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温脾丸及其类方的研究与运用(五)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大温脾丸及其类方的研究与运用(五)

我们再看看细辛,《神农本草经》里咋讲的?你看我们要回归传统,回归经典的东西,把我们以前学的东西先打开。研究完以后,我们再结合现在的一些研究。通古今,明医昭。古代的,现代的,还有当代的一些研究,我们结合起来。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名医别录》里面讲:无毒。主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这啥字?“齆(weng)”吧,齆鼻,这是啥?浓鼻涕。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哦,这个细辛原来是这个样的,我们以前就认为是个祛风的药是吧!它比较热还能止疼,其实你只是知道了它一点点功效,这个细辛可以通神明,通精气。这个药非常神奇。

记得我刚行医不久的时候,一个病人来,他看什么呢,发热,发热一个多月,一到中午就开始热,最高体温大家知道多少吗?体温计到头了。他跟我讲:到头了。我说:吹吧!我心里想哪有这样的,我行医这么长时间,没见过(体温)到头的。他发热时到他家,一量体温多少?41.5度。他说:“嗯,这刚开始,还没到头。”看来他没骗我,看他的发热情况起伏,这是往来寒热啊!我就去摸他脉的时候,这个脉很奇怪,我这么多年就摸那个脉是最典型的脉,两个尺脉浮起来,两个尺脉独浮,沉取无力,别的脉是沉的,就这两个脉高起的,我想了半天这是啥病。尺脉都是下部脉啊,想了半天问他这个问他那个。小便正常,什么都正常,我说怕不怕冷?不怕冷。这个病没见过,反正当时想的这好像有往来寒热,先用小柴胡汤。下了一个小柴胡汤,早上开的药,下午我正在干活,他媳妇跑来找我来了:“大夫,你来到家里来看看吧,又开始发烧了。”我故作镇定,把手洗一洗,心想着这个病还真没见过,问题是他说得更奇怪,他找了很多医生,打十八支青霉素。听过没有?没听过吧!我都没听过十八支。找我们老中医看,老中医咋说的?你这是瘟疫。瘟疫就他一个人病,旁边没人病,瘟疫从何谈起?还有讲他的病是疟疾,他还没有接触史,查了没有疟原虫。说他伤寒,检查东西都不支持,就是猜的都不对。在那个地方有个老中医说:“哇!你的病是大承气汤证”。他吃完咋着,他吃完一副药,人就晕倒了。吓得那个大夫又是拿针扎,又是掐人中,他醒过来后,(大夫)说:“你这个病啊,赶快找别人去看,(我)治不了。”那意思就是当时形容得非常玄,他媳妇越这样说,我心里越没谱。我想这完蛋了,今天这些名声啊,半世英名葬在他手上了。后面到他家去,他躺在被窝里面盖那么厚的被子,寒战。我说:“你怕冷吗?”他(哆哆嗦嗦)说:“有一点怕冷。”他叫他媳妇倒水,我都看得清清楚楚,就这样的暖瓶,一打开热气冒着呢,倒了一杯水,拿到跟前来,他喝了一口,说:“不热”。——他媳妇说:“刚(烧)开一会儿啊!”——“重烧去。”他老婆乖乖烧水去。这一个动作,啥?暴露出来真寒啊!这时候,我号他的脉发现所有的脉都怎么样了?不是沉,那个脉跳得像豆子一样的,那个脉咚咚咚太快了,因为他体温太高了。六脉全部都浮起来了。沉取怎么样?沉取还是无力,大家好好记住这个脉。所以说这个脉也可以出现沉,也可以出现浮,但是沉取肯定是无力的。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而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我问一下发热的人有没有脉慢的?没有。好多书呆子写这个书啊,他说那个麻黄汤不可以浮数,浮数者,应该是麻杏石甘,我说你就是个书呆子,你根本就没见过病人,病人可以出现浮数脉,大家听明白了没有?我们是临床医生,你不能瞎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一摸(脉),我就问他:“你发病前发生什么事了?你肯定没跟我说实话,你给我回忆。”他回忆半天说:“这个算不算?”他说他是刷漆的人。他说:“我有一天到了一个公社,很冷的一个山谷里,就是像山谷一样的地方。”他去刷墙,刷完墙以后觉得累了,就在地上铺了一层报纸,躺在上面睡觉,睡觉的时候,不是光受凉,他遗精了。他想怎么会遗精呢?他遗精以后刚好怎么样?寒邪直重精室。大家理解了没有,所以说为什么那个脉两尺独浮?这个病叫“夹阴伤寒”。这是研究伤寒里面的一个学派,叫“夹阴伤寒”,又叫“漏底伤寒”。什么叫“漏底”?底漏了。我说:“啊!这下子终于找见原因了!”因为这个病已经拖了二十多天快一个月了。这时候,我用麻黄附子细辛加上啥?干姜甘草,就是啥?四逆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因为啥?他的脉已经开始往外暴出的情况已经有了,我怕他别脱了。所以说要开他窍,就把方子这么用了。

