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二水居士:“含胸拔背”技术要领溯源

孙禄堂五大拳学理论中,有含胸的阐述,但找不着“含胸拔背”连用的现象,而且更找不着“拔背”两字。但是,含胸拔背的要义,依然能在孙老的五大武学著作中随处可见。《形意拳学》总纲第五节“形意演习之要义”中,孙老先生谈到形意拳演习之要,云:“一要塌腰,二要缩肩,三要扣胸。四要顶,五要提,六横顺要知清,七起钻落翻要分明”,此要义中,以“塌腰”来带动“拔背”,以“缩肩”、“扣胸”来替代“含胸”。孙老先生云:“塌腰者,尾闾上提,阳气上升,督脉之理也;缩肩者,两肩向回抽劲也;扣胸者,开胸顺气,阴气下降,任脉之理也”。孙老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含胸拔背”,其实通过这三要,已经阐明了“含胸拔背”的要义。

此七要,在孙老编著的《八卦拳学》第三章“入门练习九要”中,改作了九要。“九要者何?一要塌,二要扣,三要提,四要顶,五要裹,六要松,七要垂,八要缩,九要起钻落翻分明”。在胸背的要求上,除了“扣”、“缩”之外,又强调“松”字。这里的“松”,讲的是开肩的概念。他说:“松者,松开两肩,如拉弓然,不使膀尖外露也”。两肩松开,如拉弓状,二水以为重点在于锁骨往左右两端有拉开之意,一方面两手之间似有联络,另一方面,也便于胸腹全然的掏空,周身灵通。第八章“两仪学”第二节中,对“缩肩”有明确的解释,他说:“两肩似乎有往回缩劲之意,亦谓之含胸也”。第九章“四象学”之第三节云:“两肩里根亦均往回缩力,亦是含胸之意”。同章第六节云:“两肩前后极力缩住劲,两胯前后里根亦极力缩住劲,此时腹内要似觉圆圈空虚一般,若是,方能得着拳中之灵妙。”同章第七节云:“内中何以能虚空之意?即着两肩两胯里根,皆往回缩劲,则胸中自然有虚空之意,而腹内亦不能有努气拥挤之患也”。第十五章“艮卦熊形学”里谈到拳之顺谬时说:“其拳谬,则丹田之阳,不能生于背脊,而胸内不能含合,心火亦不能下降矣”。孙老详细阐述了含胸的训练方法,还从正反两方面指出了含胸之于拳艺的深远意义。

他的《太极拳学》里,虽然也反复强调两肩里根与两胯里根即速往回缩劲,腹内要圆满虚空等,但是通篇不见“含胸拔背”字样。由此看来,孙老五大学著中,虽然随处可见含胸拔背的要领,但却找不出含胸拔背的说辞。由此足证:此“含胸拔背”四字,不属于孙家拳艺之习惯用语。那么将此四字,说是“陈微明早先跟孙禄堂练过形意拳”,采自孙家,而“添了这句含胸拔背”。李雅轩老师的这种说法,也未必站得住脚的。

那么,“含胸拔背”,究竟从哪里来的呢?

其实,“含胸”,是陈氏太极拳的重要理论。陈鑫在第二势懒擦衣中图说云:“胸间松开,胸一松,全体舒畅”,第六势搂膝拗步图说云:“胸如鞠躬向前微弯,四面涵住”,第十三势庇身捶图说云:“胸要含蓄,用合精合住”,第十五势肘底看拳图说云:“胸要含住精,又要虚”,第三十七势前昭图说云:“胸向前合”,第三十八势后昭图说云:“胸微弯如磬”,第四十二势懒擦衣图说云:“胸要虚含如磬”,第四十三势单鞭图说云:“胸微合住,作包含势”,第五十四势懒鑔衣图说云:“胸向前合住精,胸微弯,自然合住”,第六十四势当头炮图说云:“胸要向前合住,空空洞洞,万象皆涵,极虚”。陈鑫虽反反复复强调的含胸要领,但是细细究来,只是对含胸外在形态的描述。并不是切实有效的训练方式。较之孙老先生的上述理论,其一为旁观者言,其一系练家子言,不作同日而语。倘若按照陈鑫“胸向前合”、“胸微弯如磬”,太极拳将成为“弯转拳”了,嘉兴人俗称河虾为“弯转”,练太极拳者,长此以往,一个个都成了弓背如虾了。

