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第四百七十六首《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五】
【中唐·韦应物·五言律诗】
拼音版:
[作品介绍]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此诗写作者在淮水边重逢阔别十年的梁州老朋友的喜悦之情,颇有感慨。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颔联统包了分别十年繁复的世事人情;颈联和末联写重逢情景。写相聚、痛饮和欢笑,写环境、形貌和心思,是诗的主体。全诗结构细密,情意曲折,重点突出,韵致悠远。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年时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后为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故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语言简淡,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传世作品有《韦苏州集》。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壹/
韦应物早年当过唐玄宗的侍卫,飞横跋扈,无法无天。后来他发愤读书,在江淮一带做过县令和刺史。这首诗是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喜遇梁州故人时所作的。他和这位老朋友,十年前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
文学赏析
此诗题曰“喜会”故人,诗中表现的却是“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样一种悲喜交集的感情。
诗的开头,写诗人昔日在江汉作客期间与故人相逢时的乐事,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那时他们经常欢聚痛饮,扶醉而归。诗人写这段往事,仿佛是试图从甜蜜的回忆中得到慰藉,然而其结果反而引起岁月蹉跎的悲伤。颔联一跌,直接抒发十年阔别的伤感。颈联的出句又回到诗题,写这次相会的“欢笑”之态。久别重逢,确有喜的一面。他们也像十年前那样,有痛饮之事。然而这喜悦,只能说是表面的,或者说是暂时的,所以对句又将笔宕开,写两鬓萧疏。十年的漂泊生涯,使得人老了。这一副衰老的形象,不言悲而悲情溢于言表,漂泊之感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一喜一悲,笔法跌宕;一正一反,交互成文。末联以反诘作转,以景色作结。为何不归去,原因是“淮上有秋山”。诗人《登楼》诗云:“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秋光中的满山红树,正是诗人耽玩留恋之处。这个结尾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绘画艺术中有所谓“密不通风,疏可走马”之说。诗歌的表现同样有疏密的问题,有些东西不是表现的重点,就应从略,使之疏朗;有些东西是表现的中心,就应详写,使之细密。疏密相间,详略适宜,才能突出主体。这首诗所表现的是两人十年阔别的重逢,可写的东西很多,如果把十年的琐事絮絮叨叨地说来,不注意疏密详略,便分不清主次轻重,也就不成其为诗了。这就需要剪裁。诗的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颈联和末联抓住久别重逢的情景作为重点和主体,详加描写,写出了今日的相聚、痛饮和欢笑,写出了环境、形貌和心思,表现得很细密。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表现的时间最长。表现的空间最宽,表现的人事最杂。这里却只用了十个字,便把这一切表现出来了。这两句用的是流水对,自然流畅,洗练概括。别后人世沧桑,千种风情,不知从何说起,诗人只在“一别”、“十年”之前冠以“浮云”、“流水”,便表现出来了。意境空灵,真是“疏可走马”。“浮云”、“流水”暗用汉代苏武李陵河梁送别诗意。李陵《与苏武诗三首》有“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苏武《诗四首》有“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其后常以“浮云”表示漂泊不定,变幻无常,以“流水”表示岁月如流,年华易逝。诗中“浮云”、“流水”不是写实,都是虚拟的景物,借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表现一别十年的感伤,由此可见诗人的剪裁功夫。
