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成果】高中生对哈尔滨的地域文化的认知调查分析报告
摘要:文化自信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地域文化是学校文化教育的宝贵教育资源,开展地域文化教育,既是传承和弘扬丰富地域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有力举措。那么,高中生对哈尔滨的地域文化认知情况如何?基于围绕地方文化开展的教学生成的系列问题,我们在哈尔滨市高中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由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指引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高中生;哈尔滨;地域文化;认知;调查
文化自信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地域文化是学校文化教育的宝贵教育资源,开展地域文化教育,既是传承和弘扬丰富地域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有力举措。那么,高中生对哈尔滨的地域文化认知情况如何,我们在以高中生为对象开展的地方文化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以什么为教师教学的逻辑起点起点,以什么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契合点,如何设计地方文化的教学要点,如何引导学生突破目前地方文化学习的难点,基于围绕地方文化开展的教学生成的系列问题,我们在哈尔滨市的高中学生中开展了问卷调查。
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课题组成员采取问卷星、每天交作业小程序、小7学伴、微信群、QQ群、电子邮件、纸质等形式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4485份,现对调查问卷中反映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做以下分析与总结:
一、问卷调查的目的
哈尔滨市主城区有一百年的悠久历史,其所辖的阿城区、双城区、呼兰区、依兰县的历史则可以追溯至距今约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哈尔滨市及其所辖区域素有深厚的文化传统,这样的人文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代生存于此的人们。
研究乡土文化,并将之融入中学语文教学,长时间以来成为哈尔滨市第八中学语文教研团队的共识。通过家乡文化教学,唤醒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而形成一种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曾说:“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原则。”我们将哈尔滨市的地域文化作为教学的一项内容,研究合乎当代国情、省情、市情及学校学情的文化载体,探索适合当代高中学生的地方文化教育途径, 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问卷对象分析
接受此次网络问卷调查的学生,高一的学生占43.92%,高二的占37.24%,高三的学生占18.84%。哈尔滨市市属高中近年来大多在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研学课等教学活动,学生对这些活动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参与热情较高。如哈尔滨市第八中学以校文学社团为依托开展了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研学活动,自主研发了关于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的系列课程。近年来,学校和教师也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结合学校开展的“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课本剧展演”、“校园读书节”、“百日成长”、“配音大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养成。由于以往人们对哈尔滨地域文化存在认识误区,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主要依赖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地方文化的占比较小,所以学生反而对身边的文化有陌生感,认识上有碎片化倾向。
三、调查问卷分析
有63.88%的接受调查高中学生认为对哈尔滨的地方文化了解不多,12.37%的学生认为自己只知道简单的一点点,这两项加起来高达76.25%的绝大多数学生反馈信息说明地方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学生对该内容表达的知识渴求度较高。以下是对高中学生对哈尔滨本土文化内涵了解的情况调查:
呼兰河文化相关内容了解较好的有:《呼兰河传》的作家作品,正确率为93.5%;“天时地利人和”,正确率为87.79%;作品中具体语句的解析,正确率为84.22%。
赫哲文化相关内容了解较好的有:赫哲族的主要分布,正确率为61.88%;赫哲族人的酒文化,正确率为87.09%;“河灯节”的时间,正确百分率为58.7%。
综合调查方面了解情况较好的主要有:作为中学生是否有必要了解家乡文化,认为非常必要了解的最多,百分率为为73.63%。优秀的地域文化对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的作用,认为积极作用的最多,百分率为57.99% 。通过课上开展家乡地域文化的学习上是否树立文化自信的,认为会的最多,百分率为54.14%。
金源文化相关内容了解较好的:女真人及其后继者,正确率为50.9%。
萨满文化相关内容了解最为突出的有:史官对“萨满”的称谓,正确率为63.96%。
冰雪文化了解最为突出的有:国际冰雪文化名城,正确率为90.29%。
建筑文化了解最为突出的有:是否对哈尔滨的历史文化建筑保有印象,如果有对哪一种有印象,中央大街建筑群的最多,百分率为62.18%。高中生缺少对哈尔滨历史文化多元性的认识,反映在建筑文化方面比较直观,如调查问题:您知道以下哪些是哈尔滨红色文化建筑?受调者的回答如下表:
您去过或了解哪些哈尔滨俄式建筑?