武禹襄从杨露禅学拳十数年后,得王宗岳《太极拳论》,复受李呈芬《射经》身法要领之启发。制定了太极拳身法八要。云:“涵胸、拔背、裹裆、护肫、提顶、吊裆、腾挪、闪战”。“闪战”疑为“闪赚”之误植。涵胸、拔背,显然从《射经》:“胸恶前凸,背恶后偃”中化出。李亦畲老三本之《启轩藏本》内附“虚实阴阳图”,胸口部位像是剖面图,胸口凹陷如玉珏,形状十分夸张。两旁各写“运”与“动”字样,直观而又形象的解密了太极拳涵胸拔背的要义。之后,武禹襄的“涵胸拔背”连同他从舞阳盐店所得的王宗岳《太极拳论》以及他的《打手要言》心得等,从此也成了杨家太极拳早期的重要理论。受武禹襄身法八要的影响,太极拳涉及胸背部位的要领,由“涵胸、拔背”,改作“含胸拔背”,也就自然成了杨式太极拳重要的身法要领之一。

1957年7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刊行杨澄甫老师《太极拳体用全书》一书,在“出版者的话”中说:“这本书是根据1934年2月上海大东书局的版本翻印的。翻印时,我们将原书的题字、传、序及例言都删去了,并增加了杨澄甫先生的‘太极拳之练习谈’和‘太极拳说十要’两篇文章”。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刊行《太极拳体用全书》一书,删去一些题字、传、序及例言,自然有特殊的含义。而所增加的“太极拳之练习谈”和“太极拳说十要”两文,虽然都是杨澄甫老师口授的内容,而笔述者名讳也一律被删去了。1963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傅钟文演述、周元龙笔录、顾留馨审稿的《杨式太极拳》一书,第一章“太极拳要领”中,也引用了“太极拳之练习谈”和“太极拳说十要”两文,“太极拳之练习谈”署名为“杨澄甫口述张鸿逵笔录”,“太极拳说十要”则是摘自陈微明《太极拳术》之“太极拳术十要”,署名系“杨澄甫口授 陈微明笔述”。张鸿逵,直隶顺天人。1882年生。1906年5月调任陆军行营军官学堂监督, 1912年民国成立后,改称国民党陆军大学校长,授陆军少将衔。1914年病逝。由此判定,“太极拳之练习谈”成文时间要早于“太极拳术十要”。

“太极拳之练习谈”一文中,对于身法要求,从头到脚,分做五大要点。其在第二点涉及“身躯”时说:“身躯宜中正而不倚,脊梁与尾闾,宜垂直而不偏,但遇开合变化时,有含胸拔背,沉肩转腰之活用,初学时节须注意,否则日久难改,必流于板滞,功夫虽深,难以得益致用矣”。陈微明民国14年出版的《太极拳术》,笔述“太极拳术十要”之二“含胸拔背”条云:“涵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陈微明先生毕竟是翰林出身,一方面不违背杨澄甫老师的“含胸拔背”,另一方面,则认同武禹襄的“涵胸”用词。其文品、人品略显一端。

民国十六年文华图书印刷公司初版的徐致一先生编著的《太极拳浅说》一书,第五章“太极拳与生理之关系”中,从“增强不随意肌之运动力”角度,阐述了“涵胸拔背”的重要性。他说:“太极拳对于躯干部分之姿势,其最要者曰‘涵胸拔背’,涵胸者,乃使心窝微向内凹,俾内部横隔板,因胸膛向内压迫,自然降下,以为沉气之助也。拔背者,乃使背部微如弓背之突出,俾脊柱之背椎部分,可有前挺式浅弓形,练成后挺式浅弓形,俾背椎部分因前后皆能运动,而无形中脊柱全部可使回复初生时之垂直性”。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徐致一先生能够从“随意肌”与“不随意肌”的角度来分析“含胸拔背”的重要性,实属首创性的见解。

