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星(第26期)/深思:科幻是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

/

深思

性别XY,

纯粹的科幻爱好者。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西南大学科幻协会会员,
科幻类播客《迷于星际》播主之一。
曾获2019年未来科幻大师奖大学组校园之星、2019年科普科幻青年之星科幻类创作潜力奖。

采 访 实 录

高校科幻: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科幻小说创作的呢?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科幻的?

深思:正儿八经开始写科幻小说其实也就这两年的事情,但接触科幻就很早了。我看的第一部科幻作品是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而且是三部曲都看完了。之前本身对写作就有兴趣,2018年的春夏之交,我偶然发现学校里有个科幻社团,还在搞征文比赛,恰好那时候心情比较抑郁,适合写小说,结果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拿了社团内的一等奖,自此开始勤奋写作。
高校科幻:“深思”这个笔名看上去很酷,起这样的笔名有什么含义吗?
深思:欸,很酷吗?我倒没往这方面想过。一般人起名字时有两个思考方向:对未来的愿景,或者是命里缺啥就叫啥,借此平衡一下。我个人很喜欢《银河系漫游指南》,另一方面也是觉得自己思考问题常常不够深入,所以就叫深思了,提醒自己要谨言慎行。
高校科幻: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科幻社团的?为什么加入社团?在社团里您收获了什么?
深思:2018年的四五月份,我看到了学校里的科幻协会举办征文比赛活动,第一反应是“哦豁我们学校居然有科幻社团啥时候有的我咋不知道呢不管能不能拿奖先加了再说”。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很开心。人生中能发自内心地感慨“这让我开心”的事物并不多,可遇而不可求。我没法具体地说出收获了什么,参加社团相当于沉浸于一种氛围内,一粒葡萄没法说出自己在橡木桶里变成葡萄酒的感觉。但可以肯定,这是我人生中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
高校科幻:您参过哪些科幻活动,这些经历对您的创作或者其他方面有什么影响吗?
深思:目前和其他的小伙伴一起运营着《迷于星际》播客,或者叫网络电台,专做星际迷航相关的节目。我在大二以前参与科幻活动是很少的,因为老家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城市,喜欢科幻的人也极少,拥有小众爱好是很容易被排挤的。影响当然有,但正面还是负面就不好说。海明威说过每一个伟大的作家都需要一个悲惨的童年。我的写作水平不高,或许是因为还不够惨吧(笑)。
高校科幻:科幻在您的生活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科幻之外,还有哪些兴趣?
深思:算是我人生的背景音乐吧,或者说类似于房间的墙纸那样的东西。我不会一直强调“科幻”这件事,别人也不怎么在意,但它是我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科幻之外,拉小提琴啊偶尔去通宵唱歌啊,还有就是到处旅游,找每个城市的博物馆和特色书店。书店是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精神的地方,寻找它们也是相当有趣的事情。
高校科幻:《万木沉墨》这篇小说获得了2019年未来科幻大师奖校园星,其写作过程可能不会一帆风顺吧。写作的时候遇到过什么比较大的困难吗?是如何克服的呢?
深思:老实说,这是我写得比较顺利的一篇,只改了五遍。真正不顺的是另外一篇,现在应该是改到第十三遍了……写作的时候遇到的困难主要是技术细节,比如应县木塔有哪些木质组件、叫什么、数量多少,这类东西得去知网找论文。我本身是山西人,所以这篇文章是我对山西古建筑的祈愿,希望它们能被好好对待,写起来就很容易顺畅地带入感情。
高校科幻:看您的作品文风大多成熟老练,您在生活中属于什么性格呢?会把自己的性格融入到创作中吗?
深思:曾经有人评价我的性格是“文弱”,我觉得这个词很贴切。这不是个特别好的性格,所以我会把自己性格的一部分放进文章,但绝不是全部。
高校科幻:我也很喜欢张杨这个元素,《万木沉墨》中的形象在生活中有原型吗?和您自身的经历是否有很大关系?
