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赏析《渔樵问对》译文(二)

前言

近日,接触了一本奇书《渔樵问对》。作者是邵雍,北宋儒家五子之一。邵雍学贯易理,儒道兼通,他把毕生致力于将天与人统一于一心,试图把儒家的人本与道家的天道贯通起来。《渔樵问对》着力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和哲理。这本书通过樵者提问、渔父回答的方式,将天地、万物、人事、社会归之于易理,并加以诠释。目的是让樵者明白“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的道理。

用对话的方式解释人与自然、化解困惑、解决问题,是一种简易明了,通俗易懂的手法,他要比单纯地从书本中体悟真理更有醍醐灌顶的效果。

这种手法的妙处在于,他对问题的解释遵循一个直捣黄龙的原则:“因为...所以...”。而在绝大多数的书籍中,他们更喜欢用隐晦的手法,比如“救赎,唯有自度"之类的暗示。或许,后者会带来更深远的变化,但前者无疑更容易获得共鸣。

文中的渔者,我们可以视为道的化身,通过渔者,把道的智慧运用到解释生活中的疑惑上,以达到启迪心灵、提振意识、消除烦恼的目的;樵者,我们可以视为芸芸众生,他提的所有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或者说,这些问题几乎涵盖了我们一生中可能遇到的所有疑惑。

由于原文篇幅太长,文言文又晦涩难懂,为了便于理解,在此节选部分内容,翻译后与朋友们分享,因添加了个人理解,翻译时难免有失偏颇之处,希望彼此能够探讨心得体会。

译文赏析第二章

渔、樵二人游玩于伊水之上。

渔者感叹说:“世上万物之多,看起来纷乱繁杂。但我知道在这个纷乱繁杂的世间生存,其实是可以活得自在的,那就是以无心而致之。但这并非像你想象的那样简单。”

樵者问:“请问如何以无心来了解万物?”

渔者答:“无心就是无意,无意就是不把我与物分开,万物不分彼此,一切困惑就解释得通了。”

樵者问:“那什么是我?什么是物呢?”

渔者答:“以万物为标准,则我也是物;以我为标准,则万物也是我。理解了我与物一样,则道理就变得简单明了了。天地也是万物,没有万物何来天地?万物也是天地,没有天地何来万物?我也是万物,没有万物何来我?万物也是我,没有我又怎会有万物?我与万物之间其实是一脉相承的(万物归一)。弄懂了这个道理,夸张点说可以主宰天地,号令鬼神。然后你再看那些人间的烦恼、欲望、痛苦、恐惧,还有多‬大意义吗?

问:“天依靠什么存在?”

答:“天依靠于地存在。”

问:“地依赖于什么存在?”

答:“地依赖于天存在。”

问:“那天地又依附于什么存在?”

答:“相互依附。天依靠于地形,地依赖于天气。其地形有边涯,其天气无边际。有与无之间万物生,形与气之间万物长。有终就有始,有始就有终,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明白了这个道理,还去在意天地在哪里存在干嘛?

天存在的意义在于为万物提供生存的环境,至于它是什么形象就不那么重要了;地存在的意义在于为万物提供滋养,其它的作用就没那么重要了(比如房地产)。看透事物变化,舍得之间能够做到游刃有余的可以称作神了(开‬悟‬),对于功名利禄丝毫不放在心里的就可以称作圣人了。只有神和圣,才能领悟天地的变化、道法的自然。平民百姓虽然和‬圣‬人‬面‬对‬的是一样的世界,但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有灾害都是因为只关注利益而忽视了其中潜藏的危险而导致的。沽名钓誉的背后,贪恋利益才是害人的根源。

沽名钓誉是因为不自信,利益丧失因为不当得利太多。灾祸看似因为不当得利太多,实际却是因为欲望不止太过贪心。这些都是常理。

在这个世间生存,必然需要物质的存在,但贪婪的人明明已经可以活得很好了还是无止境地追逐利益,因此灾祸必然会产生。

要想生存必然要利用各种事物,贪婪的人却以此为借口不断地索取,所以就会有灾祸降临。做君子必须要遵守道德规范,才能名正言顺,可是大多数人都打着君子的旗号满足自己的贪欲,最后得不偿失。

窃人财物称之为盗。偷盗之时,唯恐东西偷得少,等到抓捕归案后,又后悔偷得东西多而定罪大。

受贿与赃物,都是一种不当得利,却有两种不同的名称,那是因为利与害的出发点不同而已。窃用别人的功绩称作徼,没被察觉时嫌少,东窗事发时又懊悔用得太多。

名誉的兴与毁,都源于同一件事,可却有两种结果,那是因为初心与实际行动不一致导致的的,大机关事业单位,是最喜欢要名的地方;集贸市场,是容易得利的地方。如果能以不争名夺利的心态居其中,那么一日官升三级也不会喜形于色,终年不得提拔也不会垂头丧气;获利百倍也不会奢靡消费,损失本钱也不会丧失斗志,如此一来,这些名利又怎能伤害得了你呢?

因此,我们可以明白,争名,是因为只看到了利一个面;礼让,才是靠近名的最好办法。唯利是图会让自己危机四伏,因此得来的名誉也是不长久的。

名利双收,而且无祸害相随,只有重德者才能达到。天依靠于地,地依赖于天,缺一不可,你看,其中蕴藏的智慧多么深远!