名家点评
《四溟诗话》:此篇多用虚字,辞达有味。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人如浮云易散,一别十年,又若流水去无还期,二语道尽别离情绪。他如“旧国应无业,他乡到是归”,其悲慨之思可想。
《瀛奎律髓汇评》:查慎行:五六浅语,却气格高。纪昀:清圆可诵。无名氏(甲):大抵平淡诗非有深情者不能为,若一直平淡,竟如槁木死灰,曾何足取?此苏州三首,极有深情,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难”也。
《唐诗近体》:情景婉至(“浮云”二句下)。结意佳。
《唐诗三百首》:一气旋折,八句如一句。
《唐宋诗举要》:似王、孟。
贰/
打开《韦苏州集》 ,到处洋溢着友情。无论是忆“山中道士”,还是念“京师诸弟”,诗人都用诗歌表达了深浓的情意。但诗中描写最多的还是故人之情,如 《暮雨送李曹》、《长安遇冯著》之类,而这首《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更是韦苏州友情诗的代表作之一,在众多的友情诗中,别具一格,熠熠生辉。
诗从怀旧始,“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归。”短短十个字,即将诗人与故人的旧情和盘托出,“每醉归”正反映了他们之间那种“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情怀。诗人有意在诗题中用了 “喜会”二字,也是为了表现二人之间的深厚感情。故情益深,相逢愈喜,这是不言而喻的。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回忆起与梁州故人的离别,“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一别十年,几多感慨,几多离愁,却只用 “浮云”、“流水”概括之。不但写出了时空的变换,而且暗用了苏武、李陵河梁送别的典故,文字的凝练,意境的深远,用典的贴切,确实匪夷所思。文章细微处,自然见功力。
接着,诗人在颈联里叙述了与老友会面时的情景。阔别多年的老朋友见面,有多少话要说啊! 二人必定要重温旧情,一醉方休。但诗人在这里却只用了一句“欢笑情如旧”,便一笔带过。是情不深,意不切,抑或是故做斯文?都不是。这一句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兴味无穷,这正如放置多年的醇酒,愈陈愈芳。这种情感,虽不似炉火般炽热,却像真丝般坚韧,千丝万缕,绵绵不断。
颈联的第二句没有接写二人的叙旧,却语意陡转,发出“萧疏鬓已斑”的感叹。这真是乐极生悲,悲则生愁。漂泊的生活,无情的岁月,早巳使诗人两鬓如霜,怎不令人思绪万端?这是诗人的感慨,也是诗人的叹惋,字里行间,隐含着作者对自己身世的不平,也暴露出作者对自己这种不能有所作为的地位的不满。
相聚恨短,相见恨晚。“何因不归去”,作者在诗的末尾发出了反问。为什么不回到江汉,重新同故人再过那种“相逢每醉归”的日子?这个反问使句式一变,整首诗显得活泼起来。诗人接着自己回答道:“淮上有秋山。”表面上看,这是写诗人留恋江南的山水,喜欢淮上的风光。其实,诗人也有自己的苦衷,他在 《登楼》诗中曾写道:“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韦应物由京城被外放,是迫不得已的,他何尝不想再回京师,去发挥自己的才能?只是官身不由己,现在,他即使想再至江汉,与故人朝夕相伴,也是不可能的,他只有以 “秋山”做为托词了。
这首诗的写作采用了虚实结含的手法,叙事抒情,浑然一体。看似平淡无奇,却自然而然地表达了作者那种依依故人情,深深离别意。
“秋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于平淡处见精神,于自然之中显功力,这就是韦诗的魅力所在。为什么这首乍看起来并无出奇之处的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经常被选人诸多的诗选之中,原因也在这里。
叁/
他乡遇故旧,无论如何总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因为故旧唤起了对愉快之往昔的回忆,但同时哀伤也就相随而至。何则?因此时情虽同而人已非,时光的飞速流逝及人生的飘忽不定毕竟给此时的相逢投上了一层阴影。因此,这样的相逢就必然是虽喜亦愁,悲而复喜,悲悲喜喜,纠葛难解。韦应物的这首诗实在将这种情绪体验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读来十分感人。