这两个问题的答卷反映了学生对哈尔滨城市文化多元性体现在建筑方面的特征存在误读或者无视的事实。
军垦文化了解最为突出的有:通过什么途径了解黑龙江军垦文化的信息的,回答“通过偶尔参加学校或社会上举行的展览及纪念活动了解”的最多,百分率为33.68%。
知青文化了解最为突出的有:宣传知青文化应主要面向哪些群体,认为学生的最多,百分率为51.99%。
航天文化内涵了解最为突出的有:研发小卫星七战七捷的高校,正确率为75.03%。而对航天文化的精神内涵理解不够,体现出学生对与文化现象与人文精神之间理性思考的缺乏。如: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 [多选题]
抗联文化的了解情况:抗联的主要将领了解较多,但是对于他们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和为中华民族御侮求存浴血奋战的深远历史意义认识不够,对于文学作品方面如脍炙人口的抗联歌曲回答正确率仅为21.44%。
上述哈尔滨本土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大部分学生仅掌握其基本情况,对其成因、具体表现、意义及影响了解并不深刻,需把握其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四、问卷调查的结论
(一)接受调查问卷的高中学生普遍对乡土文化不够熟知。如对哈尔滨特有的金源文化、呼兰河文化、赫哲文化、中华巴洛克文化等文化现象大多数学生一知半解,对于军垦文化、冰雪文化、知青文化、抗联文化、北大荒文化、缺乏系统的全面的认识,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家乡文化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令人惋惜;对萧红故居、孔庙、金上京文化遗址等家乡名胜及文化古迹不感兴趣,没有去过。探究家乡乡土文化的意愿不强,热爱家乡,弘扬家乡文化,保护家乡文化古迹的热情不够。
(二)与读书、读报、看视频、听音频相比较,接受调查问卷的高中学生更喜欢参与度高的学习方式,更加容易接受体验式学习。如:你比较关心赫哲族民俗文化的哪些方面?31.66%的学生选择民风民俗活动,而关心语言文字的学生仅占15.83%。
(三)学生获取地方文化知识的途径还比较少,方式还比较单一,相对于日趋繁荣的娱乐活动来说,地方文化的传播显得冷清。如问题: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哈尔滨本土文化的?我们看到,学校政府的宣传、引导、教育功能还需加强。
针对以上现象及情况,在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加大文化自信与哈尔滨市高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活动教学的力度,以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五、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产生的思考和建议
(一)关于继承和弘扬哈尔滨乡土文化的思考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信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深刻阐述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立足点和着力点、方向和目标、方针和路径。立足民族的文化,就是世界的文化;扎根乡土的文化,就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乡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己家乡的渊源与特色,激发他们认识和接受传统文化的情感需求。然而,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尚未建立“大语文观”,对乡土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足。这使我们的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地方文化背景,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传承。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挖掘、选择和运用哈尔滨本土文化呢?
1.坚持高质量发展,体现当代价值。
乡土文化中有自然风光、建筑遗迹等物质文化,也有传奇故事、区域文学、乡俚俗语、民间歌谣以及本地方言等精神类文化产品,一方面看这些资源是不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另一方面看是不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要求,第三看是不是与我们的教学相协调。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有利于哈尔滨乡土文化教育的健康发展,更能体现其当代价值。
2.乡土文化的内涵尚有待进一步挖掘。
我们能够发掘什么样的乡土文化资源,又该如何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呢?首先,发掘美丽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博物馆等乡土物质文化资源。如金源、冰雪、知青、抗联等文化,这样的资源在哈尔滨比比皆是,这些资源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人文价值深厚巨大,它们能够通过校本教材或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培育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自豪情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怀。其次,要着力发掘红色足迹、抗联、军垦、呼兰河等乡土精神文化资源,进一步通过乡土文化教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3.在高中作文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化要素
在写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让学生通过学习家乡文化的内涵,通过探究哈尔滨文化多元特征形成的原因,通过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的创造,推进地方文化建设。借多彩乡土文化铸魂,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写作方法指导,运用乡土文化资源,在作文教学上,会拓展学生视野和空间,增添学生写作素材,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构建完善人格品质,并对乡土文化进行反射和润泽,这也正是乡土作文教学的核心所在。问卷中回答“地方文化在你写作中的作用”占比显示出学生文化自信需要在学习与实践中提升的学情。
(二)关于进一步实施乡土文化教育的建议:
1.政府和学校要做地方文化教育的主体,要着眼于推动地方文化建设、提升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培养优秀人才、留住优秀人才、吸引优秀外来人才的大局坚定地实施地方文化教育。
2.乡土文化教育要彰显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教育目的,做关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探讨地方文化的当代价值,渗透社会主义价值观,反对本本主义。
3.教育的方式宜采取研学、社会实践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强化情境带入,重视学习者的体验和生成。
4.地方文化教育需要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一定的时间。
5.形成常态化、体系化教育,使地方文化教育在实践中日臻成熟。
6.教育对象可尝试由学生扩展至全民,教育的阵地亦可由学校扩展为社区,建议发展为家、校、社区一体化的文化建设体系。
六、总结
在学科素养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文化,才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归途;在全民素养不断提升的今天,文化,亦是全民教育的方向。如果说传统文化解答了“我从哪里来”的问题,那么地域文化就应该解决我“现在在哪里”的问题,二者有机结合,回答好“我要到哪里去”的问题。
立足一线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应该涵盖学的研究、考的研究,并延伸至对生活、生命的研究。这几方面有机融合,需要我们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目的在于淬炼我们的教育教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