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宁夏之战:明朝精锐全成摆设,名列三大征却是靠“家丁”打赢
在中国历史上,军事最强大的古代王朝必然是汉和唐,而同是汉族政权的宋明两朝,则时常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时打得差强人意。
明朝末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兵弱”,明军自萨尔浒大败后长期被辽东的后金追着打,崇祯时期国内的义军也所向披靡,官军是一触即溃,而义军越战越勇。明末的军队如此"不堪用",其实让人有点想不通,因为在短短几十年前,万历时期的明军还能南征北战,漠南蒙古、日本、南疆杨氏土司都是其手下败将。
万历皇帝在历史上备受争议,一方面他几十年不上朝,懒得处理国政,是个著名的“懒皇帝”;但另一方面,他在位期间明朝政局依旧稳定,军事上有“三大征”的胜利,稳定了明朝东亚霸主的地位,经济上有张居正改革,用“一条鞭法”改善财务危机,史称“万历中兴”。
万历朝最出名的成绩就是“万历三大征”,它被认为是明代军事最后的高潮,之后便渐渐走入了低谷。三大征分宁夏,朝鲜,播州三战,其中宁夏之战是三大征第一战,其规模较小,时间较短,为什么有资格跻身三大征之一?宁夏之战又对明朝有什么影响呢?
一、天下九边之宁夏、固原
在整个明朝,天下军力的三分之二都驻扎在长城一线的“九边”上,明军在九个军镇和周围的堡垒上防御蒙古。这道防线是明朝开国时期确立的国境,也是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明朝和蒙古在300年间互相拉扯,交战数百次,互有胜负。九边之中宁夏镇设立时间稍晚,但是地位非常之重要。
明朝初年迁都北京后,朱棣为了加强北京周围的防备,将塞外漠南的军队全部迁到关内,把西部的卫所统一往东迁,导致河套地区“东胜卫”守备空虚。最终,东胜卫因为孤悬草原而荒废,蒙古人趁机南下占领了整个河套,这片肥沃的土地成了漠南蒙古的军事基地。
《读史方舆纪要序》:“河套南望关中,控天下之头项,得河套者行天下,失河套者失天下,河套安,天下安,河套乱,天下乱。”
在明英宗土木堡大败后,蒙古掀起了南下的高潮,河套在西北地形上居高临下,南望关中和中原,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之一。中原政权得到河套,就能以阴山山脉阻隔游牧民族,而明朝失去河套后只能退守宁夏。宁夏镇总兵驻扎在宁夏城,也就是今天的银川市,边镇修建的“边墙”(也就是长城)绵延千里,东起今天宁夏盐池县,西边一直到达宁夏中卫县的黄河边。
宁夏镇背后,就是中国西北的军事中心固原镇,两镇相互依存,其存亡关乎整个陕甘地区的安全。
二、文武隔阂,民贫军弱
宁夏镇一直处在跟蒙古人交锋的前线,明军和蒙古军队都无法大规模消灭对方。而万历朝的宁夏之乱,其实是一场内附蒙古将领哱拜勾结漠南蒙古掀起的叛乱,其背后暴露了明朝晚期文武隔阂不断加大,北方边境民贫军弱的真相。
宁夏之乱里举旗造反的人叫“哱拜”,当时他自号“哱王子”,勾结河套蒙古反明。
哱拜本是蒙古人,属于鞑靼部,他本是蒙古鞑靼部的一员将军,但是却跟自己部落的族长闹起了矛盾,发生了内讧。蒙古部族的内讧就等于造反,哱拜的父亲和兄弟都在内讧中被处死,他自己侥幸逃脱,带着儿子南下投了明朝。
哱拜在投降之后还算忠心耿耿,因为一心想为父报仇报仇,所以哱拜打起蒙古人来毫不手软。他一路升官,做到了游击将军,最后当了明朝参将。哱拜在退休前官拜宁夏镇都指挥使,官大势大,渐渐有些得意忘形。他自己有一个亲儿子,还收养了两个义子,三人平日里骄纵异常,欺男霸女,甚至常劫掠行商。哱拜手下又有千余“家丁”听自己号令,平时整顿军器,操练兵马,跟军队无二。
哱拜虽然嚣张,但是还不至于糊涂到造反,那等于是砸了自己的金饭碗。可明朝一直以来的“以文制武”制度此时成了催化剂,哱拜和上司宁夏巡抚党馨间的不和,促成了万历年间的宁夏之乱。
万历十九年,蒙古鞑靼部西侵甘肃,宁夏镇派兵出战,此时已经“致仕”退休的哱拜申请带着官军和自己手下的家丁出战。但是宁夏巡抚党馨早就看哱拜这种骄兵不顺眼,刚开始不许他去支援金城,后来允许哱拜参战,却又克扣军饷,还不提供战马。