诗一开始,作者就从现时的所在荡开去,追述他在梁州江汉一带作客时与故人相与往还的情景。而这众多的交往,作者又只拈出其中“每醉还”这一细节来写,突出了那时生活上的洒脱豪爽之举。颔联分别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着墨,追述别后之生涯,手法是寓感于述或以述为感。这一联似应读作:一别后浮云,十年间流水。一别之后,生世即如浮云一样飘忽不定,含有追悔往日轻别之意,十年时间,生命即如流水一般飞逝而去,既怀人生短促之慨,又藏欢乐难再之思。如果将“一别”与“十年”二句一气呵成,则上述内蕴就更加明白了。第三联深致感慨,尽管此时的欢笑与往昔无异,但毕竟双方已经两鬓萧疏,他日想再如此,怕是极少可能了吧?因此,今日之重逢就显得弥足珍贵了。这样全诗从往昔很自然地过渡到现时。既然已两鬓萧疏,生命之日已不多,那么为什么不回到江汉去而仍要滞留淮上呢?原因是“淮上有秋山”。“秋山”对作者竟有如许魅力,其原因何在呢?因为“秋山红树多”(韦诗《登楼》)。这样一方面轻轻点出诗题,一方面又借秋山红树暗况自己的节操。既如此,则江汉故人与自己就不必为即将分别与人生的迟暮而过于哀伤了。顿觉气氛与前迥异,全诗格调亦赖此以提高。这个结尾余味无穷,值得细加咀嚼。
语意好,然淮上实无山也。(沈德潜《唐诗别裁》)纪昀:清园可诵。(《瀛奎律髓汇评》上)
肆/
韦应物(737—约789),长安人,早年曾在宫廷中任“三卫郎”,专事唐玄宗。玄宗死后,韦应物折节读书,改变尚侠的志向,成为闲静清雅的诗人。在唐代宗时期任过县令,在唐德宗时期任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的刺史,成为关心民生疾苦的地方官。韦应物的诗能细致描写感情,表现闲适淡远的胸襟,并善于写自然景物,语言工致深切。韦应物学习陶潜、谢灵运、王维诸家诗,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作者在江苏淮阴一带客居,遇到了从梁州(今陕西南郑县东)来的老朋友,这种异地相逢令人有旧情重温的欣慰,但十年阔别,鬓发萧疏,也使人增加了许多老大苍凉之感。这首诗反映的情感是比较复杂的。这首诗是从回忆过去写到今日相逢。过去江汉客里相逢,那时节曾经尽量痛饮,为的是怕以后长别无期;果然人事如浮云过眼,别后东西分散,十年的光阴如流水般逝去了。可是时光却没有冲淡一分友情,从相逢后的欢言笑语中,使人深感人情如旧,但是互相仔细端详起来,都能发现各已苍老,“萧疏鬓已斑”。本来客游异乡,老大时候应及早归去,然而自己却不能,只好滞留淮上,愁对秋山。
这首诗没有一点雕饰之处,完全是自然之语,感人之处唯在情真与情深。诗中有两联是相对的, “浮云”对“流水”, “欢笑”对“萧疏”, “一别”对“十年”, “情如旧”对“鬓已斑”,对仗工整,但由于蕴情丰富,态势自然,使人毫不感到拘制,相反却大大增强了诗的动情力。在唐诗中本诗是特出的篇章。
伍/
这首诗是诗人在淮上遇梁州故人而作。题目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中一“喜” 字,充分表达了久别重逢的欢悦; 朋友间再相看,不免又生发老衰的感慨。
首联忆往事,概括往日的情谊。十年前,诗人与这位老朋友在梁州江汉一带经常相聚痛饮,述说心曲,只觉酒逢知己千杯少,每次都大醉而还。情谊如此深厚的老朋友久别后的重逢,一定有很多感慨。
颔联直接抒发分别十年的伤感。两朋友行踪不定,年华易逝,十年的时间如流水匆匆。诗人用 “浮云” 比喻两人行止的不定,用 “流水” 比喻年华的逝去。这在 “喜会” 中生出岁月蹉跎的 “悲” 意。本联十字,概括的时间为十年,概括的空间为两朋友十年中所到之处,概括的人物为两朋友十年中所交之人,文字极富概括力。
颈联承接前两联,乐今日有机会相见,哀叹各自已老。今日相聚欢笑依旧,也像十年前那样,也有痛饮,也有欢歌; 但 “十年” 的光阴必定引起敏感的诗人的伤感,十年的漂泊生涯,使得两朋友历尽艰辛,使得两朋友两鬓萧疏。因为相逢,才有机会互诉漂泊之感,才有机会互相安慰、互相鼓励,朋友情谊进一步得到增进和加深。
结句以反诘作转,又谈到目前的归宿问题。故人将归去,为什么诗人不归去呢?原来诗人早已爱上这淮上秋山,所以,老而不归。如此作结,出人意料,给人留下一定的回味。
诗歌采用今昔结合的写法,从相会之时回忆到十年前的常相聚,从今天的喜会写到别后的坎坷,充分表现了喜悲交加的复杂感情,语言简朴而真情呈现。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