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如果凭借武力,能开创一个大航海时代吗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海上探险,在古代航海史、科技史、经贸史、外交史上,都具有开创性的重要历史意义。
不过,到了近代,有一些人在反思中国之所以在近代落后于西方时,认为就是源于中国错失了“大航海时代”的机遇,没有像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那样致力于海外殖民扩张。
这些学者认为,以当时明朝的国力,以及郑和舰队的实力,完全可以一路横扫途经的苏门答腊、锡兰等岛屿国家,甚至可以征服许多陆地国家,完全可以先于西方航海家之前征服这些地区。
那么,我们就来假设一下:如果郑和舰队的使命不是和平友好地促进西洋(南海、印度洋)诸国与明朝的友好关系,而是武力侵略征服,是否真的有能力征服这些国家?
郑和下西洋的时代,正是大明国力最鼎盛的永乐王朝时期,好大喜功的永乐皇帝朱棣急欲在周边国家宣示“天朝国威”,建立代表宗主与藩属国关系的“朝贡体系”,同时还有一个隐秘的动机,就是在海外追查失踪的建文帝的下落,因此,必须进行一系列声势浩大的“航海外交”活动,由此开启了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序幕。
由于明朝初建,海外充满了各种敌对势力,郑和的舰队实际上可以算是一支古代史上最大规模的“特混舰队”,每一次都有200多艘各类船只,除去郑和的旗舰以及一些载满货物及物资给养的“宝船”(货船)外,其余舰支几乎都是明朝的战船,舰队人员更是几乎就是一支远征军的规模,人数多达两三万,而且九成都是由明朝水师官兵直接充当,平时是水手、使团成员,一旦遇到威胁,立即就会顶盔贯甲,成为杀气腾腾的大明武士!
明朝舰船不仅体积庞大无比,而且装备有各种当时领先世界的冷热兵器,尤其装载有门类齐全的火炮、火瓶、火铳等等,海战自不必言,在亚洲根本没有对手,就是许多年后的欧洲远洋船舶,也根本不在同一级别。
要知道,400年后,英国仅仅派出47艘军舰,5000多士兵,就击败了大清王朝,而当时南海诸岛许多地区实际上还处于非常原始的部落状态,仅有主要岛屿受益于贸易带来的局部繁荣和进步,这些落后的小岛国家,别说无力抵抗郑和舰队的进攻,甚至就连从中国流落于此的海盗势力,都能将他们征服,最后还是有赖于郑和的助剿,才扫除了阻碍南海诸国前往中国“朝贡”的海路隐患。
实际上,郑和的舰队也是有武力任务的,郑和曾经明确受命:“及临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掠者,剿灭之。”因此,郑和的舰队的确发生过一些战争,比如剿灭阻碍南海海路交通的最大海盗集团——陈祖义海盗集团、帮助苏门答腊国平息内乱、生擒袭击明朝舰队的锡兰山国国王等等,让南海及印度洋沿岸各国无不震恐敬服!
由此可以证明,郑和的舰队如果真的是侵略性质的大明海军,南海诸国的确不是对手。
不过,尽管郑和舰队具有扫平诸国的能力,但中国封建制度的制约,郑和是不可能这么做的,即便是傲视天下的朱棣皇帝,也不能有此“非分之想”。
为什么呢?因为中国自秦汉进入大一统的封建模式后,就注定了它必须聚集所有能量致力于国家的稳定,甚至不惜采用一些“愚民”的手段,以扼杀底层百姓的创造力。因此,这种统治思想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繁荣发展,阻碍了科学文化的进步,使中国社会不具备欧洲社会那种生机勃勃的“中底层自律、自治精神”。
所以,中国的皇帝们只求管理好中国的老百姓就够了,很难有野心再去征服极其遥远的海外之地,即使征服了,也不可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因为中国的封建体制根本就不具备这种能力。
西方国家则不然,王权极为有限,社会各阶层,尤其迅猛发展的资产阶级,有足够强大的活力,自行组建具备四处扩张能力的“股份贸易公司”,比如英法荷兰等都建立的“东印度公司”,西方早期对世界的侵略瓜分,其实并不是国家所为,而是这些国家的“贸易公司”所为。
这一切,在为了防止百姓追求贸易利润而强行实施“锁国封海”的明清王朝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郑和的舰队即便有实力这么做,大明王朝也没有实力去建立有效的管理,因此朱元璋早早就下达了一个颇有自知之明的“不征之国”名单,几乎把所有海外邻邦都列入了名单之中。
这就注定了郑和的大航海只会是一场耗费巨大、赔本赚吆喝的作秀活动,根本不可能为国家带来多少实际利益,那些表示要向大明宣示效忠的国家,无不在与大明的“朝贡贸易”中赚得盆满钵满,而大明皇帝们要的就是这种“万国来朝”的面子,花点钱又何乐而不为呢?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既然能用钱来解决的事,为什么还要动用武力呢?”
所以,郑和下西洋即使是凭借武力征服了那些国家,也根本不会像后来的西方国家那样,在当地攫取巨额的利益,只会增加大明王朝的经济负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