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陈瑞春谈肿瘤证治思考

名家陈瑞春(1936—2008)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科研工作50余年,主攻“六经辨证的临床应用”。临证擅用经方,长于内科心、肝、胆病以及内、妇、儿科部分疑难杂症。如对甲肝、乙肝、肝硬化、冠心病、肾病综合症、尿毒症、肿瘤的中药调治、小儿厌食等都有较理想的疗效。

学术兼职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专业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名老中医带徒第二批导师。曾任江西中医药院伤寒教研室主任、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务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全国中医内科学会顾问、《江西中医药》杂志常务编委、全国仲景学说研讨会委员、全国中医内科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西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等职。
下文是陈老对肿瘤证治思考
肿瘤是临床上的多发病之一,治疗难度很大。一般都是经西医确认和治疗过的,然后找中医治疗以作辅助。其实,中医药在肿瘤治疗方面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下面谈点个人的体会。
1.对西医治疗的认识
目前,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比较一致的认为,西医的诊断先进,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均为最有效的措施。从临床资料看,早期发现,及早治疗,能延长寿命,提高生存率。如系中晚期,无论是哪种肿瘤,疗效都是不理想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有加速恶变,促使死亡的疑虑。实践证明,一是身体壮实者能看到近期疗效,如果老年体弱者,经上述治疗,不能看到理想疗效;二是对早期肿瘤尚未扩散者能有些疗效,反之,如病深日久,有扩散趋势者,多难取得满意的疗效;三是肝癌、肺癌的治疗与其他脏器的肿瘤相比,疗效最差。这是否与中医的脏病盛于腑病的认识相一致。概而言之,西医治肿瘤利弊均等,有的可以说弊多于利,也有进步完善的必要。尤如20世纪30年代的肺结核一样,一旦抗痨药更加完善,无疑就是利多于弊,疗效明显提高。
2.对中医药治疗的认识
(1)中医对肿瘤的认识。在《内经》中即有对于癌的记载,但很粗略。之后,各家对肿瘤的认识,虽有各种不同的记载,诸如病因、证候、方药的运用等,但未能如西医描写得那么具体。时至今日,也仍然是有很多缺陷,有待逐步实践摸索和完善。
(2)中医治肿瘤的作用。目前,从临床上所遇到的肿瘤,多为西医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用中药来调理,这就无形中使中医处于辅助作用或称之为陪衬的地位,很难准确地说出中医对肿瘤的治疗作用。如果说,换个位子,把中医作为肿瘤治疗的主导作用,兴许会被认为是天方夜谈。而从中药对该病的认识,其整体辨证思维、扶正祛邪的治则大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来看,若能系统地整理总结,中医药在治疗肿瘤中发挥主导作用,也是能够实现的。
(3)对肿瘤的证治思考
1)中医能不能治肿瘤:笔者认为中医药是能治肿瘤的。但中医的认识和手段与西医不同。中医是整体的辨证,提高机体抵抗力,充分调动免疫机制,达到控制和遏制肿瘤的目的。所以,治疗手段有别于西医。笔者接诊过一例食道癌患者,是原有肺癌术后转移,病者以吞咽困难而就诊。
胃镜钡餐提示:
食管中下段有病灶压迫,其通过的食管只有2cm宽,经常阻塞食物。身体较消瘦,脉象正常,舌苔少,舌质偏红。处方:
柴胡10g,赤芍15g,枳壳10g,炙甘草5g,太子参20g,旋覆花10g,浙贝母10g,郁金10g,田三七5g(研粉),蚤休10g,山药15g,扁豆10g,全蝎5g,地龙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另用生黄芪、山药、赤小豆煮粥,每日两餐。在此方的基础上稍事加减,经治3个多月,吞咽明显好转,能吃干饭,且食量增大,体重增加10多斤。目前,间断服药,仍在追踪随访观察。
另一例恶性网状淋巴癌。付××,男,80岁,外观全身情况良好,起居饮食如常。在左侧耳根下颈处有一肿物,约大拇指粗,长约一寸半许,按之硬胀,经切片证实为恶网。伴有高血压,用药控制在130/80mmHg左右,脉象弦缓,舌白厚腻。
