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盘山游记
【文香花开】平台是一个旨在为文学、朗诵爱好者提供展示才华的纯文学有声平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大力倡导正能量作品,文香花开,花开有声!愿你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归宿……
营盘山游记
作者:廖元龙
新元伊始,阳光普照,寒风还是跟人们开着玩笑,不断用冰凉的手摸摸游客的脸。
营盘山在大岭背之上,峭壁悬崖,桃花峰奇特,望而让人生畏。旧时,黄巢农民起义军兵败衢州,之所以扎营这里,也就是想以险拒敌。
上营盘山,得爬桃花岭。要是从前,穿着棉衣能让人爬到赤膊,啥意思呢?又高又陡,汗流夾背哟!现在不一样了,公路通到半山,我们几个诗友将车开到了大岭背,再往上爬,只有2里,很快就到达山顶。
游营盘山先看大岭背。大岭背这地方也是很有传奇色彩的。我是本乡人,第一次上大岭背是在石梁中学读高中时,跟郑三宝等同学去小沟村玩。印象是石头路弯弯曲曲,人来人往,挺热闹的。因为那时没公路,桃花岭古道是大俱源人必走之路,包括常山县的一些村,走向外面的世界也得来往大岭背。
第二次上大岭背是几十年之后,2019年,战友余南方邀一些战友到他小沟家做客,一定让我们去大岭背一游。一看,如今的大岭背与过去完全不一样了。桃花岭上被挖了个大洞,建起了遂道,人们进出山再不用翻山越岭。西侧古道有的地方被开垦,变得断断续续;有的地段被柴草和荆刺淹没,扒着往上攀。转过一个弯,大岭背的石门就清楚可见了。风雨沧桑,石门的上方已跨塌了一些,剩下的石头张牙舞爪,好象在对着我做鬼脸。进了石门,是一片平坦的山岙,南侧是古庙。古刹冷漠,寒气逼人,古道的石头缝里长着绿色的草,显得非常荒凉。据说这地方是个很好的修炼地,曾经有武林高手在这里练拳,“嗨“声震天。我穿个红色外套,走到石门前来了个“雄鹰亮翅“,非常阳光地留了个影,给这孤寂的脊背增添了正气。
今天不一样了,汽车的声响早已将寂静赶走,一群诗人叽哩哇啦,好不热闹。石门依然是图片的背景,加上残雪点点,另有一番味道。我取好景,一个个喊着上,〝咔嚓咔嚓”。纤夫老师穿着一件淡色棉服,鸭舌帽一戴,尽显城中男士风采。郑元清老师是性情中人,来个马步,打出八卦掌,好有力量,无比健康,战无不胜。
诗友们玩不够,可是时针指向十一点,还得上营盘山呢。
小寒天,温度底,上营盘山的沙石路伴着残雪冻得硬硬的,脚一踩发出一种脆脆的声响,非常好听。
诗人们边走边聊,有说有笑。我扛着自拍杆,被路边的雪景迷住了,千姿百态,娇媚无比。化了的雪,留下的雪,合成了大自然的雕刻师,把山野雕成了花花世界。
一条小径伸向竹林深处,两行猪蹄清楚可见,一路大脚印和一路小脚印并列着,我猜是母子俩,这冰天雪地又何处觅食呢?唉,动物比人还难。不过没关系,野猪可是挖笋高手哟,这季节有冬笋可寻,小猪不会饿着。
路边的芒和冬青树等植物,叶子上还留着雪,非常美。冬青叶上的残雪让我眼晴一亮,一颗白白的纯洁的心啊!它告诉人们,人心要洁净无瑕,要忠于自己所依存的这个地方,直到自己全部溶化。我喜欢残雪的美丽,我爱残雪的品格。
不知不觉来到了山峰之下,这里是一个关隘,我猜是当年起义军的一个哨卡。马贵仙老师身体好,早早登了上去,向我们挥舞着手里的衣服,嘴里喊着“好热好热!”一只手还刮着额头上的汗珠。我已不像当年,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爬,嘴里吐着火,一喘一喘的。终于登上了营盘山,实现了多年来的一个梦。
从我们登上的隘口向里望,远处有一幢简易的作业房,四面环山,东山西山南北山,南坞北坞东西坞,山连坞来坞连山,山山坞坞尽是关。中央低洼处,相对平坦,田坎不高,上层田来下层田,下边田来上边田,条条块块都是田,块块条条也是田。鸡飞狗叫,不失一种山寨的热闹。我叹道:好地方!
当年黄巢农民军选择此处扎营,可点可赞。营盘山像一只大锅,锅底有一条盘通四面的机耕路,诗人们沿着营盘大道转过一圈之后,又回到高处的隘口。我再次举目远眺,看那最高的山峰和两边的山岗,呵,太像一个人了,谁?黄巢。他是那样的高大,那样的威风,头永远昂着,肩永远是那么勇于担当!
再看,周围山上的青松,一棵棵直挺挺的,我认为它们是当年士兵的化身。多么坚挺,多么昂扬,伴着自己的统帅无怨无悔!松林下的毛竹,郁郁葱葱,一支支纤细着腰,低头微笑着,还不停地点点头,害羞又谦恭,她们就是当年的随军嫂子。青松扶翠竹,翠竹伴青松,这就是他们当年举事所要的和平世界。
营盘关不住,面向士贤开。营盘山藏着美景,藏着艰辛,藏着精神。下山的路上,诗像一朵彩云在我头顶盘旋,曰:
峭壁悬崖设险关,黄巢昔日铸营环。
中心沃土粗粮地,四面松林翠竹山。
义士无名千古颂,游人有姓万年攀。
登峰忽觉英雄志,下岭方知举事艰。
2021年1月15日
作者简介:廖元龙,男,昵称爱心心爱,浙江省衢州市人,大专文化。出生农民,热爱劳动; 先后在陆军和空军部队服役,少校军衔; 转业后在政府机关部门工作。长期从事文秘和新闻采编工作,热爱文学,从事散文和诗歌的创作。主要作品有《沃土先锋》、《衢州麻将包放铳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