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都有的这项能力,你也可以拥有

主播:Bobo

本书作者西多昌规是日本著名的神经科医生,不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以咨询顾问的身份,指导人们如何通过改变大脑的使用方式提升专注力。

为什么要提升专注力呢?因为每个人的一天都只有24小时,专注的人效率更高,可以做更多事。本书提到的知识和技巧,可以帮助大家提高专注力,获得更多空闲时间。下面一起来看看专注的两种动力来源,以及专注的两种影响因素。

“积极专注”与“消极专注”

虽然很多事表面看起来都跟不专注相关,但深究下去,你就会发现事情的性质不同,对应的解决方法也不同。比如,小晨最近要写用户分析报告和自学PS,但都没法专心去做,怎么办呢?

他想多掌握一个技能,于是自学PS,这是“积极”的行动;而用户分析报告,是上司交给他的任务,不是他本人的意愿,属于“消极”行动。西多昌规指出,针对自己想做的事与不想做的事,专注的方法不一样,前者要用“积极专注”,而后者则用“消极专注”。

先来说说“积极专注”,它是以“正能量”作为行动的诱因,特别是朋友的赞美。我们可以用“我正在做某件事,它的好处是……”的格式去跟朋友说,从而获取正面的反馈。比如小晨可以把自学PS的消息以及PS技能在职场中的加分项告诉朋友,这样就可以得到朋友正面的反馈:“好样的,简历上又多了个技能,那你好好学习吧。”朋友的赞美可以给我们带来动力,让我们的精神为之一振,卯足了劲,专注地做事。

再来说说“消极专注”,它是指利用危机感与恐惧感,让自己专心处理“外来”的任务。“消极专注”的动力,其实就是对来自他人的愤怒和批评所产生的畏惧,比如,“你怎么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当我们预知他人的批评、责骂时,“消极专注”就会被激发出来。

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可以假设自己没完成任务,然后把跟上司报告的程序走一遍。比如打开上司的微信或者短信对话框,写下自己要报告的内容,“总监,对不起,我没完成用户分析报告,可以再给我一天的时间吗?”写好之后不要删除,告诉自己,如果还不行动,再过一天就要把它发送出去了。这样就可以刺激自己专注地完成任务。

自己主动想做的事情,用“积极专注”;被动去做的事情,用“消极专注”,根据不同的事情来调整心态,就能更好地控制专注力。

“主动注意”与“被动注意”

专注,其实就是保护注意力的过程。我们的注意力可以细分成“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前者是指把注意力放在该做的事情上面,比如工作、阅读、弹琴等等;后者是指原本专心做某件事,注意力却被其他事情吸引,比如听到说话声就看不下书。

要想办法放大“主动注意”,缩小“被动注意”,让自己更加专注,就绕不开一个关键因素——噪音,它是最常见,并且对专注力影响最大的因素。

西多昌规发现,当噪音跟我们有关,或者是具备意义的信息,就会放大“被动注意”,转移我们的视线,从而破坏我们的专注力。比如小林周末去咖啡馆写文章时,如果隔壁座位的人在聊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即使她对这些内容没有兴趣,但只要其中包含她理解的信息或词语,就会不自觉地听进去,从而影响大脑,让自己分神。所以,看书或者工作的时候,不要听可以理解语言内容的音频,比如流行音乐、广播或者线上课程音频等。

反过来,当噪音跟我们无关,也不具备意义时,可以放大“主动注意”,帮助我们保持专注,比如下雨声、鸟叫声等,这些大脑无法理解的内容被称为“白噪声”。它有很多频率,最常见的就是风声、雨声、水流声等等大自然中存在的声音,以及古典音乐和轻音乐。

当我们专心做某事,而且身边存在可以影响自己的噪音时,就可以通过播放白噪音,让自己忽略那些打乱大脑思绪的声音。比如咖啡馆里的小林就可以戴上耳机听下雨声,屏蔽干扰。

从今天开始,我们可以创建一个“白噪音”歌单,放大自己的“主动注意”,缩小“被动注意”。

总结一下,专注力不是一个空洞的东西,它有具体的动力来源和影响因素,了解这些之后,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用起来,让自己成为一个拥有超强专注力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