渔者说:“国家得到治理的时候,人民必然会注意自己的言行;国家处于动乱的时候,人民必然会谣言四起。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则诚实之风盛行;信谣传谣,则诡诈之风盛行。

国家得到治理的时候,人民必然崇尚仁义道德;国家处于动乱的时候,人民必然自私自利。

崇尚仁义道德,则谦虚礼让之风盛行;自私自利,则争夺之风盛行。

三王时代,人民注重自己的言行;五霸时代,人民只顾尔虞我诈。

注重言行必崇尚仁义道德,信谣传谣必注重利益得失。

仁义与利益相比,相差得很远吗?

所以言出于口,不如行之于身,行之于身,不如尽之于心。

言论出于口,人得以听到;行动在于身体,人得以见到;尽职于心,神得以知道。

人人都认为自己很聪明,你觉得神会不如你吗?

因此无愧于口,不如无愧于身,无愧于身,不如无愧于心。无愧于身比无愧于口难;无愧于心比无愧于身难。如果内心坦荡了,还有什么灾难可以在你身上发生呢!

唉!哪里能够找到内心坦荡的人,与之交心畅谈啊!”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初读之四十二:《系辞上传》第四章古义另译

    原文: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译文: <周易&g ...

  • 《易经》阅读笔记16-豫卦

    第十六卦   豫卦  雷地豫卦 本卦上卦为震为雷为动,下卦为坤为地为顺,雷动于地上,万物振奋,喻示欢乐.卦象是雷依时而出,预示着大地回春. 本卦的卦名是"豫","豫&qu ...

  • 中国古代为人处世箴言集萃的原文注释?

    中国古代为人处世箴言集萃的原文注释?

  • 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为(60-99)

    转:金华的博客 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为(60) 一百七十八.体任自然 不染世法 [原文]山肴不受世间灌溉,野禽不受世间豢养,其味皆香而且冽,吾人能不为世法所点染.其臭味不迥然别乎! [译文]生长在山间的蔬 ...

  • 全网唯一:白话总结《周易.系辞传》义理篇—探索易之源流与智慧

    [君圣篇] (君圣易经) 圣人发现了易经的四种用法.一.用它的卦爻辞来指导言论.二.用它的变化规律来指导行动.三.用它的卦象形来制作器物.四.用它的占法来占卜. 君子平居之时,能心安理得,这是因为他能 ...

  • 奇文赏析《渔樵问对》译文(七)

    前言 近日,接触了一本奇书<渔樵问对>.作者是邵雍,北宋儒家五子之一.邵雍学贯易理,儒道兼通,他把毕生致力于将天与人统一于一心,试图把儒家的人本与道家的天道贯通起来.<渔樵问对> ...

  • 奇文赏析《渔樵问对》译文(五)

    前言 近日,接触了一本奇书<渔樵问对>.作者是邵雍,北宋儒家五子之一.邵雍学贯易理,儒道兼通,他把毕生致力于将天与人统一于一心,试图把儒家的人本与道家的天道贯通起来.<渔樵问对> ...

  • 奇文赏析《渔樵问对》译文(四)

    前言 近日,接触了一本奇书<渔樵问对>.作者是邵雍,北宋儒家五子之一.邵雍学贯易理,儒道兼通,他把毕生致力于将天与人统一于一心,试图把儒家的人本与道家的天道贯通起来.<渔樵问对> ...

  • 奇文赏析《渔樵问对》译文(三)

    前言 近日,接触了一本奇书<渔樵问对>.作者是邵雍,北宋儒家五子之一.邵雍学贯易理,儒道兼通,他把毕生致力于将天与人统一于一心,试图把儒家的人本与道家的天道贯通起来.<渔樵问对> ...

  • 奇文赏析《渔樵问对》

    译文(一) 前言 近日,接触了一本奇书<渔樵问对>.作者是邵雍,北宋儒家五子之一.邵雍学贯易理,儒道兼通,他把毕生致力于将天与人统一于一心,试图把儒家的人本与道家的天道贯通起来.<渔 ...

  • 小学生奇文赏析——都是人才呀!龚哥批语:...

    龚哥批语:用简单的眼光看世界,你就会变得快乐和满足:拥有童心的人,世界是彩色的,生活是美好的,幸福是触手可及的!

  • 奇文,《钱神论》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钱神论>中国西晋鲁褒所写讥讽金钱崇拜的愤世嫉俗文章.'孔方'一词源出于此文. 鲁褒,西晋文学家.生卒年不详.字元道.南阳(今属河南省)人.好学多闻,以贫素 自立.隐居不仕,人莫知所终.& ...

  • 千年奇文《寒窑赋》原文及译文,值得学习和珍藏

    吕蒙正一生看淡名利,于真宗景德二年辞归洛阳,在伊水上流建宅,木茂竹盛,后世称吕文穆园.<破窑赋>又称<寒窑赋>,也叫劝世文,是一篇警世之文. 吕蒙正的<寒窑赋>可谓 ...

  • 《春秋·左传》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二年、五年)全文,翻译赏析

    -----唇亡齿寒的历史教训 [原文]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1).公曰(2): "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公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