深思:有我自己的一部分生活经历。今年寒假回家的时候,我一下高铁就闻到了一股燃烧的糊味,但车站显然不可能有明火。这就是我在小说里提到的那个被所有人忽视掉的味道,甚至连我自己都过了这么多年才意识到。张杨这个角色最开始只是我脑海里的一个画面:一个青年抱在应县木塔的顶端,就像许多年前梁思成做过的那样,不同的是他把自己捆在了上面,誓与木塔共存亡,最后人们等到他饿死了,风干了,就连着木塔一起送进了活力发电站。这个场景一点点延伸,又经过删减,就成了这篇小说。
高校科幻:大家都知道您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但是对您的专业又不是很了解,您能给简单介绍一下吗?专业学习对您的创作或者其他方面有什么影响吗?
深思:GIS这个名词大家应该是在初中或者高中地理课本上了解到的。简单来说,我们是利用一切和空间有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一个地理角度的结论。实际来讲的话,上至卫星定位地图导航、下至人口普查耕地变化,都是我们的专业研究范畴。这个专业既需要程序员式的逻辑思维,也需要人文的感性,某种意义上和科幻的相性是极好的。
高校科幻:创作超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哪一个对于您来说更有难度?对于想要或刚刚开始进行科幻小说创作的人有什么经验或建议可以分享?
深思:我觉得自己水平有限,所以两个都有难度,而且是难在同一个地方——细节的取舍。超短篇需要删掉一切可以删掉的细节,而长篇则因为可讲的细节太多,在描述哪些细节上就需要认真斟酌。我建议想写小说的人先写短篇,两万字以下为宜,除了短篇,一定要列大纲。最重要的是,不要执着于科幻。先想清楚自己要讲一个怎样的故事,这种“想要把故事和情绪讲给别人听”的冲动,比它是不是够科幻更重要。
高校科幻:现在保持在一个什么样的写作节奏上?写作一般是在固定的时间段还是根据灵感即兴创作呢?如果出现拖延症或者瓶颈期会怎么办?
深思:现在准备专心学习暂时停笔,最多改一改以前写好的故事。我比较喜欢在安静的地方写小说,不喜欢旁边有人走来走去,会很紧张,时间倒是无所谓。灵感我会随时记在备忘录里。
高校科幻:怎样看待从“五四”发展至当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传统?其中的经典作品在您的日常阅读中占有怎样的比重,是否构成写作的参照系?
深思:我很喜欢一部电影《午夜巴黎》。主人公遇见了他所羡慕的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毕加索等黄金年代的著名艺术家,却发现他们更怀念文艺复兴时期。羡慕、尊敬和解读是读者的工作,而传承还是另辟蹊径,这是作者的选择。我觉得这中间文人们的争执和选择很有趣,仅此而已。现当代文学作品在我的阅读中占比还算可以,鲁迅艾青汪曾祺,茅盾王蒙王小波,都多多少少拜读过。我会把它们作为写作的参考,但如果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写作风格,我会迅速找另一本文风完全不同的作品平衡一下
高校科幻:您关注同代人的写作吗?是否可以从中发现不同于前几代作家的群体性特征或倾向?
深思:有,但不多。我个人的感觉是,目前的总体趋势是更倾向于内敛的,琢磨人的内心,而不是外放地、豪迈地思考整个世界。当然,随着时间变化和目前社会的前进趋势,我相信很快就要有那种大气磅礴的作品出现了。
高校科幻:科幻、奇幻、推理等类型文学,非虚构写作以及互联网时代种种新的写作实践,是否正移动着文学的边界?在您看来,未来的文学经典可能会呈现怎样的面貌?
深思:文学的边界一直是在拓展的。我个人相信视觉小说,或者说Galgame是一种极好的文学载体,但它目前受到的偏见比较严重,市场也在逐步萎缩。《星际迷航》里构想的23、24世纪,文学作品是可互动的全息影像作品,称为全息小说,那时的人类会认为“不能互动的文学、影视作品有什么意思呢”。我觉得游戏、文学、影视最终会融为一体,但又有各自的传统保留地。未来的主流文学经典,可能是《黑镜:潘达斯奈基》和《死亡搁浅》的方向。
高校科幻:最后有什么特别想说的话?
深思:有趣是人生的第一要义,我希望各位都有一个有趣的人生。

采访 | Mr.Unicorn

文字编辑 | 清皓

排版 | 付川娱

审核| 清皓

高校科幻简介

《高校科幻》是由高校科幻爱好者自发起,力推科幻创作与科学普及,为高校科幻社团及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公益平台。

高校科幻定位

打造高校重要科幻阵地。

高校科幻初心

力推科幻创作与科学普及,促进高校科幻社团积极交流,帮助高校科幻科普爱好者展示自我,从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科幻科普青年才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