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于市:上海真如寺
去真如寺之前,我请教一位朋友具体方位——朋友是商人,公司就在普陀区,不过朋友说从未去过,不知道,我说那你平时开车也没在路边看见过吗?朋友说没有。
当我第一眼看到,我理解朋友了——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公元1208—1223年)的真如寺不同于一般寺庙的朱门黄墙,山门如柴扉,连油漆也没刷,朴素大方,隐隐透着自信和自在:
“青瓦灰砖白墙、木结构的仿古建筑,色调清淡,没有金碧辉煌的殿堂和耀眼夺目的彩画梁柱,使人入景心净,生平常心。”
如今寺庙大多喧嚣嘈杂,虽在闹市,且临近十字路口,但真如寺恍如一座山间千年古寺,以无言屏退周遭红尘嚣嚣,是李清照的“谢他酒朋诗侣”,妙极,正对了我的胃口。
第一眼就生了好感,十元钱买了门票后好奇地往里走。
进门右手边是寺庙常见的鼓楼,左边墙上却难得一见框出数竿竹影,竹子中空,寓意谦虚有节有操守,竹枝挺拔清秀,竹叶纷披摇曳生姿,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无不好竹,有竹即雅,顿觉此地生出一份中国传统文人气息,想象书声朗朗,墨香缕缕,恍如置身哪户读书人家的书房。
走过鼓楼和夹道一排香炉,又是白墙灰瓦,好像走进一幅江南水墨画,阶前盆景皆精致玲珑。
真如寺第一眼可赏建筑和景观,触目可见中国传统建筑元素,随处伫足皆为取景框,养眼养心,世人至此,能不护胜善根,能不生清净柔和心?
从兜率宫殿开始,我依次跪下,合十敬礼,向释加、如来、观音诸佛菩萨深拜,也向自己人性深处的神性深拜,问候。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寺中有银杏树,据说也有七百年了。诗人说“名花倾国两相欢”,此处也是“古寺古树两相守“,既然是古寺,自然要有古树相伴。
我爱极了真如寺庙的屋顶,爱极了这曲线美,后悔以前在北大旁听考古课时不认真,只记得老师说中国建筑中多借鉴中国书法,尤其是屋顶廊檐,可这些是书法中的“一”?“人”?“口”?都不记得了,果然书到用时方恨少。
廊柱,青砖,木板门,都是我们自己的建筑之美,我们自己的文化之美,不正是现在官方说的“文化自信”吗?慢慢走,缓缓行,慢慢走进传统,走进文化,走进历史。
还没进大殿,就听见远处传来熟悉的女声唱诵——我在尼泊尔禅修时大街小巷日日夜夜都能听见这把嗓音,没想到却在这座中国寺庙里忽然听到,顿生亲切——这是琼英卓玛的梵音,她是尼泊尔国宝级的歌者,雪山下的天籁之音,听过一次就不会忘记。
此时心已经又多了一层欢喜,拜佛起立,我开始仰头仔细欣赏——真如寺现存梁、柱、枋斗拱等主体结构以及大部分构件皆为元代原物,是我国佛教寺院中为数很少保存下来的元代建筑。
“江南地区现存的元代建筑物极少,除真如寺外,仅有苏州三清殿,吴县轩辕宫和金华天宁寺3处。真如大殿共有木柱16根,每根木柱的地基,用黄土和铁渣分层夯筑而成,阔1.8米,长3米,深1.8~2米;各柱地基,以木相连,为古建筑所罕见,是宋元建筑的重要特征。在历次重修时,还发现柱子、梁枋、斗拱等各项构件的背面及接榫处,留有当时工匠用毛笔墨书的名称,多为江南工匠的习用俗语。”
仔细看,梁上有字——正殿内额枋底部仍保留“大元岁次庚申延佑七年癸未季夏月己巳二十乙日巽时鼎建”双钩阴刻墨字,为该寺建造年代的佐证。
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何痴迷这些梁柱,其实我对木工一窍不通,可是我觉得这里面有一种耐性,一种安详,一种做事情不苟且,不马虎,精益求精,就要流传千古的自信和志气,一种“理上学,事上磨”的踏实,一种秩序井然,匠心独运的美。作家用文字说话,画家用画布表达,工匠用建筑流传,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就是经典,岁月已经证明当年的工匠们都是值得尊敬的大师,他们的作品都是经典。
