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建大红袍到江西八省码头,自驾百公里体验“万里茶路”第一程
“赤壁青砖茶”2020环中国自驾游集结赛(ACSC)——万里茶道(中国段)活动,决定将车队于武夷山集结,主要因为这里是“万里茶道”的起点。既然60余车、200余车友是因“茶”而聚、因体验“万里茶道”而行,所以讨论的话题当然句句离不开茶的种植、焙制、运输、销售等等,那么茶的起源还得从武夷山的下梅村与大红袍两个关键点说起。
下梅村的晋商时代
下梅村因位于梅溪下游从而得名。清乾隆时期晋商常氏来到下梅村,购置荒山开辟茶园,在这里经营茶园种植、生产茶叶,同时还学了制茶技艺。他们与下梅村景隆号茶庄的闽商邹氏合作贩卖茶叶,共同开拓了这里的茶市,于是随着武夷山茶的销售和万里茶道的兴盛,这个作为晋商万里茶道起点的小村庄也“因茶而兴,因茶而荣”,在茶道最为兴盛的清朝时期繁荣一时。如今这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村中的邹氏家祠和邹氏大夫第是来此的主要打卡点。
在武夷山有一条著名的溪流——梅溪,全长50多公里,在它上游的村庄叫上梅,同理,位于梅溪下游的村庄便被称为“下梅村”,这个村子距离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仅5公里,因此成为众多来武夷山的自驾游车友们“一脚油”就可以去逛逛的地方。在下梅村中还有一条梅溪的支流——当溪,与其说它将村庄一分为二,还不如说下梅村是以当溪为中轴线向岸对称发展建设的。在清康熙年间,溪流纵横的下梅村己是武夷山重要的茶叶集散地了,有“日行竹筏300艘,转运不绝”等说法。
武夷山因产茶而著名,但是将武夷山的大红袍运出福建、推向世界的,反而是晋商,因此在下梅村会听说许多有关山西省榆次市车辋镇常氏的故事,晋商常氏武夷山贩茶的第一站便是下梅村,主要采购的商品就是武夷山茶。从山西太原到福建武夷山有1550多公里之遥,有许多来自山西的参加“万里茶道”环中国自驾游集结赛的车友们都在感慨祖辈人的辛劳、智慧与生意经。
武夷茶中之王大红袍
作为武夷岩茶的代表,大红袍不但被当年的晋商不畏艰辛采买、远销,而且被如今的茶客们续写着茶文化的传奇。在武夷山景区的众多参观点中即有一处“大红袍”,那便是指生长在九龙窠高岩峭壁上的那几株茶树。它们的传说故事有很多种版本,但由此而广泛栽培的大红袍茶树让更多的人品味到了其中的茶香。
与其说进入溪谷的数百米步行是游览武夷山的一个景点,倒不如说是深入武夷山听取了一堂现场课,虽然跟随“万里茶道”环中国自驾游活动来此并非是大红袍的最佳采摘时节,但是丝毫不影响用茶树花唤醒嗅觉、以茶叶蛋慰问馋虫。
细品河口古镇的时光
武夷山本身就是地跨福建和江西的一座山脉,而环中国自驾游集结赛的车队正式启程后的第一赛段便踏上了这段跨省征程。虽然由武夷山至铅山仅仅百公里,但是由武夷山下梅村到铅山河口古镇的故事却源远流长。
“赤壁青砖茶”2020环中国自驾游集结赛-万里茶道(中国段)车队在赛程中的第一个打卡点之所以安排在江西铅山县河口古镇,完全是想让广大车友了解这处古水码头在万里茶道中起到的重要接驳作用。明清时期的河口水运发达,信江沿岸分布码头十余处,因河口为八省货物集散地,故称八省码头,民间有“买不尽的河口、装不完的汉口”之说。
到达铅山后,车友们在打卡签到后,还未来得及赶赴河口古镇寻找遗落的典故,就在老街巷口发现了最特色的美食——灯盏粿。米面做成造型如灯盏的外形,内填鲜猪肉、黄豆芽、鲜竹笋等的扮馅,无论大家是不是都习惯它的口感,但稍微了解下这道美食背后的传说,就已经为咀嚼本身增加了许多曼妙的滋味。
河口古镇的街巷、老屋基本破败不堪,但从其基础的占地及高大的门楣可以推测出当年商铺林立、贸易繁荣的景象。如今虽然仅仅恢复了两条街的风貌,但步入其中,已经可以隐约回望百年前的光影了。加之有开在民居中的老茶馆、雕刻着“万里茶道”素材的文化墙,更让来到河口古镇的人们对一片树叶的故事津津乐道。古镇老街上排列的有供奉福禄寿三星的药铺、有石狮镇守的邮局、坍塌到仅存门脸儿的天后宫……虽然它们都静默无语,但在铅山人的心目中,希冀通过文旅业的发展,能够重振“八省码头”的辉煌。
如有疏漏或错误,请不吝赐教。