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河,眩晕

舒颈汤,颈性眩晕

[组成] 葛根30g,川芎20g,地龙15g,白芷10g,防风10g,藿香10g,法半夏10g,钩藤30g,天麻15g,党参10g,云苓20g,炒枣仁30g,生石决明30g,夏枯草10g。

[功效] 祛风活血,化痰止晕,镇静安神。

[主治] 颈性眩晕(项痹)。

[方解] 颈性眩晕临床中十分常见,现在有许多人30岁之后即发。其发作常与头项运动不适有关,发作时头晕目眩,有的恶心呕吐,有的伴有颈僵肩沉、肢麻痹痛等。其发作虽与风、痰、瘀、虚有关,但其病本很多是因脑供血不足。

清眩汤

[组成] 法半夏15g,橘红20g,竹茹20g,枳实20g,川芎15g,菊花20g,黄芩20g,云苓30g,石菖蒲30g。

风寒偏重者,可酌加防风20g,天南星5g;气火偏重者加焦栀15g,青皮10g;热甚口渴喜饮者,加生石膏、知母;呕吐重者,重用法半夏、竹茹、枳实。肝郁者,加柴胡;血虚者,重用当归、白芍补血;气虚者,重用党参、黄芪补气;肥人重用云苓去湿;瘦人多用焦栀;肾虚者可加何首乌、防风、磁石、神曲,也可用六味地黄丸方加减服用;阴虚者,可加龟板胶;阳虚者酌加鹿角胶。

[功效] 清热化痰,理血治眩。

[主治] 痰火眩晕。

[方解] 眩晕临床十分常见,风、火、痰、虚、瘀皆可致眩,其病位表现在清窍,多由脑髓空虚、失养及痰火上犯引起。本方主治痰火上犯所致之眩晕。

以清眩汤为基础,加用太子参、黄芪、柴胡、生牡蛎、磁石、神曲、金樱子等药,连续服用半月,病告痊愈。

老年眩晕

(一)痰湿性眩晕

痰湿性眩晕,由体内运化机能乏力,致湿浊留滞,遇气逆郁热则化为痰涎,阻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湿蒙闭清窍而致眩晕,所以老年眩晕由痰湿所致者,治在调理运化功能。运化之功能,在于先天肾、后天脾。脾主湿,湿停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故治痰之本,当求之脾肾,治痰之标,当察其诱因,随症治之,均可佐以活血化瘀之药,因痰湿之邪易黏滞血分,痰瘀紧密相联,故活血湿浊易化,瘀除无留滞之邪,方使经络通畅,升降功能易于恢复。

治痰湿之方,有

温胆汤、清眩化痰汤、半夏白术天麻汤,依症选方,再佐以活血化瘀药,如郁金、虎杖、益母草、丹参、泽兰、降香等。郁金活血化瘀,有芳香通气之效。虎杖活血止痛,又能清热利湿化痰,得益母草其力尤佳。泽兰活血化瘀,通利经脉,又能行水而不伤正。降香散气滞,化浊通经,配伍得当,能收卓效。

(二)虚性眩晕

虚性眩晕在老年人中较为多见,因机体老化,脏腑功能衰减,肝肾亏损,气血虚衰,以致阴精奉上者减少,髓海不充,元神不足,发为眩晕。也可因阳气精华衰落,运血乏力,气血流通不畅,脑失所养,而发是证。单纯补法于理不悖,但却有其效不彰者,乃为因虚而致停瘀,则须在补虚法中配以活血化瘀之药,以宣畅经络,助补药恢复脏腑之功能,促进既停之瘀化解。然老年之虚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因此用药自当有别。阴虚宜左归丸,阳虚宜右归丸,气虚宜补中益气汤,血虚宜当归补血汤。在这些补方中,皆可佐活血之药,如益母草、红花、川芎、丹参、姜黄、赤芍等。益母草具辛开苦泄之功,既能活血化瘀,又能清热解毒,兼有通经利水之效,若血虚停瘀之人,宜小量用之。红花秉辛散温通之性,辅益母草活血化瘀,一凉一温,一开一通,祛瘀不伤正,生新作用强。川芎行血中之气滞,气行血行则瘀化,若与益母草、当归合用,愈显其活血化瘀之功效。丹参一味功同四物,性苦微寒,能活血祛瘀,通利血脉,又能养血安神。姜黄治气滞血瘀,散结气,化瘀积。赤芍味苦性微寒,入血分清热凉血又长于化瘀血,瘀去则气血通畅,诸症复常。临证当视病情选择以上诸药,加入补虚药中则易显其功效。

养精止晕汤

[组成] 龟板胶20g,生地15g,山茱萸50g,钩藤20g,北沙参50g,鹿角胶3g,枸杞子10g,盐黄柏5g,知母10g,益母草50g,虎杖15g,蜈蚣1条。

[功效] 育阴和阳、化瘀通经、补虚治眩。

[主治] 虚性眩晕。由阴竭于下,阳浮于上,气血失荣所致老年眩晕。

(三)血瘀性眩晕

血瘀性眩晕,系血行不畅,经络瘀阻,血非气不行,气非血不化,血病影响气,气病影响血,若血行不利,乃产生血之停瘀。凡血之瘀,非活血化瘀不可。因瘀又可致脏腑及局部血供不足,然虽虚亦不能补血,若补之则瘀血日增,反为害更甚,应急以活血化瘀之药活之化之,其疾可望早除。活血化瘀药如益母草、川芎、当归、丹参、虎杖、红花、乳香、没药等,再辅以行气消滞之品,如香橼皮、木香,二者均属辛散温通之性,能行气,调中宣滞,加入活血化瘀药中,能调瘀散结,助气帅血行,改善脏腑及局部血供不足。将两组药物配伍合用,所以奏效尤捷。

逐瘀理眩汤

[组成] 川芎35g,白芷10g,乳香20g,没药20g,蜈蚣2g,菊花15g,天麻10g,甲珠10g,灵磁石50g,神曲10g。

[功效] 活血止晕。

[主治] 外伤后眩晕、血瘀性眩晕。

因此,治疗眩晕应适当应用平肝息风药。

对虚性眩晕、痰湿性眩晕,必须具有血瘀之征象方可应用活血化瘀之药,若为了促进经络通利,血行流畅,可选二至三味药,宜小剂量用之为佳。用活血化瘀之药,对病情针对性要强,辨证要准确,无须过量,过量易伤人。《本草衍义拾遗》论红花说:多用则破留血,少用则养血,足以为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