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增量空间稳步入场,刚需下环境监测将延续强势
环境质量监测在经历了监测体系建设的完整周期后,叠加“量化考核、量化追责”的高压态势,环境监测数据标准和质量要求开始有了更高的提升。
环保督察的常态化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对各地方污染状况的监控体系上,这自然需要强有力的环境监测服务行业做支撑。
作为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环境监测亦是评价考核各级政府改善环境质量、治理环境污染成效的依据。
这同时侧面反映了环境监测行业的规模是巨大的。
得益于环境政策推动,环境监测要素从大气扩展到水质,监测领域不断扩大。
未来监测行业的新增空间短期将来自监测点位下沉、网络化监测需求提升,中长期来源于监测指标和领域的进一步拓展。
从常规理化指标监测向有毒有害、生物、生态指标监测拓展,将促进细分技术领域专业化发展。
环境监测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硬件、软件、检测试剂,中游监测仪器、监测系统,下游仪器维护、设备运营。
从类别上看,环境监测仪器主要包括环境空气检测仪、烟尘烟气监测仪、水质监测仪、颗粒物采样器以及数采仪等5大类。
长期来看,环境监测行业存在千亿元级市场空间。预计2020年实现900~1000亿元市场规模,5年复合增速约为20%。
具体来看,空气质量要求进一步提升,大气监测是大气治理的主要抓手。
随着火电厂烟气治理设施新建及改造基本完成,超低烟尘、烟气监测设备市场需求已趋于饱和。未来将进一步向市、县、镇下沉。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将增至近1800个,站点建设数量和质量的提升能直接带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的市场需求。
围绕水环境治理重点攻坚行动的监测需求亦将持续释放。随着后续相关法规政策标准的接踵而至,以及各地不断加大在水污染防治的投入,为水质监测市场营造了新一轮上涨空间。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土壤监测蓝海有望日渐扩容,也将为行业内企业带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据中国环联统计数据,未来4年整个土壤监测设备及运营总额达400 多亿。初步估算2019—2020年土壤监测点位下沉以及设备运营的市场空间在100亿以上。
在环境税开始实施、排污许可证覆盖面逐步扩大的背景下,企业污染源监测需求将持续提升。
各地逐步开展覆盖范围更广、分布更密集的监测网络建设,监测点位下沉趋势明显。
原有监测设备进入更换期,受益于产品更新换代、技术升级改造等因素影响,传统固定污染源监测产品需求有所上升。
环境监测仪器向高质量、多功能、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化和智能化方面发展。
监测数据质量标准提升的系列措施引发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对可实时传输数据、微型可广泛布局、成本低的小型检测设备的新需求。
而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智能应用等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集成,网格和智能的发展也将为行业注入新动力,进而在生态在线监测、污染应急预警方面形成巨大市场。
不同于工程类行业,环境监测行业整体灵活度较高、业务链条短、交易成本低、准入门槛较高。
这也意味着,环境监测设备一般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复杂性,对企业的研发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投入巨大财力。
目前存在于环境监测市场中大量规模较小、为降低成本而不规范生产运营的监测及运维公司将逐渐失去生存空间,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而在行业竞争激烈大势下,龙头企业有望充分受益。
课堂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