当时附子用六十克的时候,我爱人在药房,临时拒绝抓药,“我们不能出名,我们不需要出名,我们也不能让他把我们害了。”后面我说:“你相信我,我认证没错。”一股脑全部把这过程鉴别诊断完。我认为尽管我看的书上没有记载,但是我断定他是这个病。当时,经过我反复的,把道理一遍一遍给她全部讲完,她说:“你说的很有道理,万一不行咋办?”我说:“很简单,我没要他一次喝完。”我那会儿经验不丰富,我那会就叫他咋喝?把药熬好分三次喝。现在经验丰富,我当时方法不是很正确,这个药方开的问题不大,应该怎么样喝?隔三个小时喝一次,隔三小时喝一次,你看喝桂枝汤法,这才是对的方法。当时就那样喝,你猜怎么样?头天喝完,体温“shua”下来了,多少度大家猜猜?最高体温三十八度七。哇!这一次心里面觉得有点意思了。第二回一吃三十七度六,第三天吃完体温正常。

但是我后来看太阳病篇里讲,太阳经,瘀血要随热而出。所以说那么暴热他会出现啥情况?当时,我推测会不会尿血啊!那么热啊,高热。结果很巧,被我预计对了。我说:“你查查尿去吧!”—— 一查尿,“哎呦,就是有血呢!”——“你看,我早跟你说了吧,我们老祖先在一千八百年说清了。”我把那段文字还拿出来,我说:“你看,瘀血随热而解。”但是我万万没料到啥,你猜猜?他全身脱了一层皮,全部都是(皮)屑。我到今天为止我还想请教各位呢,他为什么全身会掉皮啊?后面我查了好多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里有些会出现什么?落皮屑。但是这个病号确实不是那个情况。说明当时人体发生剧烈反应的时候,人体很聪明,会把最表皮的东西怎么样?脱落。当我们生病的时候,先起些皮屑。我们说善治着治皮毛,看到皮毛的时候就知道,哦!里面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了,大家听明白了没有?啊!这个里面的经验教训太多了。

(本文待续)
(0)

相关推荐

  • 【金梅:《伤寒论》伤寒、中风、温病的鉴别要点】

    麻黄汤为太阳伤寒第一方 桂枝汤为太阳中风第一方 所以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的鉴别主要是指太阳伤寒与太阳中风的鉴别. 1.有无汗出 桂枝汤证在发热的高温持续期,这个时期人体刚刚开始散热,而人体散热常见的方式 ...

  • 两感病长期携带

    太阳少阴为表里,怕风怕冷,桂枝汤加上麻附辛■ 少阴寒化症的结核病.甲亢.食道炎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 六经辩证就是六合,例如太阳少阴为两合,两合者两经无病:两不合者,少阴太阳同时而病.太阳是 ...

  • 大温脾丸及其类方的研究与运用(一)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大温脾丸及其类方的研究与运用(一) 各位中医界的张仲景,扁鹊,华佗们,大家早上好! 在我们刘国轩老师多次的推举下,今天的这个课终于如期召开.这个大温脾丸被称为成为千古奇 ...

  • 大温脾丸及其类方的研究与运用(二)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大温脾丸及其类方的研究与运用(二) 当年,我们的恒伟老师,大家可能在群里面都见过或听说过这个老师,当时我正在出门诊,他发过来一个方子,就是大温脾丸的一个变化,我看了以后 ...

  • 大温脾丸及其类方的研究与运用(三)

    那么大温脾丸及类方乌梅丸的组方药物的分析我们慢慢来,我们先进入到药的层面.因为啥,方是由药组成的,我们这个方随法出,法随证立,用药物来模仿天地气机运转的变化,通过我们服用以后达到人体气机和天地和谐统一 ...

  • 大温脾丸及其类方的研究与运用(四)

    我们再看附子,第一个讲了干姜,第二个讲附子,附子这个药,一说附子就说温阳,一说附子就补阳,我们好好看古人怎么说,<神农本草经>讲,味辛,温.主治风寒咳逆,第一个功效是治咳嗽的,邪气,温中, ...

  • 大温脾丸及其类方的研究与运用(六)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大温脾丸及其类方的研究与运用(六) 我们看看"当归,味 甘,温.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创.煮饮之."妇人漏下绝 ...

  • 大温脾丸及其类方的研究与运用(七)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大温脾丸及其类方的研究与运用(七) 吴茱萸,<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这个吴茱萸,它太冤枉了,现在 ...

  • 大温脾丸

    目录 附: 1古籍中的大温脾丸 1 拼音 dà wēn pí wán 2 大温脾丸的别名 温脾丸 3 处方 法曲5合,大麦糵5合,吴茱萸5合,枳实3枚(炙),干姜3两,细辛3两,桂心5两,桔梗3两,附 ...

  • 经方体质研究 : 补发:读黄老师的《中医十大类方》体质汇编顺口溜

    读黄老师的<中医十大类方>体质汇编顺口溜 poshan 读黄老师的<中医十大类方>体质汇编顺口溜   编的很多年了,管他的,拿来献丑. 一:桂枝篇 桂枝文弱体瘦 ,脉浮肤白神光 ...

  • 十大类方方证歌诀

    一:桂枝类方 (1)桂枝体质:  形瘦肤白纹理细,肌肉较硬肌表湿,腹部扁平腹肌紧,唇淡红暗目有神,舌体柔,色暗淡,舌面润,苔薄白,各种汗证接踵来.敏感寒冷及疼痛,易感伤风心悸动,易肌挛,易便秘,睡眠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