银杏树种古稀珍贵,树体高大雄伟,也最能衬托寺院宝殿的庄严肃穆,所以佛教中人将寿命较长的银杏来代替“圣树”。据说:银杏树下仰视久观之人,可增添其灵性与志气,消减其惰性及浮躁。有“中国菩提树”之称的银杏,也有不受凡尘干扰的宗教之意。
4.葛水金:一个"上午"对应着一个"千余年",即须臾就是永恒。出世心有菩提,入世欲望为树。在时间和时序里,总会有一阵风,当然,有时是"风"从心起,那么,所有的失去和放下,不都是"殊途同归"吗?
5.江南竹子:佛教文化里,″七"是阴阳五行之和,是儒家"和″的状态,也是道的"道"或"气″的推崇,都与善美有关。而在基督教与天主教里有"七宗罪″与″七美德"之说。所以数字″七"在这里既是个概数,也是佛教及其他宗教所崇尚的一个特殊数字,这里的《七棵银杏》也隐藏着作者的独特匠心。银杏千千万,何止这七棵?在"这个上午/我见到了/七棵古老的银杏树…/,它们见证着历史的变革,饱含了岁月的沧桑,还肩负着真善美的传递,与文化传承的重任。风雨无常,世事无常,金黄的银杏叶在风雨中飘荡……
6.王根林:读了《七棵银杏》,此诗很平淡地叙述了七棵银杏长于不同的地点,生于各自久远的年代。诗文的基调正契合了禅意修行的本旨,银杏不仅是长寿树,其生长特征又最符合自然规律,"金叶飘落"不就印证了人类一代代的繁衍衰盛吗?其实古银杏众多,但这七棵银杏长寿树偏偏都聚集在寺庙场所,这显然表明着宗教与中华史是永远同呼共吸的,是否也在佐证:生享于净土,必赐福于苍生呢?!
7.荒漠之源:读雷默的《七颗银杏》,初看,前面的好像不是诗,最后的段落点题点得好,诗的味便出来了,可能,这就是所谓的禪诗吧!
中国诗歌报江苏工作室编辑部成员
指导:海底月
名誉顾问:老资沙克 齐圣
名誉主编:傅荣生
主编:王才干
副主编:老顽 南音
编辑:蓝影紫嫣 梧丹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