此次鞑靼部被明军击败后,哱拜回师,史书记载:“(哱拜)至金城,见各镇救援之兵皆出其下,归途取路塞外,戎兵亦远避之,因益骄横,有轻中外之心。”哱拜看宁夏这地盘上无论明军还是蒙古人都不是自己对手,非常骄傲,手下也越加无法无天。至于巡抚党馨,哱拜曾对手下说过对方根本“不知兵”,不将其放在眼里。
党馨听到哱拜的狂言后十分愤怒,他早就想收拾哱拜,于是先拿他的儿子和义子杀鸡儆猴。哱拜之子哱承恩因为强抢民女被打几十棍,义子哱奕、哱襄被收监,哱拜虽然口称知罪,但已经心生不满。之后党馨更上奏朝廷哱拜“冒领军饷”,要将其治罪。哱拜觉得党馨根本容不下自己,这时候才真的有了造反的意图。
正好此时已经入冬,整个宁夏河西四十七堡都等着朝廷的粮饷和棉衣过冬。但是朝廷不仅迟迟不发物资,还催逼当地军户的粮税,底层士兵和将领们很有怨气。哱拜看当地的明军对党馨也有怨气,就教唆明军叛乱,于万历二十年二月起兵,杀死宁夏巡抚党馨,逼迫宁夏总兵张维忠自杀身亡。
明军河西地区的守军明面上属于大明精锐,其实早不堪一击,整个四十七堡望风而降。宁夏镇很快整个失陷,哱拜趁机联系了河套蒙古人,自称“哱王子”,和蒙古人相约一起南下,消息传到北京后朝廷震动。
三、真正的敌人:蒙古
哱拜利用明军“缺饷”趁机作乱,刚开始万历朝廷并未放在眼里,派了兵部尚书魏学增前去平乱。魏学增带领山西边镇的大军来到宁夏,宁夏四十七堡明军又望风而降。三月时名将麻贵参战,他设伏伏击蒙古人,阻击了蒙古大军的南下,让哱拜孤立无援。
战斗力薄弱的宁夏四十七堡都被明军收复,罪首处斩,其余士兵安抚,只有城高池深的宁夏镇迟迟攻不下来。魏学增执意招抚哱拜,但哱拜反复无常,用计不断拖延,战事迟迟没有进展。六月初,朝廷让甘肃巡抚叶梦熊督促明军开始总攻,哱拜突围无果,继续困守孤城。
六月底,名将李如松前来支援,而魏学增依然战和不定,引起了其他官员的不满,监军梅国桢上书弹劾魏学增。此时宁夏城内的叛军内部也开始不和,哱拜手下赵成光部发生叛乱,赵光成派人出城见魏学增,约定半夜起事。当晚半夜城里果然喊杀震天,几个叛军开城门请明军入城。
但是明军害怕有诈,魏学增违背约定没能支援叛乱,赵成光等50多人都在兵败后被哱拜残杀。
哱拜此时只能指望外援,于是派300人带着财宝去北方的“卜失兔”部落和“力兔”部落求援。卜失兔部落得到金银后带着30000人南下救援宁夏城, 先锋“打正”带领的10000人被名将麻贵带5000人在石沟城挡住。魏学增派董一元带3000人趁蒙古人入关偷袭其后方,董一元成功找到打正的大帐,将其夷为平地。消息传到关内后,打正无心再战,此时卜失兔也被平虏镇挡住无法南下,打正只能撤退。
麻贵在打正后面追击,摧毁了蒙古在河套地区的大营,将河套蒙古赶到了塞外。哱拜求援失败后失败已成定局,最后明军挖黄河引水灌城,几个月后宁夏北城墙垮塌,李如松带着军队杀入城中。
哱拜退守内城,最后只能带着全家自尽,他儿子哱承恩被活捉,宁夏之乱结束。
四、宁夏之乱,明朝边患的缩影
宁夏之乱前后长达6个月,时间上虽然跟朝鲜之战和播州之乱相差甚远,但是它席卷整个宁夏镇,调用周围边镇大军数万,仅半年就花费军饷200万两,对于明朝晚期局势影响巨大。
往好处看,首先宁夏之乱大大打击了河套蒙古势力,拯救了西北的危局。
在明朝几百年里,西北地区一直是蒙古人入侵的重点,西北三镇都是为了防御蒙古人而建立的。河套的蒙古势力在宁夏之役中被麻贵彻底赶出塞,虽然此举无法彻底扫清蒙古人的威胁,但减轻了明朝后期来自西北的军事压力。
其次,此战为明朝发掘了两位名将,麻贵和李如松两大名将崭露头角,人称西麻东李,二人之后又被调到朝鲜战场上对抗日军,立下赫赫战争。
但另一方面,宁夏之役也暴露了明朝晚期军事上的无能,所谓的“宁夏四十七堡”不堪一击,多数堡垒驻扎的都是老弱残兵,士兵“三分战,七分田”,缺额严重而且训练不足,根本不足以抵挡侵略。在此战中,名将麻贵和李如松带领的核心武装居然是“家丁”,哱拜造反的核心力量也是自己的“家丁”,除了甘肃巡抚叶梦熊从贵州带来的苗兵外,其余明军只能充场面,而难堪大用。
好在此时万历皇帝有张居正改革充实财政,大明国库还算殷实,要是把这一战放在崇祯朝,那局面可能就没这么好看了。
本文作者:商学野
参考资料:
1、《明王朝的另一个长城——麻贵》,黑正宏
2、《明代西北边备与宁夏镇军事地理位置及都市格局的形成》,薛正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