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浅析古玉皮壳之变系列二

原文作者:玉润墨香

古玉通透立体玉质的表现形式
玉质的通透表现在其立体的受沁部分。通常只有“黑漆古”因为呈块状或片状分布在玉器的表面会表现出和周边沁色明显分界的特征。而其他玉质受沁的沁色深浅、浓淡程度,直接影响到玉质的通透以及立体感的体现。
观察玉质和沁色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由外至内的,由深至浅的,层次分明的,过渡自然的,渗透扩散的,与“豆花”和蚀斑点、加工痕迹、沁孔、沁沟、绺裂等相互关联,互相影响的自然形态(极个别也发现有顺着绺裂由外向里受沁的现象)。具有多种沁色的玉质,除玉质部分由于质地紧密或玉筋等不易受沁的情况外,受沁与不受沁之间,此沁色与彼沁色之间的交融和掩盖之感在相交之处的自然状,应该呈现的一目了然。在古人金石著述中,古玉沁色的描述由清末民初刘大同的“古玉辨”中提及较为详细:受黄色渗透,色如甘栗的叫甘黄;受松香渗透色如蜜蜡的叫老甘黄;受靛青渗透色如天青的叫甘青;色泽如青衣渗透到玉质内,色深如蓝宝石的叫老甘青;受石灰轻度渗透红颜如碧桃的叫孩儿面,盘出后尤如碧霞玺;受水银渗透呈黑色的叫纯漆黑,此黑不是地下水银造成,而是殓尸坑中水银渗透而成(这个说法现在尙有争议);呈红色的叫枣皮红,色深的叫酱紫斑,原说人血沁染不实;受铜器沁染的色泽翠绿叫鹦哥羽,比翠石更娇润,用热水烫洗会有臭气散发。
概念上的通透其表现为全透,半透,不透(这个标准以1厘米为单位,能比较清晰看到背面物体的为全透,看上去模糊不清的为半透,一点也看不到的为不透)三种形式。这与玉质的受沁和白化以及钙化有关。我们在一些保存较好的古玉中,往往在“开窗见地”处可以明显地观察和找到玉质 的通透和立体感觉。古玉因玉体净化质变油腻滋润而出现玉质通透的立体状态,此为出土古玉的特有征状之一。此现象与古瓷釉面的“糠玻透晰”现象极相似;这种通透立体状甚至有水晶般质感,内中杂质及质变结晶历历在目。这种现象的玉质汉代以前较为常见。
自宋代以来,仿古(作伪)风气日盛,再加之留皮、巧色工艺在玉作当中越来越多,近现代作伪者更是充分利用了这一点,给人们在古玉沁色认别上增加了许多难度。但若认真加以审视,除了综合加工工艺、刻痕特征、形制纹饰因素外,在巧色与沁色之间,也还是可以找到其中差别的。杨伯达先生在《传世古玉辨伪综论》中也对伪沁做了介绍:“自然沁色或浮于玉表或渗入肌理。其色深浅不等,自然生动无定律可循。而人工伪沁则不同,往往避硬就软,渗入石性、瑕疵、绺璺等,瑕疵绺璺处染色特重。‘非贵非瑕’处伪沁浮于表面”。还如“人工沁附着于器表,有的沿着绺裂向内渗透。附着在表面上的一层一般来说比较薄,个别也有较厚的,像涂上漆胶片般,成片脱落后露出玉肌口”。沁入绺夹缝的亦较厚”。如果牢记仿伪者仿效自然沁、总是以牺牲玉材晶体内部结构为代价、用有关化学原料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进行制作而成,和自然沁色在晶体断口往往不受沁的这一特性相比较,就可以把握住一个相对简捷的辨伪方法。
注意:
一、边料、原生色与土沁色:前者有单色与多色两种,是在玉石成矿时形成,性质非常稳定,无沁门;而后者是

(0)

相关推荐

  • 古玉皮壳和沁色的辨伪细节和方法

    古玉的识别通俗地说,就是对真假古玉的熟识程度的一种检验,对大多数人而言,古玉的外观是最容易识别,也是最容易作假的,因为皮壳就是玉器表面的氧化膜. 古玉在长期掩埋于地下特殊的环境中,其表面物质与实际接触 ...