由此可见,无论“含胸”还是“涵胸”,已经成了陈、杨、武、孙、吴诸派太极拳的共同身法要领。

作者江澜 ,自号二水居士,奉化棠溪人,寓居嘉兴。1987年从王清发老师学习杨式李雅轩老师一脉太极拳,1992年从蔡光圻老师学习推手。2003年初,因缘结识金仁霖老师,系统学习杨式叶大密老师一脉太极拳之拳技、拳理、拳史及教学体系至今。创立嘉兴一多庐太极文化传播公司,致力于太极拳传播与推广。受聘于新加坡传统杨式太极拳协会担任武术顾问。创立马来西亚槟城一多庐太极拳协会、马来西亚雪隆一多庐拳艺工作坊、马来西亚砂拉越古晋一多庐太极拳协会,担纲总顾问暨总教练。手谈之余,勤于笔耕,陆续在《武魂》、《太极》、《精武》、《武当》、《武术家》等杂志刊发文章数十篇,出版有《一多庐太极体悟录》、《杨家太极拳老拳谱三十二探究》、《<王宗岳太极拳论>校注》、《<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校注》、《<太极法说>校注》、《陈微明武学辑注》(包括陈微明《太极拳术》、《太极剑》、《太极答问》三册的校注)等。

【声明】作者系漾太极网站、公众号特约撰稿人,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漾太极公众号无涉,本文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0)

相关推荐

  • 关于杨式太极长拳的相关点滴

    杨式太极长拳曾经属于秘传套路,一般的门内弟子不易接触到.得到杨式太极长拳传承的,都是老师比较看重的弟子,或者该弟子和老师关系相对特殊的弟子. 在杨澄甫先生之前,杨式太极长拳这一秘传套路并不为世人所知. ...

  • 特约 | 二水居士:一段关于“含胸拔背”的公案

    在众多太极拳身法要领里,对"含胸拔背"的质疑,由来已久. 民国19年唐豪出版<太极拳与内家拳>一书,在其序言中便大放厥词,誓言"辟太极拳之妖妄"云云 ...

  • 特约 | 二水居士:奇经八脉的养生意义

    气,是一种能量,从中医角度来理解,气,就是血气,意思是血液循环所产生的能量.这能量,通过经络能布及周身. 理解人体脉络,不妨从以下几点来考虑: 一.水流能发电,那么血液循环也一样的可以产生生理能量(中 ...

  • 特约 | 二水居士:奇经八脉的技击意义:劲与势

    奇经八脉贯通,在养生上的意义,倘若说是不能立马验证的话,但是在技击含义上,应该是可以通过手把手的摸索而验证的.二水是个急功近利的人,对纯粹的气功抱以扁见,原因就是纯粹的气功,无法立马验证"真 ...

  • 特约 | 二水居士:太极拳之气

    太极拳以及其他的内家拳,讲究的就是内练精气神的.但,古人对气的理解,也许与今人不同的.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几句话所能讲得清楚的. 太极拳的气,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概念.由于几百年来,各位大师对拳论的理 ...

  • 特约 | 二水居士:炁,是一种无形的能量

    古汉语炁氣两字,简化为气.仙道气功中医所讲的气,一般而言,喜欢用"炁"(图122).其他讲究自然空间的或者呼吸.或者与五谷相关的一般使用"氣".当然也不是绝对的 ...

  • 特约 | 二水居士:太极拳方圆之理

    太极拳的方圆之理,大致有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方向与路径.方向是方的,路径却是圆的.王壮弘先生有个譬喻,他说:倘若你走路去美国,两点一线,是最近的距离.你走的肯定是这直线.当你走到了美国,你回头一看, ...

  • 特约 | 二水居士:太极拳的阴阳观

    从拳架而言,首先得明确你自身的阴阳概念. 第一的层面的阴阳:有形的身形.与身形相关的无形的空间,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有形与无形之间的阴阳关系,是必须明确的.这一层面的阴和阳,简单的去理解,可以分成三阴 ...

  • 特约 | 二水居士:史湘云的阴阳观

    阴阳五行原本不是很复杂的.明朝之后,这道理其实已经通俗化了,成了老百姓人人皆知的基本方法论层面的东东.明朝有一则捉拿人犯的悬赏公告,里面描述犯罪嫌疑人的长相五官,全是用木火土金水来描述的.金脸木鼻之类 ...

  • 特约 | 二水居士:阴阳五行与经络学说

    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群人物,他们材剧志大,见闻博广.他们企图建立一套能够解释宇宙万物的架构,用以一统自然界人文社会各方面的次序.这群人,俗称阴阳家.五行学说,就是他们的根本学说.这套体系,类似于西方的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