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马兜铃
一、典籍摘要
1.《本草备要》:“寒能清肺热。苦辛能降肺气。治痰嗽喘促,血痔 疮,大肠经热。”
2.《药性论》:“主肺气上急,坐息不得,咳逆连连不可。”
3.《本草便读》:“轻浮象肺,降痰嗽有解散之功;清肃归金,平喘促得苦寒之力。”
4.《日华子本草》:“治痔瘘疮,以药于瓶中,烧熏病处。”
5.《本草分经》:“苦辛寒,清肺热,降肺气,兼清大肠经热,亦能行水,汤剂用之多吐。根涂肿毒。”
6.《开宝本草》:“主肺热咳嗽,痰结喘促,血痔瘘疮。”
7.《本草撮要》:“味苦寒,入手太阴经。功专治热咳实证,得甘草治肺气喘急,亦可吐虫,千金方单服治水肿。去筋膜,取子用,有毒。多服则吐利不止,捣末涂疔肿良。”
8.《珍珠囊》:“利小便。主肺热,安肺气,补肺。”
9.《雷公炮制药性解》:“味苦,性寒无毒,入肺经。主清肺,除咳嗽痰喘,治血痔漏疮。”
10.《本草求原》:“治肺中湿热,声音不清,痰喘咳嗽。小儿麻疹内陷,喘满声暗,宜加用之。”
11.《得配本草》:“苦、辛、寒。入手太阴经气分。止嗽降气。得甘草,治肺气喘急。烧烟,熏痔 瘘疮。咽中如梅核,吐不出,咽不下,心下闷热,煎服一两即愈。”
12.《药笼小品》:“轻清肺热,苦辛降气。治痰嗽喘促。若肺虚挟寒大忌。”
13.《药性切用》:“苦辛微寒,轻虚象肺,入肺而清金治嗽,降气定喘,为湿热伤肺专药。”
14.《玉楸药解》:“味苦,气寒,入手太阴肺经。清肺降逆,定喘止嗽。治咳逆痰喘、痔瘘肿痛,能解蛇虫之毒。多用则吐。”
15.《证类本草》:“味苦,寒,无毒。主肺热咳嗽,痰结喘促,血痔瘘疮。”
16.《医学入门》:“马兜铃子寒而苦,肺热咳嗽痰无数,咳逆连连坐卧难,熏痔更医五种蛊,根即名为青木香,利膈止痛无不愈。”
17.《饮片新参》:“散风热,宣肺气,治咳呛,开声音利肠。”
18.《本草纲目》:“马兜铃,寒能清肺热,苦辛能降肺气。钱乙补肺阿胶散用之,非取其补肺,乃取其清热降气也,邪去则肺安矣。”
19.《本草述钩元》:“马兜铃所治,专主咳嗽之因于肺热而痰结喘促者,第肺热痰结,须分虚实。”
20.《本草经疏》:“马兜铃,苦善下泄,辛则善散,寒能除热,而使气下降。咳嗽者,气升之病,气降热除,嗽自平矣。痰结喘促,亦肺热病也,宜并主之。血痔瘘疮,无非血热。况痔病属大肠,大肠与肺为表里,清脏热则腑热亦清矣,故亦主之。”
21.《现代实用中药》:“治咯血。”
22.《中药大辞典》:“清肺降气,化痰止咳。用于肺热喘咳、痰中带血,咯血,失音,痔瘘肿痛。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用于肺热咳喘,可配桑白皮、贝母。亦用于肺阴虚有热之咳喘,可配阿胶。”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马兜铃酸A~E、7-甲氧基-8-羟基马兜铃酸、青木香酸、7-羟基马兜铃酸、7-甲氧基马兜铃酸等,另含生物碱、挥发油等。
2.作用:本品有镇咳、平喘、祛痰、抗炎、镇痛、抗肿瘤、抗生育等作用。
3.药理:
1)北马兜铃煎剂经麻醉兔口服给药,有祛痰作用。
2)用马兜铃浸剂给豚鼠作灌流,有明显的扩张支气管的作用。并能解除硝酸毛果芸香碱,氯化乙酰胆碱、磷酸组织胺所致的支气管痉挛。
3)马兜铃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史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马兜铃水浸剂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