  • 盘玉的基本功

    ​在盘玉之前,要先了解物件本身的特质,当然首选是料子必须要对,其次玉质要好. 也就是俗称的和田籽玉盘出来的感觉自然比山玉要好的多,尤其是带皮色的料子,在盘玩过程中的微妙变 化乐趣无穷,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

  • 乾隆孝粉碗披有神秘的色彩

    汉白玉是一种名贵的建筑材料,它洁白无瑕,质地坚实而又细腻,非常容易雕刻,古往今来的名贵建筑多采用它作原料.它的起名还有一个起源,据传,我国从汉代起就用这种宛若美玉的材料修筑宫殿,装饰庙宇,雕刻佛像,点 ...

  • 古玉收藏,一定要有审美辩伪鉴赏能力

    古玉收藏不能辨伪,就谈不上收藏,懂得艺术鉴赏能够辨伪是收藏古玉必须要迈过的门坎.辨伪能力是一个人对古玉综合认知知识的体现,包括历史.文化.古玉造型.纹饰.加工工艺.玉质.沁色.皮壳.包浆等多个方面,缺 ...

  • 极具历史价值的商代玉器

    殷商古玉沁色的优劣是一个比较感性的话题,审美标准不同,认识也就不同:譬如和阗玉质好,可是受沁的可能性要低于岫玉;岫玉的硬度低于和阗玉,更易受沁,而且最 好的沁色往往就出现在岫玉器上.评判古玉沁色有个公 ...

  • 玉出红山第三辑,学会看玉质老熟,对鉴定红山古玉来说,至关重要

    红山古玉的熟,是五千多年埋藏的结果,受很多因素影响.学会看熟,一针见血. 一.静熟 这种熟透,非常干净,有一种肥腻感,如同煮熟的萝卜.皮壳打磨抛光十分精细,有明显的岁月摩挲痕. 这种熟感,在岫岩闪石玉 ...

  • [转载]浅析古玉皮壳之变系列一

    原文地址:浅析古玉皮壳之变系列一 原文作者:玉润墨香 有句俗话说的好:"瓷看底,玉看皮."古玉的皮壳就象人的肌肤,是其玉质在自然界的流淌岁月中的连结和公开展现之地. 流失的岁月会在 ...

  • [转载]浅析古玉皮壳之变系列三

    原文地址:浅析古玉皮壳之变系列三 原文作者:玉润墨香 见之明,抚之无的冰裂纹 玉无纹,天无云,珠宝商界有一句口头禅:"十宝九裂,无纹不成玉".玉器内部石纹是指在内部存在的.而在外表 ...

  • [转载]浅析古玉皮壳之变系列四(上)

    原文地址:浅析古玉皮壳之变系列四(上) 原文作者:玉润墨香 在古玉器断代的鉴别中,玉器所呈现的五种颜色是鉴玉者应当注意的一个重点.何谓五色?即玉的旧色.本色.盘色.染色和玉器风化后产生的玉皮色. 旧色 ...

  • 古玉界:古玉皮壳之典型特征—磨砂现象

    古玉的鉴定是一项综合的技巧和学问,工.形.沁.料.皮壳(包浆)综合起来判断,是相对比较科学的鉴定方法.但是在古玉表面,有一种特征,几乎是一种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古玉表面的"磨砂现象" ...

  • 古玉界:古玉皮壳包浆的共性与差别

    古玉鉴定是一项综合的技能,而学会辨认古玉的皮壳包浆是古玉鉴定的一项重要步骤,也是一项经验性极强的技能,不同时代的古玉,在光气和皮壳上虽然有细微的差别,但是更多的是相似性,我们应该学会找到鉴别古玉光气和 ...

  • 古玉界:感受古玉皮壳包浆共性与差别,是一项经验性极强的技能

    古玉鉴定是一项综合的技能,而学会辨认古玉的皮壳包浆是古玉鉴定的一项重要步骤,也是一项经验性极强的技能,不同时代的古玉,在光气和皮壳上虽然有细微的差别,但是更多的是相似性,我们应该学会找到鉴别古玉光气和 ...

  • 红山文化古玉皮壳鉴定法,学习工上自然态,提高鉴定眼力

    养玉发布时间: 01-2314:58会员,刘磊,丁哲师生古玉研究会工上自然态是鉴定要点,尤其对生坑古玉,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红山古玉,总结几点皮壳特征,以供参考.一.干干净净的皮壳 大多选择上好的河磨黄 ...

  • 细品高古玉皮壳(高清大图)

    能看得了皮壳了,看工艺就不那么重要了.但是有个前提,皮壳是建立在工艺之上,是先有工艺而后有皮壳!先学工艺而后是皮壳.许多人弄反了,直接上来工艺啥也不明白,先看皮壳这个新哪个老.问他新老怎么看的,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