处方:柴胡10g,赤芍15g,枳壳10g,炙甘草5g,郁金10g,川楝子10g,生牡蛎15g,猫爪草15g,厚朴10g,夏枯草15g,浙贝母10g(研末)分两次冲服,每日1剂。服至10剂后,肿块消去大半。此时病者已停用一切西医治疗。上述处方服至50剂后,肿物完全消失,局部触摸无任何疼痛胀感,耳根下颜处,两侧完全对称。病者饮食、睡眠、二便、血压均正常,无任何不适,仍服上药巩固,继续观察。
2)中医治肿瘤重在整体辨证施治:前已述及,尽管目前中医治肿瘤处在辅助作用的从属地位,但仍然有直接的治疗价值。比如,曾接治一例骨癌的病者,髋关节处骨质恶性癌变,手术后高烧不退,大汗淋漓,一度呈气阴两伤之证,舌红少苔,当即用生黄芪20g,防风10g,知母10g,葛根15g,青蒿10g,天花粉15g,南、北沙参各15g,石斛15g,山药.15g,浮小麦40g,服两剂热退汗止,继之以黄芪20g,山药15g,扁豆10g,太子参20g,天花粉15g,石斛15g,炒谷、麦芽各10g,炒鸡内金10g,每日1剂。
经一星期治疗,气阴两伤之证已完全改善,病者饮食恢复正常,全身情况明显改善,能在户外散步。继之用放疗,先后治疗3年多,中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一例,原发性肝癌。病者男性,57岁。有肝炎后肝硬化,脾肿大。面色意黑,腹胀少尿,牙龈出血,舌红苔黄腻,脉弦等症,从上述症状看,病者肝郁气滞,肝阴不足,肝强脾弱,气郁化火之势。治疗:
一,常规法:柴胡四逆散合小柴胡汤加健脾胃药;
二,齿龈出血,百合知母地黄汤加赤芍、丹参、白茅根;
三,腹胀甚,手足心热,用四逆散加龟甲、鳖甲、大腹皮、青皮、陈皮等;
四,片仔痰,一粒分两天服。从八月份接诊,除间或用小量速尿,未用其他西医,在治疗期间,一般情况尚好,至次年二月间,终因病情急剧恶化,门静脉高压出血死亡。以上述不同肿瘤的治疗经过看,中医的整体辨证思维,从辨证入手,从整体治疗,对于肿瘤病的康复和生存率的提高,是有其独特的作用。
在今天中西医治疗手段都不完善的情况下、在中医药的思路上探索,不失为是大胆的尝试,兴许是一条宽广的大道。中药治疗不能落于“以毒攻毒”的俗套。当前,无论是号称中医肿瘤专家,还是西医用中药治疗肿瘤,都不惜用大剂量的有毒药去攻“毒”,这种结果只会耗伤正气,损及脏腑,无益于治疗。例如:胃癌手术后,用大量的清热解毒药如龙葵、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无疑会损伤脾胃正气。再则,攻毒药本身有毒性,如全蝎、蜈蚣、土鳖虫、三棱、莪术等,无一不是对肝脏有损害的药,长期大量反复应用,后果可想而知,不能不慎。治肿瘤应以“无毒治病”为上。
《内经》中有“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的明训。临床实践证明,应当还是以无毒治病为上。广而言之,泛指一切慢性病,都应无毒治病为好。因为无毒药对身体具有补益、滋养的功能,多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振奋机体之品,就是“扶正祛邪”的意思,正气来复,病气退却,任何疾病都离不开这个基本治则。所以,笔者主张治肿瘤以无毒治病为主,适时用些攻毒药也是应该的。
(4)食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临床上所遇到的肿瘤、特别是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病者以弱不禁风者为多,抵抗力差,白细胞低,病者状态极差,此时如能从调理脾胃着手,以食疗为重要辅助手段,无论对何种肿瘤都有很好的效益。常用的有黄芪、山药粥、赤豆、莲子、红枣粥、泥鳅炖汤、甲鱼炖汤,同时辅以健脾益胃的参苓白术散类药,增强抵抗力,非常有利。特别是泥鳅,有水中人参之称,对肿瘤、肝硬化等都有独特的效益,对提高病人的白细胞有明显作用。实践中摸索到,食疗以水生动物为好,如泥鳅、甲鱼、乌鱼、墨鱼之类为宜;对于温燥类如鸽子、鸡、牛羊肉不能食用。这就是宜清淡而补不宜温燥峻补。此外,还有用人参或阿胶等补血药佐之,这也不是谁都能用的,如果脾胃功能呆滞,饮食不振,阿胶无益,如果病者阴虚肝旺,火热燥盛,人参绝非所宜。总之,中医药治疗肿瘤是有潜力的,应当以传统的治则大法着手,运用各种类型,有攻有补,有药有食。整体的、全面的借助现代诊断手段,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把中药纳入有效治疗手段,一定能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应有的作用。
(原载《中华临床杂志》2002年第1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