进来就看见大殿后有高塔,一样的素雅古朴。穿过大殿,终于来到塔前,有人在默默转塔,我也悄悄加入。记得上一次转塔,是在色达。
“在寺内的方塔地宫中心,专门建有一个小间,供奉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珠一颗,这是真如寺、真如佛塔的镇寺镇塔之宝。是由真如寺住持妙灵法师的皈依弟子、新加坡居士许侨安和巫抒芝夫妇祈请自斯里兰卡一座很古老的寺院,于2004年11月14日,到达浦东国际机场。当天,妙灵法师等一行赶往浦东国际机场,特别将佛祖真身舍利迎请入寺,并供奉于佛塔地宫。”
在色达和青海的藏地寺庙和佛学院转过塔,在汉地转塔倒不多。一边转,心中一边默默赞叹:这就是我想要的心中的寺庙啊。不是日本的,不是缅甸的,不是尼泊尔的,是我们中国自己的——这里有所有我在国外见过的那些让我心生欢喜念念不忘的寺庙的所有优点,同时又是我们自己的,如果国内寺庙皆如此,我又何必每年千山万水地去那异国的土地上禅修呢?
走过八千里路云和月,我还是喜欢这祥云朵朵的地面,这是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符号啊。
四下寂静,默默在琼英卓玛的梵音唱诵中转塔,一圈圈,慢慢转,缓缓行,如果不是亲身在此,我可能以为这是日本的哪家寺庙?是尼泊尔或缅甸的哪家精舍?可这分明在上海,在我们自己汉地的寺庙里啊。
每转一圈,都经过方丈室,大门紧闭,我没有遇见方丈,但我在心中默默致意——是有怎样精深的修为,怎样如海的智慧和无边的慈悲,才能打造滋养出这样一座亦旧亦古,如真如新的福地宝地?
如今的寺庙,求新不难,求奢不难,求大不难,求全不难,唯独难古,难静,难净,难幽,难寂,可是一进真如寺,我就知道,这里都有了,古、静、净、幽、寂,都做到了,真是喜得我心花怒放。
手机一会就没电了——没想到要拍照,可我还是忍不住频频举起手机,实在是太喜欢这里一花一草,一木一石了。
根本不用找角度,随便拍拍都好看,真如寺每个角落都在教我什么是“素以绚烂”,什么是“蓬头粗服不掩国色”,这里除了可以讲经开法会,完全可以开建筑课和景观课——既然福慧双修,那么世间最高智慧最高级审美难道不是都在佛门吗?这才是佛门本来面目,这才是寺庙应该有的样子——洗去染污,步步生云,轻安圆满,心灵安住的地方。
也就是:“谓此真如,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
准备离开时,真如寺又给了我惊喜。
真如寺一面环水,索性不建围墙而是临水设了一条长廊,长廊上多石刻佛像和佛经,三五步悬挂着方丈妙灵师父的书画,让人目不暇接,怒目棒喝与拈花微笑纷至沓来,交相辉映。长廊尽头有放生池,时闻哗哗水声,原来是池中锦鲤嬉戏,可见鱼也是前世修了来的,今生能被养在这真如寺中。
慢慢走,缓缓行,心中默想,这一条临水长廊,何尝不是人间一条修行路——外面那护城河,便是每人须持的戒律,不可逾越,不可漠视。
佛经《成唯识论》:“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如,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寺内横梁对联有“佛日增辉崇盛世群咸悟真如”句,点出了寺名的来历。
上海最古老的寺院 -- 真如寺,大隐于市。又,谢谢老友胡婍姐姐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